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46条记录
山羊痘病毒感染的OFTu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和宿主细胞中山羊痘病毒的形态学观察

中国兽医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山羊痘病毒福建分离株GTPV-FZ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OFTu)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中病毒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被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质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且囊腔内充满絮状物,池内分离,可见细胞凋亡早期改变;线粒体增生、脊肿胀、变暗、模糊不清;高尔基体出芽;最后感染细胞被病毒破坏、溶解,可见残留病毒的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囊膜,大小为250~350nm,可见两面凹陷呈哑铃形的核酸芯髓和2个侧小体结构。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增殖,装配好的病毒以细胞膜出芽和细胞溶解方式释放病毒粒子。上述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山羊痘病毒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OFTu细胞 细胞病变 形态发生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秋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有效地利用黄秋葵种质资源,给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0份黄秋葵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31个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指标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秋葵植物学特征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茎色、茎表面、叶色、果色呈同一对应关系。叶姿越直立的,其叶型多为浅裂叶或全叶,花冠中等偏小,种子形状多是圆形;反之,叶姿下垂的,叶型多为深裂叶,花冠较大,种子多为扁圆形、肾形。(2)黄秋葵的生物学特性多样性丰富,存在广泛变异,其变异系数排序为:种子产量(72.51%)>果数(43.84%)>叶柄长(40.84%)>果长(36.95%)>第1朵花开花天数(28.22%)>叶片长度(22.69%)>叶片宽度(21.28%)>分枝数(21.05%)>株高(20.99%)>开花天数(18.14%)>出苗天数(16.96%)>生育天数(8.97%)>花瓣数(2.57%)。(3)黄秋葵生物学特性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黄秋葵种子产量与叶柄长度、果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开花天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49、0.46、0.39、0.37。开展黄秋葵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黄秋葵种质的鉴定、评价及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黄秋葵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相关分析 变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香型茶树鲜叶挥发性组分与β-葡萄糖苷酶的相关性分析

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香型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鲜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基因差异表达特征,以黄观音、0318E、福云6号、0213-2和C19五个四年生茶树品种(系)为实验材料,使用GC-MS测定其鲜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克隆β-葡萄糖苷酶基因,分析其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黄观音和0318E的鲜叶中,萜烯类与衍生物种类及含量都高于普通香型茶树鲜叶(福云6号、0213-2和C19);鲜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黄观音(7.8 U·g–1)和0318E(7.3 U·g–1)最高,福云6号和C19次之,0213-2(6.1 U·g–1)最低。β-葡萄糖苷酶基因在黄观音和0318E中表达最强,显著高于C19、福云6号和0213-2,在0213-2中的表达量最低。

关键词: 挥发性组分 β-葡萄糖苷酶 基因 茶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狼尾草青贮饲喂肉猪效果研究

草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利用酶制剂青贮杂交狼尾草,对牧草品质和肉猪饲喂效果的影响。选用150头100日龄体重50kg杜长大三元肉猪。实验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处理Ⅰ饲喂基础日粮,同时饲喂添加麦麸的杂交狼尾草青贮料;处理Ⅱ饲喂基础日粮,同时饲喂添加麦麸和纤维素酶青贮的杂交狼尾草青贮料;处理Ⅲ饲喂基础日粮,同时饲喂添加麦麸和纤维素菌液青贮的杂交狼尾草青贮料;处理Ⅳ饲喂基础日粮,同时饲喂添加麦麸和乳酸菌青贮的杂交狼尾草青贮料。结果表明,处理Ⅰ、Ⅱ、Ⅲ、Ⅳ与CK相比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平均日增重绝对值分别比CK提高了2.3%,8.6%,4.4%和2.2%,精料肉比分别降低了9.7%,14.9%,11.4%和9.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11.34%,36.03%,21.60%和14.03%。4组饲喂杂交狼尾草青贮料的肉猪与CK相比会适当降低肉猪屠宰率,显著提高肉猪的背膘厚,肉猪的板油重、胃重呈增加的趋势,大肠重量差异不显著,小肠重量和长度则变短变轻,且增加肉质颜色等品质。说明利用纤维素降解菌可以提高牧草青贮品质,提高肉猪饲喂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肉猪 酶制剂 青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稻米镉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福建省稻米中重金属镉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于2013年在全省区域共采集1458份稻米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检测稻米中镉含量,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稻米镉超标评价,并用非参数概率法对稻米中镉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检稻米的重金属镉含量为0.001~1.158 mg·kg-1,仅有5%左右的样品超出了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值(0.2 mg·kg-1);稻米中镉的风险熵(HQ)在95%、97.5%和99.5%高暴露位点分别为1.34、1.87和3.56,均大于1,潜在风险较大,并且晚稻对镉的吸收能力高于中稻和早稻。表明通过食用稻米途径,福建部分地区居民存在重金属镉过量积累的风险,应引起重视并对稻米中的镉含量进行追踪监测。

关键词: 稻米 污染分布 健康风险评估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漳州香蕉氮钾肥适宜用量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漳州香蕉氮肥用量普遍超量和钾肥用量超量与不足并存的施肥现状,通过4个田间试验研究氮钾肥适宜施用量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产蕉园或中低产蕉园增施适量氮肥、高产蕉园增施适量钾肥等措施都具有显著增产效果,但在中低产蕉园,在施用中量至高量氮肥时增施钾肥才有显著增产作用。氮钾肥适宜施用量和比例,有利于改善果实农艺性状,并提高香蕉果实固形物、可溶糖和维生素C含量。高产蕉园氮钾肥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 691 kg/hm2和K2O 1 154 kg/hm2,氮钾比例为1∶1.67;中低产蕉园则分别为N 631 kg/hm2,K2O 877 kg/hm2,氮钾比例为1∶1.39。高产蕉园的钾肥需求比例明显高于中低产蕉园。

关键词: 香蕉 氮肥 钾肥 品质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频率检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是十字花科蔬菜为害最重的害虫,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经普遍产生了严重抗性。为完整了解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抗性特点,本研究采用核苷酸测序法检测了室内饲养种群及小菜蛾田间种群的击倒抗性基因频率,及氰戊菊酯处理后死亡个体的基因型组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仅检测到L1014F和T929I两个位点突变;室内饲养的小菜蛾2~4龄幼虫2个位点突变频率均为98.75%~100%,福建、浙江、内蒙古、北京等地小菜蛾田间种群在2个位点突变频率分别为90.00%~100%和88.75%~100%;2010-11~2011-11福州埔垱菜区田间小菜蛾2个位点突变频率相同,均为98.75%~100%;因氰戊菊酯处理死亡的个体在2个位点均为抗性纯合子。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抗性基因型较为单一;不同龄期、同一季节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小菜蛾抗性基因频率变化均较小;T929I突变在L1014F突变基础上产生,但当L1014F突变位点为杂合子时,T929I突变位点便为抗性杂合子或敏感纯合子;突变位点基因型不是小菜蛾对氰戊菊酯敏感性的唯一决定因素。本研究有助于更好了解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抗性的发生特点。

关键词: 小菜蛾 击倒抗性 核苷酸测序 钠离子通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和时间炭化茶树枝生物炭理化特征分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揭示不同温度和时间炭化的生物炭理化性质差异,以茶树枝为原材料,研究炭化温度(300、450和600℃)和时间(1和3 h)对茶树枝生物炭特性及元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枝生物炭呈多孔、高比表面积结构,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茶树枝的组织结构。茶树枝生物炭产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灰分含量、p H值、有机碳、全磷、全钾、全钙、全镁含量和C/N比升高,而全氮含量则呈降低趋势。生物炭p H值与灰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灰分含量是茶树枝生物炭碱性的主要贡献因素。炭化条件对茶树枝生物炭理化性质具有明显影响,炭化温度的影响作用大于炭化时间。此外,探讨了茶树枝生物炭在茶园的应用前景,为茶树枝生物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炭化温度 炭化时间 茶树枝 生物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菌渣施用量对柑橘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物理和化学分组的方法分析不同施肥条件下柑橘果园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施肥2 a后施用有机肥柑橘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单施菌渣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柑橘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分别提高26.39%~75.97%和13.95%~58.66%、76.46%~264.25%和5.97%~118.74%、23.02%~73.71%和17.97%~66.58%、31.07%~70.61%和17.34%~52.74%,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不能显著提高果园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但可显著提高果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关键词: 菌渣 柑橘果园 土壤 有机碳 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切叶象甲对芒果10种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西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了芒果切叶象甲成虫对10种不同质量浓度(0.01,0.1,1.0,10g·L-1)芒果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结果表明,雄成虫对芒果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最大值出现在质量浓度0.1g·L-1[(1R)-(+)-α-蒎烯和α-法呢烯]和1.0g·L-1(α-萜品烯,α-水芹烯,β-石竹烯,β-香叶烯,异松油烯,反-2-己烯醛,香橙烯,朱栾倍半萜);并且当刺激质量浓度为1.0g·L-1时,雄成虫对10种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相对值都在100%以上。雌成虫对各供试物质反应最大值出现时刺激质量浓度均为1.0g·L-1,并且仅对1.0g·L-1的α-法呢烯(125.65%)、异松油烯(103.00%)和β-香叶烯(119.51%)的EAG反应值高于100%。在10g·L-1刺激质量浓度下,雌成虫与雄成虫仅对异松油烯的EAG反应相对值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其他9种物质的EAG反应值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芒果切叶象甲寄主选择与致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芒果 切叶象甲 挥发性物质 触角电位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