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扁茎黄芪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扁茎黄芪转录组信息及功能基因表达特征,以扁茎黄芪的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扁茎黄芪Unigene 19280条,总长23472470 bp,其中GC含量达42.74%,测序质量和组装效果较好.通过Blast分析后,分别有12541,10120,9412,8953,7494,5052条Unigene在Nr、Swiss-Prot、GO、KEGG、KOG、COG数据库获得注释.注释到的扁茎黄芪Unigene同源物种以豆科植物为主,尤其是与其同属蝶形花亚科的鹰嘴豆、蒺藜苜蓿和相思子匹配度较高,分别占31.49%,14.50%,11.65%;扁茎黄芪注释Unigene涉及3个GO类别,354条KEGG代谢通路和25个KOG功能分类,其中富集最多的类别分别为代谢过程、一般功能预测和嘌呤代谢,说明扁茎黄芪幼苗期的叶片细胞具有活跃的新陈代谢活动,基因表达丰富.另外,扁茎黄芪Unigene在KEGG数据库中的感染性疾病类别获得较多注释,表明其植株部位也可能具有药用价值.利用MISA软件挖掘到5849个SSR位点,SSR出现频率30.34%.扁茎黄芪基因组内SSR位点丰富、类型多样化,单碱基至六碱基重复全部出现,其中单碱基丰度最高,占40.56%,以A/T、AG/CT和AAG/CTT为优势基元.
关键词: 扁茎黄芪;转录组;生物信息学;Unigene;分子标记


油莎豆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油莎豆的基因数据和初步了解其基因功能,本研究基于RNA-Seq技术对油莎豆幼苗叶片和根的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对测序数据进行序列组装共获得19 607条Unigene,总长度为21 274 744 bp.将获得 Unigene 分别与 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 和 Nr 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计12 896条Unigene被注释,占总数的65.77%.其中7 527条Unigene在GO数据库中比对获得注释,根据功能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进程3大类52个亚类;12 288条Unigene在Nr数据库中获得注释,注释的同源序列主要来自菠萝;通过KOG数据库比对,7 271条Unigene被注释到25个类别中,其中参与一般功能、翻译后修饰及信号传导的注释基因最多.在所有Unigene中共检索到154 456个SNP位点,以碱基转换类型为主.本研究为油莎豆功能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RNA-Seq;转录组;SNP


暗管农田不同类型肥料对向日葵生长及土壤氮素分布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暗管排水条件下不同肥料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氮素环境的影响,明确盐渍化暗管排水农田合理的施肥模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普通尿素(CK)、控释肥(CF)和有机硅水溶性缓释肥(OF)3个处理,在保证施纯氮量均为225 kg·hm-2的情况下,对各处理向日葵生育期间的生长状况、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排水中的氮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CF和OF处理均可提高向日葵各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其中,CF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两年内较OF、CK分别提高了14.07%和40.54%.此外,CF处理有利于0~40 cm土层土壤氮素的持续有效供应,可增加植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更好地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与CK、OF相比,CF可有效减少向日葵收获后期0~160 cm土层NO-3-N残留量,降幅分别为14.92%和7.87%.两年试验中各处理之间的暗管排水量、排盐量较接近,但NO-3-N及NH+4-N流失量差异明显,其中OF、CK处理下的NO-3-N流失量分别是CF的1.25、1.50倍,NH+4-N流失量分别是CF的1.22、1.95倍.研究表明,控释肥可以更好地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土壤中氮素的深层淋洗,减少氮素流失量,是暗管排水条件下较为适宜的肥料品种.
关键词: 暗管排水;作物生长;控释肥;氮素;向日葵


224个谷子品种农艺性状聚类和相关性分析
《种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自不同生态区224个谷子品种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1.20%~110.70%,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籽粒颜色、穗重、穗粒重、码粒数、单株草重、米色、穗型、茎秆粗度、籽粒形状、植株颜色、穗颈形状、穗码密度、穗粗、护颖颜色、刚毛长度、穗颈长度、穗长、刚毛颜色、花药颜色、倒二叶宽、抽穗期、千粒重、株高、伸长节节数、叶姿、倒二叶长.单株穗粒重与穗重、单株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用Ward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发现,当欧式距离为19时,224个谷子品种可以分为六大类群,第Ⅰ类群(83份材料)生育期较短,属早熟类型,千粒重较大,穗较粗,但其他性状属于中等水平;第Ⅱ类群(64份材料)生育期相对较短,穗重、穗粒重在各类群中处于较高水平;第Ⅲ类群(41份材料)生育期最长,属晚熟类型,株高较高,分蘖较少,产量较低;第Ⅳ类群(25份材料)生育期较长,属中晚熟类型,株高较低,分蘖数较少,产量属中下等水平;第Ⅴ类群(1份材料)生育期较长,属中晚熟类型,刚毛较长,叶片较窄,株高较高,分蘖数较多,单株草重最大,千粒重和产量属中上等水平;第Ⅵ类群(5份材料)属早熟类型,刚毛长度长,倒二叶最短,株高最矮,分蘖数较多,产量属中下等水平.
关键词: 谷子;农艺性状;相关性;聚类分析


苜蓿抗寒性对秋季施用钾肥种类及用量的生理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施用不同钾肥下的苜蓿越冬器官在低温处理下生理特性的变化,探讨苜蓿抗寒性对秋季施用钾肥种类及用量的响应,以北极熊紫花苜蓿品种为供试材料,于秋季施用K2 SO4和KCl两种钾肥,施用量为0、50、100、150、200 kg?hm-2K2O(用K0、K1、K2、K3、K4表示),于苜蓿越冬前期挖取越冬材料,进行模拟低温处理(4℃,-20℃),测定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自由水、束缚水、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KCl和K2 SO4两种钾肥,-20℃处理下苜蓿根颈自由水含量较4℃处理分别降低了11%~26%和9%~51%,自由水/束缚水较4℃处理分别降低了15.09%~53.56%和22.95%~71.98%;KCl和K2 SO4两种钾肥,-20℃处理下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较4℃处理分别增长了129.70%~170.10%和53.39%~143.52%,束缚水含量较4℃处理分别增长了4.89%~88.21%和16.30%~164.49%,游离氨基酸含量较4℃处理分别增长了7.01%~50.32%和6.40%~82.69%,脯氨酸含量较4℃处理分别增长了1.71%~18.10%和3.40%~29.67%;在-20℃处理下K2 SO4肥处理的苜蓿根颈束缚水、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KCl肥处理,且在K3处理的施肥量为150 kg?hm-2 K2 O时束缚水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较KCl肥处理分别增长了12.50%、22.32%和1.53%,自由水含量、自由水/束缚水较KCl肥处理分别降低了14.91%和24.71%.因此,秋季施用150 kg?hm-2 K2 O的K2 SO4肥最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主要通过提高游离氨基酸、脯氨酸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和自由水/束缚水,提高苜蓿抗寒性.


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青贮品质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Lactuca indic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设置对照(CK组)、单独添加植物乳杆菌(LP组)、单独添加布氏乳杆菌(LB组)和混合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LP+LB组)4个处理,青贮60天后,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加入乳酸菌添加剂后苦荬菜青贮饲料的pH值显著低于CK组(P<0.05),乳酸菌数量均有所增加(P<0.05);LB组的酵母菌数量最少(P<0.05);LP组和L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LB组(P<0.05);LB组的乙酸含量最高(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LP组的青贮品质最好.综上所述,单独或混合添加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均能改善苦荬菜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植物乳杆菌更适宜用作添加剂调制苦荬菜青贮饲料.


沙打旺黄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萎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自疑似感染黄萎病沙打旺植株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依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同时在室内条件下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分别利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生理小种和交配型特异性引物对病原菌的生理小种和交配型进行PCR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3株病原菌菌株,其形态学特征和培养性状基本相似,经鉴定引起沙打旺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该菌具有较宽的温度和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生长和产孢的温度为25℃,最适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分别为pH 7~9和pH 6~7;该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D-甘露醇,最适生长氮源为牛肉膏和胰蛋白胨,最适产孢氮源为甘氨酸.分离获得的13株大丽轮枝菌菌株均属于2号生理小种和MAT1-2-1交配型,表明无性繁殖可能是大丽轮枝菌的主要繁殖形式.
关键词: 沙打旺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生物学特性 生理小种 交配型


干旱胁迫下不同来源多根葱根系及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内蒙古草原多根葱的抗旱性及抗旱机制。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5%为对照(CK),25%土壤相对含水量干旱胁迫30 d为处理,在干旱胁迫下对不同来源多根葱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叶片光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子王旗多根葱在干旱胁迫下与赤峰、鄂尔多斯相比,保持相对较高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直径为0~0.5 mm的根长,根系生长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相对较小,叶绿体在干旱胁迫下的稳定性相对较好,抗旱性较强;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赤峰、鄂尔多斯多根葱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但对四子王旗多根葱无显著影响(P>0.05)。干旱胁迫处理下多根葱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叶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显著上升;干旱胁迫促进了多根葱叶片气孔关闭,降低了蒸腾,减少水分的散失。不同样地多根葱根系特征、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和光合特性在相同处理下存在一定的差异;四子王旗多根葱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相对较小,耐旱性较强。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7个耕作处理,其中秸秆不还田传统耕作(CK)为对照组,探究2年内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提升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地力和优化土壤结构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浅翻+重耙处理在0~60 cm土层均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大团粒结构.各处理土壤容重在0~60 cm土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孔隙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40~60 cm土层,深翻+重耙、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处理较为显著的降低耕地容重,分别降低了11.00%、9.00%和5.00%,同时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两年内各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时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结论]在设置的7个耕作处理中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较其他处理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能力强,为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可优先选用深松及深松浅翻作为试验地玉米种植的耕作方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土壤 物理性状 深松 深松浅翻


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和功能肥对盐碱地的改良及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探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和有机硅功能底肥对河套灌区盐碱土壤碱化度、养分有效性及作物增产效果,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通过采取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1)有机硅土壤调理剂45 kg/hm2,有机硅功能肥7.5 kg/hm2;(2)有机硅土壤调理剂75 kg/hm2,有机硅功能底肥5 kg/hm2;(3)磷酸二铵16.3 kg/hm2,氯化钾16.5 kg/hm2,尿素11.5 kg/hm2.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后,可增加向日葵百粒重,进而增加向日葵产量,且随着有机硅土壤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向日葵产量呈上升趋势,施用量为75 kg/hm2时,增产幅度为9.0%,增产效果显著.在基施有机硅土壤调理剂45 kg/hm2和追施有机硅功能肥7.5 kg/hm2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最佳,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后,可增加土壤有效养分,降低土壤pH、含盐量、碱化度和容重,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和修复障碍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