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SCI(精确检索)
115条记录
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农产品加工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方法]文章围绕农产品加工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关系,利用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21年底前批准创建的200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农产品加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截止2021年底,200个国家产业园,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约1万亿元左右,平均每个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值约50亿元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平均比值为3.5∶1,远高于全国2.4∶1的平均水平。园内企业全年纳税总额约30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产业园纳税总额约1.5亿元左右。但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建设仍存在企业竞争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结论]提出应挖掘市场需求、培育壮大加工企业、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等有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现状 产业融合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与前沿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探讨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文献计量分析法,以 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2000-2021年农业面源污染领域国内外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发文量最多,占全球的46.18%;(2)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目前国际上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知识群组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氮和磷、农业面源污染模型、最佳管理措施、冗余分析等,而国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化肥、人工湿地、防治对策等方面.(3)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生物技术控制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利用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建立多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确定经济技术上可行的最佳管理措施、识别源区域的风险水平和空间分布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学科、多领域交叉互融的发展模式对于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域意义重大.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需注重研究的深入并加强作者团队及区域间的合作.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 土壤科学 CiteSpa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经济问题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智能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通过梳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经验,研究认为农业发达国家在构建本国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技术体系中,均结合了本国"三农"特色,并突出政府与市场两大主体在研发推广中的关键作用.立足我国农机装备智能化转型的历史维度,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农机装备经历了由实验室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点状示范向主要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演变趋势,面临着农机农艺与农具融合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集中度不高,以及人才储备不充足等问题.未来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重点在于大力加强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规模化应用与智能化制造,尤其要支持研发制造与集成推广一批适应我国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地域类型的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本文建议从创新平台建设、配套政策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队伍培育等方面共同发力,助推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关键词: 智能农机装备 农业强国 科技创新 农业机械化 农业智能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息化对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效应 -基于京津冀1945户居民家庭数据调查

湖北社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信息技术的扩散效应、溢出效应和普惠效应,有利于扩大优质服务资源的覆盖面,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基于2020年京津冀居民家庭调查数据,采用Tobit、QR与SEM模型分析信息化对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层面,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每增加1%,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上升19.3%.在不同类别居民层面,信息基础设施对城市与农村居民,高收入与低收入居民,北京、天津与河北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增强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与"扩大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提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基础设施 基本公共服务 满意度 Tobit SE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遥感的阿鲁科尔沁旗人工饲草面积及生产经济变化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人工饲草的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及时准确地获取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分析人工饲草生产的长期变化趋势,为饲草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云平台和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依据玉米、苜蓿、燕麦3种饲草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物候差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2000—2020年3种饲草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了逐年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3种人工饲草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在2015—202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0—2020年3种饲草作物的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增加的区域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退化草地和沙地,以及河谷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在3种人工饲草中,苜蓿种植发展最为迅速,在2010年后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快速增长;燕麦的种植起步较晚并且种植面积最小;青贮玉米的产量虽然在稳步增加,但是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全旗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并没有增加。[结论]阿鲁科尔沁旗人工饲草的种植在2010年开始快速发展,在2015年形成规模化种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人工饲草的种植能够改良退化草地和沙地,但是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苜蓿和燕麦的产量增长是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青贮玉米产量的增长是因为单产的增长。人工饲草的种植虽然快速增加,但是饲草缺口仍然不能得到满足。

关键词: 人工饲草 作物识别 生产变化 Google Earth engine TM影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标杆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先行,担当着全国农业发展经验总结、探索模式、理论升华的重任,分析国家及各省市县级产业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对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文章利用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产业园定义内涵和内在要求,利用2017—2021年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统计数据,以“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为基本框架,对各层面产业园创建和认定数量、主导产业发展、科技力量支撑和利益联结机制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分析存在问题及提出对策建议。[结果](1)截止2021年底,共批准创建200个国家产业园,其中创建数量超过10个的有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和四川省4个省份;(2)主导产业选择涉及粮油、果蔬、茶叶、水产、畜禽、种业和中药材等七大类。(3)但产业园建设仍存在管理服务功夫不到规章制度削足适履、政策创新不够完善、科技支撑不够有力、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等问题。[结论]提出应明确各层级产业园定位和目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主导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冀蔬菜产销均衡指数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当前我国农产品区域性流通特征显著。本文构建区域农产品产销均衡指数,衡量区域内产销两地农产品的供需态势,指数越趋近于零,代表市场供需越为均衡;当指数为正或持续上升时,反映产销两地农产品供需趋紧,销地价格趋于上涨;当指数为负或持续下降时,反映产销两地的农产品供需缓和,销地价格趋于下降。本文以关联性较大的京冀两地蔬菜为例,选取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价格和上市量指标、河北省产地样本监测点蔬菜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指标,开展京冀蔬菜产销均衡指数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京冀蔬菜产销均衡指数为正的月份有33个月,为负的月份有27个月,总体表现为京冀蔬菜供应略紧,但态势较为温和、价格总体稳定。京冀蔬菜产销均衡指数对预测北京市蔬菜价格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其变动基本领先北京蔬菜价格1到2期,可以作为北京蔬菜价格的预警指标。

关键词: 蔬菜价格 蔬菜产销均衡指数 蔬菜价格预警 产地价格 销地价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四极"推广: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科技管理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立足农业推广的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结合北京市农业现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近年实践形成以市院、院区(县)、院镇、院企(基地)四极对接和综合服务试验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四极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双"四极"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开拓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便捷通道,为新时期推进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双四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图书馆建设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乡村居民的普遍采纳是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扩散与价值实现的必要前提,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行为,从信息技术因素、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及信息环境4类因素构建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意愿模型,并以650个北京市乡村居民样本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行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发现,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等信息生态4类因子均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使用态度,进而显著促进其采纳意愿。建议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者要以农民为主体,通过改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适用性、提升乡村居民数字化基础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氛围,推动乡村居民参与公共数字文化。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采纳意愿 信息生态 乡村居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估方法与实证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模型,对于监测各地自然资源利用效益状况、诊断自然资源利用问题、提出高效利用对策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8年全国分省的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进行实证,结果发现:(1)全国自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呈现东南地区向中部、东北部、西北部递减的趋势;(2)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效益的限制因素不同;(3)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指标体系可以结合评价尺度和区域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自然资源利用效益的理论体系以及评价的技术手段,并为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服务.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 综合利用效益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