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农业科学》助力区域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农业科技期刊作为记录农业科研成果、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对推动区域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山西农业科学》作为山西省权威的农业科技期刊,创刊63年来始终在践行服务“三农”、助力区域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在推广山西省农业科研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山西农业科学》通过采取策划专题、举办学术会议、搭建媒体传播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在助力区域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科技期刊助力区域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山西农业科学》 区域农业发展 专题 学术会议 融媒体 成果转化


山西44份谷子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芽期耐旱性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山西不同地区的44份谷子地方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品质鉴定,调查了不同遗传背景谷子材料的叶鞘色、幼苗叶色、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茎节数、主穗长度、穗松紧度、穗形、粒色、米色、全生育期、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测定了成熟籽粒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两个品质相关性状.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0.5 MPa渗透势的PEG溶液测定了各谷子材料芽期的萌发指数、发芽率、根长、芽长、根芽比等耐旱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中主茎直径变异系数最大(22.31%),淀粉含量变异系数最小(1.3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主茎节数与主茎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主茎直径和主穗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主茎长度和淀粉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在干旱处理下萌发指数变异系数最大(22.86%),根长变异系数最小(13.7%);在对照下根芽比变异系数最大(17.82%),根长变异系数最小(1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萌发耐旱指数(GDRI)与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及相对芽长互为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根芽比与相对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芽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萌发耐旱指数结合聚类分析对各谷子材料的芽期耐旱性进行了评价并分为5个等级,筛选出'长脖谷'等1级耐旱资源17份.


马铃薯StDof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Dof)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Dof转录因子在马铃薯响应逆境胁迫特别是盐胁迫中的功能与机制,为获得抗盐逆境胁迫新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克隆StDof5,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StDof5过表达载体,转化马铃薯得到阳性植株,并对其表达进行分析.[结果]StDof5的CDS全长 498 bp,编码 165 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800H1236N242O246S9,StDof5原子个数 2 533 个,相对分子量为 18 468.63 kD,等电点是 8.47,脂肪族指数为 51.45,不稳定系数为 45.16,预测该蛋白为不稳定蛋白.预测得到的跨膜螺旋个数为 0,其属于非跨膜蛋白.StDof5 蛋白亲水性平均值为-0.876,预测该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StDof5 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α螺旋占 20%,β转角占 0,延长链占 9.7%,无规卷曲占 66.06%.盐胁迫表型试验表明,过表达植株(OPs)比野生型(DES)的株高、鲜重均有明显程度上升,但根长、根数和叶片数差异不大.[结论]过表达植株(OPs)能够抵御盐胁迫,对盐胁迫呈现脱敏感表型.该基因对盐胁迫响应明显,且存在组织特异性.


外源褪黑素对采后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褪黑素(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MT)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小分子吲哚胺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对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外源褪黑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果实采后保鲜、提升果实品质、提高果实抗逆性等提供参考,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研究人员对于植物褪黑素研究的逐渐深入,植物褪黑素的合成途径以及对于植物的作用越发明确,从外源褪黑素对于采后果实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从外观品质、内在品质、采后衰老、抗逆性等方面阐述了外源褪黑素的调控机制。发现褪黑素主要通过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延缓衰老、提高抗逆性等对果实产生影响。褪黑素对于提高果实品质、果实采后保鲜、延长货架期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桑叶青贮三种饲料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与桑叶青贮在体外的组合效应,试验将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与桑叶青贮3种饲料以不同比例(分别为100∶0∶0、80∶10∶10、70∶10∶20、70∶20∶10、60∶10∶30、60∶20∶20、60∶30∶10、50∶10∶40、50∶20∶30、50∶30∶20、50∶40∶10、0∶100∶0、0∶0∶100)组合进行发酵(每个组合3次重复),检测不同组合的体外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浓度、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并分析不同饲料组合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合的产气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发酵第2,4小时,组合12(玉米秸秆比例为100%)产气量最高;发酵第8~72小时,组合13(桑叶青贮比例为100%)产气量最高。发酵第72小时,各组合产气量随着桑叶青贮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其中组合8(桑叶青贮比例为40%)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除组合13外,P<0.05);不同饲料组合对干物质降解率和氨态氮浓度有明显影响,但对pH值影响不明显。当玉米秸秆青贮比例固定时,对应组合干物质降解率随着桑叶青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组合13的干物质消化率和氨态氮浓度均最高。各组合pH值在6.72~6.81之间,其中组合1(玉米秸秆青贮比例为100%)的pH值最低,组合11(玉米秸秆和桑叶青贮比例分别为40%和10%)最高;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着桑叶青贮比例的减少而降低,除组合13外,组合8的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各组合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多项综合效应指数评定最优组合是组合8。说明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桑叶青贮的比例为50∶10∶40时,体外发酵效果最佳。
关键词: 玉米秸秆青贮 玉米秸秆 桑叶青贮 体外发酵 组合效应


花期低温寡照对不同设施栽培模式冬枣产量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研究低温阴雨寡照对不同设施类型内环境变化规律及对冬枣花期坐果、产量的影响,发现不同设施应对花期突发气象灾害的短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冬枣设施栽培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以露地栽培冬枣为对照,研究对比地坑棚、棉被棚及双膜棚3种不同设施类型,冬枣花期遭遇寒潮降温、阴雨寡照时每日最低温度、平均气温、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平均日照强度、露点温度及积热量与正常年份的变化差异及对坐果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遭遇低温胁迫时,地坑棚和棉被棚保温效果好,对花期坐果率影响较低,减产比率低,经济效益高;双膜棚正常年份日照强度高,利于热量积累,产量高,但因阴雨寡照,日照强度降低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易发生"霉花"现象,减产比率相对较高.露地栽培成本低,产量大,但抵御低温阴雨寡照等气象灾害能力弱,经济收益受损最大.揭示了冬枣花期遭遇寒潮降温、阴雨寡照后主要环境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减产的重要气象因子由高到低排序为:空气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日照强度.并初步建立产量与重要影响因子间预测模型:Y=19.563-0.356X1+0.044X4-0.646X6,为精准计算把控不同设施栽培条件下气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真正做到科学防控,科技指导果园减灾降损提供技术指导.


小麦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方法的适用性评价
《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耐盐鉴定是筛选种质和选育耐盐小麦品种的前提。小麦室内耐盐鉴定方法较多,涉及不同生育时期和组织器官。为了评估这些方法在生产上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北方冬麦区5个耐盐品种和5个盐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基于芽期和苗期的7种耐盐鉴定方法(涉及27个测试指标)进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利用小麦种子的发芽相对盐害率不能区分参试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而小麦苗期的叶部盐害指数、根部Na+和K+流速以及根尖数、根径、叶片K+含量的相对盐害率在耐盐和盐敏感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回归分析结果和可操作性,明确叶部盐害指数是北方冬麦区适用性较高的耐盐鉴定方法,可结合根尖数相对盐害率、叶片K+含量相对盐害率或根部Na+和K+流速用于种质筛选或品种选育。本研究从适用程度方面解析和评价了耐盐鉴定方法,为小麦耐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榛子新品种晋榛4号的选育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晋榛4号是以达维为父本,以平欧28号为母本杂交选育出的榛子新品种。树体健壮、树姿自然开张,平均单果重2.6 g,果实近圆形,纵径1.60 cm,横径1.58 cm,果基圆平,果面黄褐色,壳厚1.50 mm,出仁率45%,果仁乳白色,香气浓郁。适应性强,早果丰产,萌蘖极少,花期较达维晚5 d左右。常规管理,第3年均可开花结果,第7年可达盛果期,667 m2产量可在155 kg左右。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及气候条件要求不严,适宜在山西省太原市以南海拔1 200 m以下、平均年降水量420~650 mm、土壤p H值小于8.0弱碱性的生态条件地区栽种。


单宁酸与人血清白蛋白互作的分子动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荧光光谱、酶解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单宁酸(T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仿生作用力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TA与HSA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典型的两阶段反应:快反应阶段(RRS)和慢反应阶段(SRS).在25℃时,结合常数分别为3.16×105 L·mol-1和3.55×108 L·mol-1.荧光光谱表明TA对HSA的猝灭机理是静态猝灭效应,且疏水力在TA与HSA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TA的结合位点位于亚结构域A的疏水区域,TA与人血清白蛋白Trp212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21 nm(RRS)和1.97 nm(SRS).疏水探针和酶解实验证实TA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两个独立的过程,包括快速反应中的瞬时识别并耦合及慢速反应中的再匹配.本研究验证了TA与HSA的相互作用力,并阐明其反应过程,为植物多酚与蛋白质互作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于AHP-PCA与语义差异法的晋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游客直观心理感受为前提,量化评估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建设质量,为晋城市森林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以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作为研究样地,基于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涵盖景观生态质量、景观美学价值、景观游憩功能、景观康养功能和景观社会功能五个维度的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HP-PCA主客观相结合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利用语义差异法对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分。【结果】1)经赋权后,指标权重景观生态质量为0.218、景观美学价值为0.443、景观游憩功能为0.107、景观康养功能0.139和景观社会功能0.093,呈现景观美学价值>景观生态质量>景观康养功能>景观游憩功能>景观社会功能的排列顺序;2)采用语义差异法对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质量19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得出森林公园景观质量平均得分为1.262分,且各项指标均为正向;3)综合AHP-PCA法与语义差异法评价得出,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综合得分为81.543分,能够较好满足游客需求。【结论】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厚植生态优势,提升森林公园美学价值;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森林公园生态质量;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议,以此推动晋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景观质量评价 晋城市森林公园 层次分析法(AHP) 主成分分析(PCA) 语义差异法(S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