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高产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新组合繁优709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繁优709是重庆帮豪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用不育系繁源A与恢复系帮恢709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抗稻瘟病,米饭有香味,食味好。2014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繁优709 特征特性 抗稻瘟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西南黑兔一般抗病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闽西南黑兔品种的抗病特性,通过测定其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全面系统地评价闽西南黑兔的免疫力,间接反映其非特异性抗病特性。本研究对90日龄的闽西南黑兔(24只,雌雄各半)测定其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补体C3、C4含量,以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结果表明:闽西南黑兔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分别为2031.22、96.78、10.94 mg/L,补体C3、C4含量为55.15、17.89 mg/L,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为1.50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为58.39%,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为2.22,且雌雄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测定的免疫指标为闽西南黑兔一般抗病力的选择以及非特异性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闽西南黑兔 免疫球蛋白 补体 淋巴细胞转化率 中性粒细胞吞噬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榕管蓟马危害与寄主叶片结构及营养物质的关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榕管蓟马危害与寄主叶片结构及营养物质的关系,田间测定榕管蓟马对6种盆栽榕树的危害,室内检测它们的叶片切面结构和蛋白质及氨基酸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榕管蓟马对6种盆栽榕树的危害存在差异,分4个层次,第1层次的垂叶榕属高感品种,第2层次的花叶垂叶榕属易感品种,第3层次的榕树属低抗品种,第4层次的金叶榕、斑叶橡胶榕和黑叶橡胶榕均属高抗品种。6种盆栽榕树的叶片切面结构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各检测指标值因品种不同有所改变,除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细胞宽度之外的所有叶片切面结构指标和除甲硫氨酸之外的所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指标,均与榕管蓟马的危害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栅栏、海绵组织厚度越厚,栅海比越小,蛋白质、精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和缬草氨酸的含量越低,其叶片抗蓟马危害的能力越强,这些指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上述结果表明:榕管蓟马危害与盆栽榕树品种有关,它们的叶片切面结构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均可影响榕管蓟马对寄主植物的锉吸危害。

关键词: 榕管蓟马 盆栽榕树 危害 叶片结构 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黑炭输入对茶园土壤呼吸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黑炭是化石燃料或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种非纯净碳的混合物,施入土壤后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良土壤性状、促进植物生长,但生物黑炭施用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茶园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之一,为明确生物黑炭输入对茶园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生物黑炭施用对茶园土壤呼吸的影响。试验设置生物黑炭施用量0 t·hm-2(CK)、8 t·hm-2、16 t·hm-2、32 t·hm-2和64 t·hm-2 5个水平,采用LI-Cor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不同生物黑炭施用水平处理下茶园土壤呼吸速率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呈现单峰曲线特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10 cm温度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土壤10 cm温度能够解释各处理土壤呼吸月动态变化的67.79%~89.16%。生物黑炭输入提高了茶园土壤呼吸速率,各处理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比CK提高10.75%、17.52%、35.78%和42.58%,并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生物黑炭输入降低了茶园土壤呼吸敏感性(Q10值),各处理土壤呼吸Q10值分别比CK降低1.96%、3.14%、4.01%和10.76%。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降低验证了生物黑炭具有热稳定性和生物学稳定性,是可以在茶园土壤中长期固存的惰性有机碳。

关键词: 生物黑炭 土壤呼吸 Q10值 茶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与紫外复合诱变选育姬松茸新品种—福姬77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姬77是以姬松茸J1为原始菌株,采用60Co-紫外复合诱变技术选育的姬松茸新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在福建省多点区试和测定结果表明:与姬松茸J1相比,该品种增产23.12%~38.76%,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25.16%、10.17%,脂肪酸C18:1、C18:2含量分别提高17.86%、8.73%,而汞、镉、铅含量分别降低17.65%、87.69%和28.57%。福姬77产量高、遗传稳定、品质优良、重金属含量低,适合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姬松茸 诱变育种 60CO-γ射线 紫外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及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引起鸡产蛋骤降的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本试验运用RT-PCR技术克隆测定了2株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为10 990nt,包含1个10 278nt的开放阅读框架,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坦布苏病毒参考株一致,与2010年以来的坦布苏病毒毒株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2010年前的坦布苏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分别为88%和96%左右。基于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2株鸡源坦布苏病毒与2010年以来分离的各种禽源坦布苏病毒株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分支,且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与其他禽源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差异不明显,各分离株亲缘关系非常近。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鸡源 遗传进化分析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种圆叶决明对杧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套种圆叶决明杧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特征,明确套种圆叶决明是否有利于控制杧果园主要害虫,【方法】于2008年4—9月对福建省惠安县套种圆叶决明的杧果园和无套种的清耕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在套种园共采集到2纲、12目、52科、73种节肢动物;在清耕园共采集到2纲、12目、44科、57种节肢动物。套种杧果园优势种为中国小黑蚁Monomorium chinensis和红蚂蚁Tetramorium guineense,2者均为捕食性天敌昆虫;清耕园的主要优势种为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和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这2种昆虫均为危害杧果的害虫。套种圆叶决明显著提高了杧果树节肢动物总群落、天敌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丰盛度以及中性昆虫亚群落丰盛度,但对其他群落特征指数间无显著影响。【结论】杧果园套种圆叶决明增加了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及中性昆虫的数量,对调节杧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作用,利于杧果园害虫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 杧果园 套种 圆叶决明 节肢动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南方山葡萄酒体外抗胆固醇氧化能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与健康人体类似条件的体外胆固醇氧化模型,研究2种葡萄酒对自由基引发的胆固醇氧化的抑制能力,并分析了葡萄酒中主要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2种葡萄酒对胆固醇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桂葡萄1号葡萄酒的抑制能力高于刺葡萄酒;在葡萄酒与胆固醇氧化模型的体积比为1∶50,1∶100,1∶200时,反应24 h桂葡1号葡萄酒对胆固醇的抑制率分别为98.4%、97.2%、80.9%,刺葡萄酒的抑制率分别为96.6%、92.9%、72.8%;桂葡1号葡萄酒和刺葡萄酒中的游离花色苷、原花青素的含量分别达到759.9、403.1和712.6、465.0 mg/L,白黎芦醇的含量为5.62和4.25 mg/L;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是南方山葡萄酒抗胆固醇氧化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南方山葡萄酒 胆固醇 抗氧化 自由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BD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灵芝多糖提取工艺

中国药房 2014 CSCD

摘要:目的:优选灵芝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液料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自变量,以灵芝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的倒数(1/EC50)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采用BBD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灵芝多糖提取工艺。结果:优选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63℃、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33(g/ml),在此条件下,灵芝多糖的1/EC50为0.732 2 ml/mg,与响应面拟合方程的预测值0.733 7ml/mg相当。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灵芝多糖的提取。

关键词: 灵芝 多糖 效应面法 抗氧化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南方稻区主要的冬种绿肥作物。本研究通过紫云英-化肥配施比例不同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化肥的合理施用量,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投入。【方法】紫云英—水稻长期轮作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紫云英和化肥,CK),全量化肥(100%F),紫云英18000 kg/hm2+全量化肥(MV+100%F),紫云英18000 kg/hm2+60%化肥(MV+60%F),单施紫云英18000 kg/hm2(MV)。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2012年10月份于水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在翻压紫云英的条件下,化肥减量40%,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紫云英可替代部分化肥,达到减少化肥用量,保持产量的目的。2)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与100%F处理相比,化肥结合翻压紫云英和单施紫云英处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施肥模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与100%F处理相比,MV+100%F处理土壤的有效氮含量显著提高;与100%F处理相比,MV和MV+60%F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显著减少;100%F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3)100%F、MV+100%F处理的细菌数量较CK分别增加了102.3%、138.8%,而MV+60%F和MV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说明细菌对土壤养分有很强的依赖性。单施化肥或单施紫云英都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化肥与翻压紫云英配合能显著提高其数量。4)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钾养分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较大,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主要受NH+4-N的影响。5)与100%F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紫云英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碳量(SMBC)和微生物生物氮量(SMBN)的含量。6)除了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总体表现为紫云英与化肥混施大于单施化肥或紫云英。7)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氮素的相关性最强。土壤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可作为衡量水稻产量多少的依据之一。【结论】MV+60%F处理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能够减少40%的化肥用量,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培肥模式。单施化肥不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的积累,同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酶活的提高。MV+60%F培肥模式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值得推广并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验证。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 养分 微生物学特性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