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种衣剂对当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农药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当归幼苗的出苗率和幼苗质量,筛选出适于当归幼苗生产的种衣剂,为当归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当归种子为材料,选用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探究3种种衣剂的不同剂量对当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以提高当归幼苗的出苗率(9.47%~28.42%),但剂量过大则会抑制当归幼苗的生长发育;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可以提高当归幼苗的株高(2.59%~28.52%);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可以提高当归幼苗的出苗率(18.95%~24.22%)、株高(19.63%~39.63%)、茎粗(2.08%~12.50%)、根长(11.96%~18.83%)、苗鲜质量(23.86%~34.00%)。此外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还可以显著增加当归幼苗的叶绿素含量(10.32%~17.20%)和可溶性糖含量(25.61%~41.68%),抑制MDA含量(30.83%~35.44%),增加CAT(38.13%~49.89%)、POD(55.00%~63.00%)、SOD(57.16%~73.51%)等酶活性。[结论]以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剂量为4 mL/kg、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剂量为12 mL/kg、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剂量为2 mL/kg的效果最佳。


32份糜子种质对黑穗病的抗性评价及发病条件研究
《植物保护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糜子种质抗黑穗病类型和差异,于2022年-202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对32份糜子种质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同时以‘陇糜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时间和接菌量对糜子黑穗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对黑穗病均表现免疫(IM)的材料仅有1份,为‘HANACKE MANA’,占比3.1%;其余31份材料均表现高感,占比为96.9%。播种时间越早,越容易发生糜子黑穗病。当接种菌土含菌量达0.1%及以上时,糜子种质均能充分发病。该研究结果对规范糜子抗黑穗病鉴定方法,品种合理布局以及为抗病育种部门提供核心抗源具有重要意义。


甜荞种质资源抗倒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伏是影响甘肃中部甜荞产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76份国内外甜荞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计算23个与抗倒伏密切相关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甜荞种质资源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6份甜荞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为2.349~4.331,其中,主茎第二节间长最大,主茎分枝数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23个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能够代表76份甜荞种质23个性状81.421%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甜荞种质资源抗倒性综合得分值(D值),D值平均为0.469,云甜荞1号D值最低(0.200),TQ10-07 D值最高(0.819)。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株高、茎秆重心高度、主茎第一节间长及壁厚、主茎第二节间长、主茎分枝数、弯曲度和茎秆抗折力等8个性状可作为甜荞种质资源抗倒性的综合评价指标。聚类分析将76份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0份材料D值最高,抗倒伏能力最强,可作为种质创新及抗倒育种的亲本材料。本研究表明采用多元化统计分析方法对甜荞种质资源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为甘肃中部地区甜荞种质创新和抗倒伏育种提供依据和借鉴。


生物炭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寒旱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探明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在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最佳施用量,为当地马铃薯合理施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5号为材料,设置300、600、900、1 200 kg/hm2不同梯度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与其等养分量的N、P、K传统化肥及对照不施肥等9个处理,研究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植株性状、产量、养分吸收率的变化,并在试验区进行连续2 a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生物炭基肥施用量为900 kg/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较等养分量传统施肥(尿素289.8 kg/hm2、普通过磷酸钙450.0 kg/hm2、氯化钾138.6 kg/hm2)提高12.0%;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数、大中薯重、大中薯率较等养分传统施肥分别增加43.14%、8.27%、13.04%、9.34%、18.40%,养分吸收效率增加6.8个百分点。连续2 a田间试验验证表明,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900 kg/hm2处理的产量较等养分量传统全化肥施肥在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分别显著提高20.6%、16.4%、12.9%;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干物质、蛋白质、粗淀粉、还原糖含量。综上所述,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适宜施用量为900 kg/hm2,可提产增效,是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马铃薯种植推荐施肥量。


外源甲基乙二醛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 MG)是一种从植物体内发现的新型信号分子,具有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细胞分裂、气孔运动及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等功能。为明确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用外源MG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以玉米杂交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外源MG浸种对干旱胁迫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用3叶期玉米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和MG叶面喷施处理,进一步探讨外源MG对玉米幼苗叶片活性氧积累、膜质过氧化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外源MG溶液浸种可提高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生长指标,适宜的MG浸种浓度为0.10 mmol/L。干旱胁迫下对玉米幼苗进行叶面喷施0.10 mmol/LMG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强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并提高叶片中抗坏血酸(ASA)含量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综上,适宜浓度的外源MG可显著增强玉米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玉米幼苗的抗氧化能力,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带来的氧化损伤,促进玉米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的抗旱栽培和抗旱剂研发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