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盐碱胁迫下褪黑素对作物生理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褪黑素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小分子物质,近年来,在作物逆境生理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褪黑素对作物耐盐碱生理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主要对褪黑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维护离子平衡、增强抗氧化系统、改善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以及转录组和代谢组分子水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利用褪黑素提高作物耐盐碱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饲用型藜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推进甘肃省天祝县饲用藜麦产业稳健可持续发展,提高藜麦的生物产量,降低藜麦倒伏率,通过大田裂区试验,选用藜麦品系1661-1作为材料,设置8.25万、11.85万、16.50万株/hm2 3个不同种植密度和0、300、450、600 kg/hm2 4个不同的施肥量,研究其对饲用藜麦农艺性状、产量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倒伏率增加,茎粗、分枝数、单株生物产量、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秆强度逐渐减小;而随着施肥量增加,倒伏率逐渐增加,株高、茎粗、分枝数、生物产量、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秆强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该藜麦品系在种植密度8.25万株/hm2、施肥量450 kg/hm2处理下,生物产量最高,为19 333.33 kg/hm2,农艺性状较好,倒伏率较低。


改性粉煤灰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吸水树脂是一种良好的吸水保水材料。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FA)通过碱改性后与丙烯酸(AA)作为主要原料,并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改性FA基高吸水树脂,聚合过程中不通氮气。探讨了反应温度、AA与AMPS的质量比、AA的中和度、MBA的用量、APS的用量、改性FA的添加量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吸水倍率测试、扫描电镜等研究了FA的改性条件和吸水树脂的性质。结果表明,FA改性的最优方法为NH3·H2O∶KOH∶CaO∶FA=2∶1∶1∶3加水混合反应。添加最优改性FA的吸水树脂的制备条件为:合成温度40℃,AA与AMPS质量比为2.12∶4,APS、MBA和改性FA用量分别为单体AA质量的2.45%、3.1%和7%。制备的添加最优改性FA的吸水树脂吸水倍率最大为502g/g,吸盐水倍率为58g/g。


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在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的消解动态
《植物保护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除草剂混用组合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能兼防天然草原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野决明Thermopsis lanceolata和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等多种毒草,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对确保家畜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甘肃省肃南县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的残留消解动态,旨在确定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并评价其在土壤和牧草中的残留期长短,为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在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9、26.7 d和8.6 d,在牧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2、1.8 d和12.0 d, 2,4-滴二甲胺盐在土壤和牧草中均属于易降解除草剂,二氯吡啶酸在土壤和牧草中残留期相对较长,氨氯吡啶酸在土壤中残留期相对长,而在牧草中则属于易降解除草剂。参照3种除草剂在牧草中的残留量和相应除草剂在矮生浆果、蔬菜、小麦、大麦、燕麦和油菜籽中的国内外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评价,在天然草原喷施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防除草原毒草,施药后30~45 d二氯吡啶酸在牧草中的残留量为4.1~2.3 mg/kg,氨氯吡啶酸在0.5 mg/kg以下,2,4-滴二甲胺盐在0.56 mg/kg以下,此期放牧,对牛、羊等家畜安全。
关键词: 二氯吡啶酸 氨氯吡啶酸 2,4-滴二甲胺盐 消解动态 土壤 牧草


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百合地杂草检测方法
《软件工程 》 2025
摘要:杂草是百合生长过程中的一大危害,会干扰百合生长并吸收其营养,导致产量下降。文章以百合及其伴生杂草为主要研究对象,将YOLOv8模型引入百合与杂草的检测中,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首先,构建基于BiFormer双层路由注意力机制的C2f_BF模块;其次,在头部网络Neck端引入GSConv(Grouped Shuffle Convolution)和Slim-neck(轻量化特征融合网络)技术;最后,使用MPDIoU(Multi-Perspective Distance)损失函数克服CIoU(Complet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的局限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8-LWD(Lily Weed Detection)模型的平均精确率为90.3%,相比于原始YOLOv8n检测模型的平均精确率提升了2.9百分点。该方法可以为百合草害防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秋月梨在甘肃景泰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西北园艺 》 2025
摘要:2009年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秋月梨在甘肃景泰县试栽。经15年试栽观察,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71.6 g;果皮黄褐色,有光泽;果肉乳白色,肉质细、口感酥脆,汁液多,石细胞较少,香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14.4%,果心小,品质上等,耐贮运;花期较晚,果实发育期147 d左右;生长势强,抗寒耐旱,高抗梨黑斑病、褐斑病,抗腐烂病,对白粉病、梨木虱抗性较主栽品种黄冠弱,叶片有日烧和早衰现象,特殊年份果肉会发生木栓病。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的谷子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甘肃省中部地区不同谷子品种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谷子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营养品质优良的谷子品种,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种植的10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脂肪、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功能营养成分(黄酮、总酚和粗多糖含量)和矿物元素(Zn、Mn、Cu、Fe、Ca、Mg、Se含量)等19个营养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谷子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谷子品种中,除水分含量外,其他18个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1.58%~103.46%,说明不同谷子品种单一营养品质指标间的差异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了蛋白质、直链淀粉、粗多糖、镁(Mg)、硒(Se)和锌(Zn)含量可作为评价谷子营养品质的核心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了谷子营养品质评价模型,并依据营养品质综合得分获得排名前3位的谷子品种分别为陇谷23(M-8)、陇谷029(M-10)、陇谷032(M-9),与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一致,说明这3个谷子品种营养品质较好;聚类分析将10个谷子品种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包括M-8和M-9,营养品质表现优异。


基于CiteSpace的2000-2024年甘肃省酿酒葡萄研究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 2025
摘要:为梳理2000—2024年甘肃省酿酒葡萄研究领域的热点与方向,以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为基础数据,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后,共获取甘肃省酿酒葡萄相关文献311篇,文献发表出现3个峰值,以2016年发文最多;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酿酒葡萄品种、区域种植、高效栽培、节水灌溉、果实品质、葡萄酒酿造等多个方面,以酿酒葡萄高效栽培的论文最多;研究机构发文以郝燕团队为首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与毛娟团队为首的甘肃农业大学最为活跃;2000—2024年,研究主要热点从生态、气候、品种逐渐向区域种植、节水灌溉、果实品质等集中。因此,在人们注重身体健康与提升生活品质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酿酒葡萄品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酿酒葡萄 中国知网 CiteSpace 可视化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