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七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农业经济问题 》 2020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农村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分析成功经验,研判当前形势,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将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 15—1


基于受众视角的中国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评价研究——以京津冀鲁为例
《图书馆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文章基于传播要素视角,构建了基于受众视角的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李克特量表与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鲁四省市660个村民样本进行了评价,分析比较了京津冀鲁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综合水平。结论表明,2017年农村地区受众对当地信息传播能力评价水平较好,综合水平得分0.6647,位于中等发展水平。最后文章从加大农村信息供给能力建设、重视对农传播效果反馈、加强农民信息素养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 信息传播能力 综合评价 李克特量表 层次分析 受众


德国农业农村科研管理及创新政策
《科学管理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德国是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农业科技领先,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研计划管理和创新政策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参考的做法和经验,启示我们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信息化应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分析——来自京津冀353个农户样本的证据
《情报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与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信息化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何从微观层面剖析信息化应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方法/过程]以京津冀353个农户信息化与收入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含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消费、主体认知4个维度的农户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合成法对农户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进一步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信息化关于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京津冀样本农户信息化水平平均值为0.5791,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信息化发展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表现为信息化水平每增加1%,农民收入水平平均上涨0.4395%。


社会带动作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对全国3360个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的调查
《经济纵横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现阶段,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定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注重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发挥其社会带动作用。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起步阶段,其社会带动作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究竟如何?基于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带动作用对盈利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主要成因在于社会带动作用增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成本。这一结果表明,现阶段过多地强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带动作用很有可能会损害其自身发展,最终也将影响其社会带动作用的实现。因此,为了减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本负担,真正提升其带动农户的社会责任水平,实现农户带动与盈利能力的协调发展,应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期发展能力,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贴机制,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体系。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 种养大户 社会带动 盈利能力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演变与未来展望
《河北学刊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在此过程中,农民工群体从无到有,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9亿,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农民工的发展历程,其流动与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以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为主的就地转移;二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异地转移;三是"离土不返乡,进城又留城",以长期在所工作的城市居住为特征,部分农民工举家迁移。在第三个阶段,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农民工融入城镇化的进程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必将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本专题首先从整体上讨论了中国农民工的贡献与发展,提出了新形势下对中国农民工问题的一些判断,而后从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流迁与融合中的重要问题。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及经验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基于实地调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对比方法,提炼典型模式,分析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组织再造、社会化组织有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农科教推协同推广4种模式。基层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变革,公益性推广服务职能得到拓展、农技供给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化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政府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公益性机构改革和提高政府对农技推广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农技推广 公益性服务 社会化组织 协同推广 经验借鉴


经济全球化能够有效抑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足迹吗?——来自动态门槛面板模型的经验证据
《自然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基于1993-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平行面板数据,运用Hansen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为门槛变量,检验经济全球化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门槛范围内,经济全球化对生态足迹存在不同的影响。当经济发展水平小于等于3905美元时,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生态足迹;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3905美元时,经济全球化水平对生态足迹的影响从显著抑制转变为促进作用,但是不显著;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8778美元时,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刺激生态足迹的提高。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集中在第一门槛区间和第三门槛区间,经济全球化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出现两极分化态势,其中在第三门槛区间的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起充分重视,这关系到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生态足迹 经济全球化 动态门槛面板模型


演化视角下农村电商“上下并行”的逻辑与趋势
《中国农村经济 》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农村电商发展的动力源自基层实践与政府推动,并表现出经济学意义的演化特征。本文结合演化经济学理论推导和各地实践,对农村电商的发展逻辑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网商是否出现取决于创业农民个体学习成本与群体平均学习成本间的关系,网商规模扩张的本质是市场选择下的成本优化过程,以个体差异化为表征的行为多样化是网商转型的内生动力,信息获取渠道的完善程度和在线市场消费需求变化是影响村级电商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农村电商演化表现出"进入—扩散—选择—差异—进入"的内部逻辑与外部条件相结合的"上下并行"形态。在未来趋势方面,随着电商服务体系细化和需求服务定制化,推动农村电商生态与服务生态体系的耦合,需重点聚焦服务、人才和产品等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