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不同促生菌剂对柴达木枸杞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有机肥配施促生菌剂对柴达木地区高垄栽培有机枸杞生长发育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诺木洪实验区枸杞‘宁杞7-8号’为试验材料,设对照(CK,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4种不同促生菌剂,共5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有机枸杞生长及其栽培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有机肥配施促生菌剂可不同程度提升枸杞的树高、地径、SPAD值、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P_n)等参数,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树高、根系活力、P_n和单株产量较CK提升最高,增幅分别为13.4%、46.7%、37.1%和36.3%;不同菌剂处理均明显降低了土壤pH值、电导率和微生物碳氮比,胶冻样芽孢杆菌处理效果最明显,较CK分别降低9.0%、51.9%和45.3%。不同菌剂处理还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26.3%和9.8%,土壤脲酶活性和微生物总数较CK分别增加35.7%和26.6%。通过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出有机肥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对柴达木有机枸杞栽培土壤的肥力水平促进效果最佳。

关键词: 枸杞 微生物促生菌 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 生长特性 柴达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除草剂对春油菜田优势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农药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筛选春油菜田防除优势阔叶杂草的高效除草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5种茎叶除草剂对春油菜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35%氨氯酸·草除灵·二氯吡SC 210 g a.i./hm2除草效果主要表现为对杂草鲜质量的抑制,在油菜茎叶使用后40 d对阔叶杂草的防效为80.06%,田间优势杂草密花香薷、藜、猪殃殃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6.67%、92.71%、76.98%,尤其是对于油菜同属的野油菜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鲜质量防效达87.21%,油菜表现安全,增产率达29.92%。试验还发现50%草除灵SC 300 g a.i./hm2处理对藜防效为89.29%,30%二氯吡啶酸AS 180 g a.i./hm2处理对藜、猪殃殃的防效分别为87.50%、80.19%,28.6%氨氯·二氯吡AS处理154.44 g a.i./hm2处理对藜、猪殃殃、野油菜的防效分别为96.73%、88.68%、67.21%。试验中21%氯氨吡啶酸AS110.25 g a.i./hm2处理对田间杂草的防效表现优异,但油菜药害表现重,在试验设计剂量下不宜应用。[结论]35%氨氯酸·草除灵·二氯吡SC与50%草除灵SC、30%二氯吡啶酸AS、28.6%氨氯·二氯吡AS相比,防治效果较好,杀草谱广,并且增产效果明显,可在春油菜田推广使用。而草除灵、二氯吡啶酸、氨氯·二氯吡可根据田间草相选择使用。

关键词: 春油菜 除草剂 防效 安全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孢属菌株HY-021对藜的侵染机制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除草活性菌株HY-021对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侵染作用机理,利用电镜扫描技术观察该菌株接种藜后对藜叶片的侵染过程,并使用生理指标测定法对接种后藜植株体内活性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HY-021菌株的菌丝通过气孔侵入叶片组织,并寄生繁殖产孢,逐渐破坏组织,同时叶片表面开始失绿并伴随着病斑的形成,最终导致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HY-021菌株接种于藜植株后体内MDA含量逐渐升高,SOD、CAT、POD的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该菌株对植株生理防御机制中的酶有多方面的影响,接种后引起植物广泛的代谢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高于对照,表明受到菌株侵染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植物的抵御能力增强。

关键词: 除草菌株HY-021 侵染过程 生理机制 除草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条锈基因Yr5、Yr9和Yr18分子标记的特异性评估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Yr5、Yr9(1B/1R)、Yr18基因的自身性状或连锁性状在中国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运用以Avocet S为背景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及其对应基因的载体品种,对Yr5基因的连锁标记STS9/10,Yr9(1B/1R)基因的分子标记AF1/4、D15、20H,Yr18基因的分子标记csLV34、cssfr1~cssfr5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Yr5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STS9/10、Yr9(1B/1R)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AF1/4、D15和20H均能够准确识别不同遗传背景材料中的相应抗性基因;Yr18基因分子标记cssfr2能够准确检测Yr18的非载体材料,并检测出Avocet S*6/Yr5、Avocet S*6/Yr24、Avocet S*6/Yr27三个材料具有Yr18的等位变异。这说明Yr5基因的连锁标记STS9/10,Yr9(1B/1R)基因的分子标记AF1/4、D15、20H能对目的基因进行有效检测,Yr18基因的几个分子标记结合使用不仅能够对目的基因进行有效检测,而且能够识别该位点的等位变异。

关键词: 抗条锈基因 分子标记 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挖掘叶用莴苣中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关键基因

江苏农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调控叶用莴苣叶片花青素合成的主效基因,本研究对叶用莴苣大速生(绿色)和紫霞(紫色)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速生和紫霞比较组中共检测到7 2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相对表达量上升基因4 214个,相对表达量下降基因3 018个。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富集到代谢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花青素生物合成和次生代谢产物-其他抗生素生物合成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程度较高。在大速生和紫霞比较组中共鉴定到55个转录因子家族,差异表达基因大多数属于MYB、bHLH、C2C2和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从MYB转录因子基因中筛选出log2FC绝对值较大的LOC111917799,命名为LsMYB1基因。瞬时表达试验结果验证了LsMYB1基因可以调控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本研究结果为叶用莴苣叶色的分子遗传机理及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叶用莴苣 花青素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GH3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H3 (Gretchen Hagen 3)基因的表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物胁迫响应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对其GH3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其在不同马铃薯组织中以及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赤霉素(gibberellin A3, GA3)和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StGH3家族成员含有大量与激素有关的作用元件,推测其具有潜在的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功能。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StGH3.4和StGH3.5基因在根中高表达,StGH3.8基因在茎中高表达,StGH3.10和StGH3.16基因在叶片中高表达。在SA、MeJA、GA3和晚疫病菌胁迫处理下,StGH3家族成员均受到调控,且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StGH3.1、StGH3.5和StGH3.8基因在晚疫病菌处理下的响应更为强烈。本研究为StGH3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GH3基因家族 激素 晚疫病菌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潜叶蝇及其寄生蜂种类调查

植物保护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青海省为害蔬菜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种类,2016年至2019年在青海省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并收集田间被潜叶蝇为害的蔬菜和杂草等的植物叶片,对羽化出来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进行形态鉴定。研究共发现4种潜叶蝇,包括本地种豌豆彩潜蝇Phytomyza horticola和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美洲斑潜蝇L.sativae和番茄斑潜蝇L.bryoniae。其中豌豆彩潜蝇为害最重,其次是南美斑潜蝇。同时共调查到4种潜叶蝇的寄生蜂3科(姬小蜂科、茧蜂科和金小蜂科),共35种。其中发生数量最多的是普金姬小蜂Chrysocharis pubicornis,其次是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综上,青海省蔬菜上的潜叶蝇有加重为害趋势,在实际生产时应及时对豌豆彩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进行预测,并制定防治措施,同时鉴于青海省潜叶蝇的寄生蜂种类较为丰富,应充分保护和利用寄生蜂资源,尤其是2种优势种寄生蜂普金姬小蜂和豌豆潜蝇姬小蜂。

关键词: 潜叶蝇 寄生蜂 入侵种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结球甘蓝叶片蜡质脂肪酸组分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早熟结球甘蓝叶片蜡质和脂肪酸代谢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厚蜡质材料HQ2-1和蜡质缺失突变体Y2-1两个早熟结球甘蓝资源叶片中的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C8-C24)和4种酯,包含10种饱和脂肪酸和11种不饱和脂肪酸;在Y2-1中未检测出月桂酸,HQ2-1中各脂肪酸含量均高于Y2-1,与HQ2-1叶面表现蜡质覆盖而Y2-1无蜡质的表型具有一致性;相关性分析表明C18脂肪酸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均表明棕榈酸(C16:0)、7,10,13-十六碳三烯酸(C17:3)、亚麻酸(C18:3)和亚油酸(C18:2)为特征脂肪酸,与早熟结球甘蓝叶片蜡质表型关系较大。本研究初步探索叶片蜡质与脂肪酸组分的差异,为进一步从脂质代谢组学角度解析结球甘蓝叶片蜡质缺失的原因及联合基因组学研究叶面蜡质缺失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结球甘蓝 蜡质 脂肪酸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HvnJAZ4的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茉莉酸(JA)信号途径抑制因子JAZs家族是植物JA信号调控途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青稞JA信号抑制因子HvnJAZ4基因和蛋白结构、分子动力学以及表达模式特点,为青稞HvnJAZs基因家族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vnJAZ4的基因和蛋白结构,以及分子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qPCR和亚细胞定位对其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HvnJAZ4启动子区域有与JA、脱落酸(ABA)、赤霉素(GA)、水杨酸(SA)、低温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HvnJAZ4由41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α螺旋、延长链、β折叠、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23.50%、12.47%、2.64%和61.39%,HvnJAZ4与野生二粒小麦TdJAZ4亲缘关系最近。HvnJAZ4具有典型的NT、ZIM和Jas结构域,ZIM结构域是HvnJAZ4与其他HvnJAZs以及HvnNINJA1发生互作的关键结构域,Jas结构域是HvnJAZ4与HvnCOI1b发生互作的关键结构域。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HvnJAZ4·Jas短肽与JA-Ile互作的关键氨基酸位点1个,与HvnCOI1b互作的关键氨基酸位点8个。相对于叶、根、茎和茎节,HvnJAZ4在籽粒、分蘖芽中表达量较高,并受低温、MeJA、ABA、GA诱导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HvnJAZ4定位在细胞核上。【结论】青稞HvnJAZ4可能在JA调控青稞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以及与其他激素协同调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关键词: 青稞 HvnJAZ4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动力学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径配比、施肥量以及播量耦合对矿区煤矸石基质的改良效果

草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煤矸石作为采矿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物理结构差,所含养分不能被植物直接有效利用。因此,煤矸石的基质改良是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煤矸石<7 mm粒径占比(A)、有机肥施用量(B)、缓释尿素施用量(C)和播量(D)4个因素组合对植被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并通过TOPSIS综合分析优选出最佳改良模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养分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极显著减少,而全钾含量则显著增加。极差分析结果显示,缓释尿素施用量和播量是影响地上生物量的关键因素,而<7 mm粒径占比和有机肥施用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因素。结合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肥力指标进行TOPSIS综合分析得出,T2(A1B2C2D2)处理(<7 mm粒径占比为0,有机肥施用量为羊板粪30 m3·hm-2+商品有机肥15 t·hm-2,缓释尿素施用量为60 kg·hm-2,播量为120 kg·hm-2)时综合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木里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煤矸石 基质改良 地上生物量 土壤养分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