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刺激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对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中性粒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和台盼蓝拒染法对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鉴定和活性检测,ELISA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IL-1β、TNF-α、IL-10及IL-8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NF-κB的激活效应.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纯度达99%,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性逐渐降低.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3 h~24 h刺激时间范围内,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时间的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IL-10、TNF-α、IL-1β和IL-8的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15 min~120 min刺激时间范围内,随着SA113感染时间的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I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01).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培养了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株)刺激体外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过程中细胞因子IL-10、TNF-α、IL-1β和IL-8的分泌量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这一促进作用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的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调控作用.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核因子-κB 细胞因子 奶牛


氮水添加对放牧背景下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分与氮素作为干旱和半干旱草原生产力的共同限制性因子在退化草原的生态快速修复过程中备受关注.以不同放牧强度背景下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围封模拟放牧利用实验,同时添加氮素和水分.通过分析历史放牧强度与年份对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添加氮素和水分对不同功能群植物生物量的作用,探讨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生产力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实现荒漠草原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显示,降雨量与放牧强度决定着短花针茅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氮素和水分添加可分别提升11%-29%和12%-32%的群落地上生物量,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对氮素与水分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多年生丛生禾草对氮素和水分添加响应最敏感.氮素与水分添加可显著提高多年生丛生禾草的地上生物量,但与自然降水量相关.氮素添加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在正常降雨和稍旱年份作用显著,而水分添加在干旱年份作用显著.在正常降雨年份,以半灌木植物为优势种的轻度放牧背景以添加水分对提升生产力最宜,以多年生丛生禾草和半灌木为共优种的中度放牧背景和以多年生丛生禾草为优势种的重度放牧以同时添加水分和氮素对提升生产力最为宜;在干旱年份不同放牧强度背景下均以同时添加水分和氮素对提升生产力最为宜.我们的结果表明了养分与资源的改善有利于退化短花针茅草原的快速恢复和可持续生产.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和机收质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脱水速率和机收质量的影响,阐明收获期不同密度下玉米籽粒的脱水规律和机收损失特征,为春玉米密植模式下确定适宜的机械粒收时间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粒收1号(LS1)、中农222(ZN222)和中农239(ZN239)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6.0万,7.5万,9.0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脱水速率和破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万株/hm~2处理春玉米籽粒含水率显著低于7.5万,6.0万株/hm~2,而两低密度处理之间籽粒含水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籽粒含水率差异较大,连续2 a试验籽粒含水率从高到低均为ZD958>LS1>ZN222>XY335>ZN239;种植密度对籽粒脱水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品种对籽粒脱水速率影响极显著;随种植密度增加,籽粒含水率、破碎率呈降低趋势。综上,ZD958和XY335不适宜当地机械收获,LS1、ZN239和ZN222为适宜当地机收的品种,适宜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


气化渣改良风沙土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气化渣对毛乌素沙漠风沙土的改良效果,利用气化渣作为一种风沙土改良材料,与风沙土按不同掺入量混合,通过对土壤粒径组成、保水性能以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探讨了气化渣对风沙土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气化渣使风沙土的粒径组成得到明显改善,砂粒含量降低5.89%~35.8%,黏粒、粉粒含量分别提高0.89%~2.92%,7.94%~32.88%,风沙土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7.75%~55.5%;风沙土土壤质地也由砂土转向砂质壤土,保水性能也随之呈现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了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p<0.05),增长幅度分别为13.53%~158.93%,7.12%~126.95%,23.19%~252.47%;Van Genuchten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气化渣添加后风沙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明气化渣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土壤保水性,并且风沙土土壤保水性能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气化渣添加量越高土壤保水性提高越明显。由此可以得出,水煤浆气化渣能够有效地改善风沙土的水分物理性质,显著提高风沙土的保水性能,对风沙土改良效果明显。


基于DNA条形码的向日葵田弯管列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弯管列当是危害我国向日葵最严重的寄生杂草.为了明确我国向日葵田弯管列当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利用rbcL、matK、ITS2条形码序列对采自我国向日葵主产区的58份弯管列当样品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采用Vector NTI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剪切比对,利用MEGA 6.0软件计算种内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种子的显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3个DNA条形码序列中仅ITS2片段扩增测序结果理想并表现出较好的聚类结果.各样品ITS2序列剪切比对后长度为453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002~0.007,通过比较各样品ITS2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差异位点,能将不同弯管列当种群区分开.ITS2聚类结果表明58份弯管列当样品聚为3类,分别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形态分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弯管列当在植株形态、种子形状及微观形态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别.由于不同弯管列当种群的生境、寄主(向日葵栽培品种)不同,其种群遗传进化差异显著.基于ITS2条形码和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可用于弯管列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关键词: 弯管列当;DNA条形码;ITS2序列;种子形态;遗传多样性


基于生态资产的内蒙古生态保护效益评估
《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资产是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的自然资源资产,生态资产的变化特征可以反应生态保护政策与工程的实施效果.内蒙古地理位置重要,生态系统脆弱,发挥着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是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与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通过生态资产变化评估内蒙古生态保护效益,对掌握生态状况与保护生态资产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核算森林、灌丛、草地生态资产面积和质量,并建立生态资产综合指数,评估了内蒙古生态资产特征及变化情况.内蒙古生态资产主要以草地生态资产为主,占自然生态资产总面积的73.72%.草地生态资产质量较差,以中级、差级和劣级为主,占草地生态资产的81.03%;森林生态资产质量较好,灌丛生态资产质量也较差.2000-2015年,生态资产综合指数提高了 24.91,生态资产面积变化不明显,生态资产质量明显提升,质量提升面积为16.59×104km2.内蒙古整体生态质量水平在缓慢提升,实施的生态保护工程与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种类鉴定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正>0 引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又名甘薯茎线虫,属于侧尾腺纲垫刃目粒线虫科茎线虫属。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检疫性疾病,是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1]。该线虫主要侵染植物地下部分,在没有高等寄生植物的情况下,依靠取食土壤中的真菌维持生存[2],寄主范围广[3]。近几年,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危害逐渐上升,可导致马铃薯减产20%~83%,严重时甚至绝收。


马铃薯资源抗疮痂病鉴定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马铃薯资源的疮痂病抗性水平和遗传背景,本研究利用孢悬液灌根法鉴定了 70份马铃薯资源的疮痂病抗性,选用9对SSR标记引物,对70份马铃薯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0份马铃薯资源中,疮痂病高抗资源5份,中抗资源18份,低感资源24份,中感资源10份,高感资源5份,重感资源8份;9对SSR引物对70份资源可扩增得到9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83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4%;UPGMA聚类表明,70份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3~0.97之间,以阈值0.53分为2大类群,Aquila、LBr-33、Z2843份高抗资源分布在第一类群;redsen和fita 2份高抗资源分布在第二类群.5份高抗和18份中抗马铃薯资源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273~0.879之间,其中中抗品种'悄悄黄'和中抗资源D26-27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为0.273,中抗品种'Desince'和中抗品种'fink'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79.该研究筛选出了疮痂病抗性资源,明确了抗性资源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马铃薯疮痂病抗病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材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种质资源;疮痂病;遗传多样性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阔叶林中大型真菌多样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调查保护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Ⅰ)、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Ⅱ)、白桦-蒙椴Tilia mongolica混交林(Ⅲ)、白桦-蒙古栎-山杨Populus davidiana-黑桦B.platyphylla混交林(Ⅳ)、山杨?-蒙古栎-黑桦混交林(Ⅴ)5种阔叶林中大型真菌资源分布状况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为日后保护区大型真菌保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踏查和样地法采集大型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学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大型真菌种群分布、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及大型真菌与植物的关系.[结果]保护区大型真菌共有213种,隶属于2门4纲19目54科119属;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香蘑属Lepista等共8属;植被类型Ⅳ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在5种植被类型中为最高;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乔木层、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大型真菌各项指数影响较大;植被总盖度、草本盖度、郁闭度及海拔对大型真菌优势属显著相关;类型Ⅱ与类型Ⅳ之间大型真菌相似性最高,为0.27,类型Ⅲ与类型Ⅳ之间和类型Ⅰ与类型Ⅱ之间的相似性最低,均为0.14;从种聚类上来看,在距离系数25处,分为两大类,在距离系数为14处,可分为3个小聚群.[结论]植物在多样性、相似性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林内大型真菌分布,且植物类型越相似,大型真菌组成越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