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叶片光谱分析的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严重度诊断
《烟草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利用光谱分析方法实现马铃薯Y病毒(PVY)病的有效监测预警,采用ASD非成像光谱仪获取了感病后不同严重度烟草叶片的光谱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Y病毒病严重度的增加,叶片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400~700 nm)内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近红外波段(700~1 300 nm)内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与马铃薯Y病毒病严重度呈显著相关的波长,并基于敏感波长453、518、572、708和775 nm的光谱反射率建立了病害严重度逐步回归诊断模型,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2)为0.67,均方根误差(RMSE)为1.97,预测准确度为83.84%。因此,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侵染后不同严重度的烟草在特定波段内的光谱反射率存在显著差异,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可实现对马铃薯Y病毒病严重度的诊断。
关键词: 烟草 马铃薯Y病毒(PVY) 光谱反射率 回归模型 严重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荚豌豆和豌豆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1
摘要:目的 研究食荚豌豆和豌豆中螺虫乙酯主要代谢物的转化情况,施药措施与残留量的相关性,残留量膳食摄入评估.方法 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加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化碳黑净化,离心,上清液过滤膜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对施用过螺虫乙酯的食荚豌豆和豌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及膳食摄入评估.结果 食荚豌豆和豌豆中螺虫乙酯及其4个主要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113%和84%~10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11.3%和1.7%~19%,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食荚豌豆中螺虫乙酯风险评估定义残留量为0.05~0.58 mg/kg,监测定义残留量为0.02~0.55 mg/kg;豌豆中螺虫乙酯风险评估定义残留量为0.05~0.11 mg/kg,监测定义残留量为0.02~0.090 mg/kg.食荚豌豆中主要代谢物是酮基-羟基和烯醇,豌豆中是烯醇.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食荚豌豆中的残留量与施药次数和施药剂量呈正相关,与采收间隔期呈负相关.螺虫乙酯普通人群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0.191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6.07%左右.结论 按本研究的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进行施药,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关键词: 螺虫乙酯 主要代谢产物 膳食摄入评估 食荚豌豆 豌豆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ndroid的可定制作物育种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作物育种数据的无纸化采集,减少数据二次录入过程,提高数据采集效率,采用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和JAVA编程语言,提出并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可定制作物育种数据采集系统。该APP架构采用单机版,不同作物的性状指标保存在系统的属性数据库中,性状指标获取参考相关作物的农艺性状调查标准。APP功能主要包括试验管理、模板定制、数据采集和数据查询导出。用户在进入系统前首先选择作物种类,通过导入Excel模板文件在APP中创建试验项目。在模板定制模块中,APP根据所选作物类别提供相应的性状指标,勾选当前需要采集的性状保存为定制模板。数据采集在试验项目和定制模板组合基础上进行。数据保存、查询和导出以试验项目和定制模板名称为索引。APP已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谷子核心种质资源调查中进行初步应用,可使谷子试验数据采集耗时较人工采集降低65.18%。该系统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推广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Android 作物 育种数据 定制 数据采集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收获中碰撞恢复系数测定
《农业工程 》 2021
摘要:为获取半夏收获机收获部件的设计依据,建立了半夏球茎碰撞恢复系数测量系统。对影响碰撞恢复系数各因素材料厚度、下落高度、半夏质量和碰撞材料进行了混合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碰撞材料和半夏质量影响显著,下落高度与材料厚度影响不显著。单因素试验表明,碰撞恢复系数随着半夏质量增加而减小,橡胶的恢复系数小于Q235钢。田间试验材料为Q235时半夏损伤率为3.53%,材料为橡胶时损伤率为2.19%。当半夏质量为4~6 g时,半夏球茎损伤率为4.80%;半夏质量为1~3 g时,半夏球茎损伤率为3.20%。该研究为半夏收获机工作部件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种属和产毒化学型,从上海地区分离获得小麦赤霉病菌65株,其中奉贤区23株、金山区10株、浦东新区12株、青浦区15株、嘉定区5株.鉴定结果表明:1株菌株属于SCAR类型I,是禾谷镰刀菌,其余64株为SCAR类型V,属于亚洲镰刀菌.化学型分析表明:48株为3-ADON型,数量最多;15-ADON型菌株最少,只有3株;其余14株是NIV化学型.其中,从奉贤区和青浦区的小麦中分离到3-ADON型、15-ADON型和NIV型3种化学型菌株;从金山区和浦东新区的小麦中分离到3-ADON型和NIV型;而从嘉定区的小麦中只检测到3-ADON型.研究表明:上海地区以产3-ADON毒素的亚洲镰刀菌为优势病原菌.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镰刀菌种群结构;毒素化学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粮经作物与轮作模式净碳汇价值分析
《生态经济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构建农业净碳汇价值评价技术体系,测算了主要粮经作物固碳价值、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用这些作物的固碳价值减去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得到其净碳汇价值;根据主要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计算不同轮作模式的净碳汇价值。结果表明:主要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玉米、水稻、小麦、花生,不同轮作模式下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花生。不同轮作模式下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测算结果对农业生态价值补偿标准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减少农药与肥料的使用量,降低粮经作物碳投入价值与农药化肥环境成本,不断提高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
关键词: 粮经作物 固碳价值 碳投入价值 净碳汇价值 农业生态补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碱性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磷素易于在土壤中固定,碱性土壤更甚,影响着磷肥的肥效和利用效率.研究长期施用磷肥对我国北方碱性土有效磷与磷盈亏的影响,为碱性土地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基于河北、北京、山东、天津、河南和山西的6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试验周期为1991-2011年.所有定位施肥试验均设有不施磷肥(P0)、单施化学磷肥(P)、化肥配施秸秆(P+S)、单施有机肥(M)、化肥配施有机肥(P+M)5个处理,施磷方式和施磷量不同.分析了土壤有效磷、作物产量、有机质、pH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土壤磷盈亏、磷肥利用率的关系,用冗余分析得出每100 kg/hm2磷盈余下土壤有效磷变量(有效磷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P0处理土壤磷亏缺为-357.73~-28.21 kg/hm2,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下降,下降速率为0.14 mg/(kg·year),此处理下作物产量较低,小麦低于2000 kg/hm2,玉米低于400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P,P+S,M,P+M)土壤磷表现为盈余,21年连续施肥磷总盈余为23.65~860.93 kg/hm2,磷盈余量顺序为P+M>P>P+S>M.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上升,年平均上升速率为P+M[4.85 mg/(kg·year)]>M[1.87 mg/(kg·year)]>P+S[0.65 mg/(kg·year)]>P[0.63 mg/(kg·year)].施用磷肥的小麦产量为3399~788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玉米产量为4186~9176 kg/hm2,以P+M处理玉米产量最高,P处理最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可以用Mitscherlich方程模拟(P<0.01),小麦和玉米产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增加,在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达到22.47和20.68 mg/kg后不再增加.小麦P+S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17%;玉米以M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45%.小麦和玉米磷肥利用率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升高而上升,以P+S处理上升最快,P+M处理上升最慢.5个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盈亏均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土壤每亏缺P 100 kg/hm2,土壤有效磷下降0.90 mg/kg;每盈余P 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量为M(22.10 mg/kg)>P+M(10.60 mg/kg)>P+S(3.90 mg/kg)>P(2.60 mg/kg).通过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能解释土壤有效磷效率变异的85.0%,是土壤有效磷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碱性土壤上小麦和玉米的磷肥利用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提高作物磷肥利用率的效果最佳.土壤有机质是提升土壤累积磷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长期单施有机肥或者化肥配施有机肥的土壤有效磷效率较高.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的潮土有效磷含量较高,容易造成磷在土壤中的淋洗和固定,需减少磷肥总施用量并适当提高有机肥的比例,从而达到农学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 碱性土 作物产量 磷肥利用率 有效磷效率 有机质 磷盈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沼液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不同沼液利用时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根据沼液来源(养殖企业),设置11个施用沼液处理,不同施用沼液处理沼液施用量、施用年限不同,对施用沼液的土壤进行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养殖企业产生的沼液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普遍偏低,有机质含量介于0.03~0.94 g/L,平均为0.26 g/L;全氮含量介于0.30~2.60 g/L,平均为1.27 g/L;全磷含量介于0.04~0.38 g/L,平均为0.19 g/L;全钾含量介于0.40~1.98 g/L,平均为0.94 g/L;pH值介于7.40~8.59,平均为8.11。长期施用沼液使土壤pH值向着有利于土壤养分释放的方向改变,总体上有效提高了耕层土壤养分含量,与不施沼液对照相比,有机质含量提高0.96%~367.11%,全氮含量提高2.15%~600.00%,全磷含量提高29.94%~663.27%,均以连续施用900~1 050 t/hm2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产沼液21 a的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全钾含量提高1.14%~28.10%,以连续施用900~1 050 t/hm2河南省佑林实业有限公司所产沼液5 a的处理提高幅度最大;有效磷含量提高26.76%~593.99%,水解氮含量提高7.49%~420.24%,均以连续施用900~1 050 t/hm2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产沼液21 a的处理提高幅度最大,速效钾含量提高15.48%~103.30%,以连续施用900~1 200 t/hm2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所产沼液27 a的处理增幅最大。长期施用沼液显著提高了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蛋白酶活性提高9.20%~44.69%,蔗糖酶活性提高6.41%~41.91%,脲酶活性提高14.47%~42.58%,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3.03%~44.44%,纤维素酶活性提高2.77%~44.65%,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22.00%~54.38%,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1.41 %~42.17%,脱氢酶活性提高4.94%~47.44%,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42%~47.67%。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与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水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与纤维素酶活性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与纤维素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0-2019年河南漯河灯下农作物害虫群落结构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河南省漯河市灯下农作物害虫的群落结构特点,对2010-2019年设在漯河市郊区农田的虫情测报灯诱集到的农作物害虫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10年共诱集主要农作物害虫546 017头,分属14科、68种,以鳞翅目Lepidoptera为主(占总诱虫量61.42%),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32.19%)、直翅目Orthoptera(5.87%)和半翅目Hemiptera(0.52%);14个科中以夜蛾科Noctuidae(43.44%)、金龟甲科Scarabaeidae(31.76%)和螟蛾科Pyralidae(13.44%)为优势科;68种害虫中以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优势度指数为0.2678)、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0.1077)为优势种,以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0.0927)、黏虫Mythimna separata(0.0792)、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0.0693)、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0.0631)为丰盛种。近10年调查到的害虫物种数量略有上升,但总个体数量年度间差异较大;近10年来部分主要害虫的发生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二点委夜蛾逐渐由优势种减少为常见种,棉铃虫优势度逐年波动上升,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甜菜叶螟Hymenia recurvalis Fabricius优势度逐年波动下降;不同的月份内有不同的优势种,如黏虫在5月中旬-6月中旬、暗黑鳃金龟在6-8月、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10月中下旬为群落优势种。这10年间,害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年际波动较小,丰富度指数有升高趋势,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年际差异较大;依据群落结构的时序变化将这些主要害虫在一年中发生时期划分为:种类上升期、虫量上升期、群落繁盛期和种群消退期4个阶段。根据害虫优势种的发生动态,可在不同时间重点对优势种进行精准测报和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