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对壤质潮土磷素含量及磷盈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壤质潮土土壤中磷素演变特征,可为潮土区土壤磷素管理和磷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壤质潮土长期定位试验(1992-2015年),比较单施化肥处理(NP、NPK)和小麦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NPS、NPKS)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变化,量化土壤磷盈亏和累积磷盈亏,并解析土壤有效磷变化量与累积磷盈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小麦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提升了磷活化系数(PAC),其年增量分别为0.68~0.78mg/kg、0.0031~0.0047g/kg和0.07%~0.09%,且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抑制作用,对全磷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小麦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磷盈余.在土壤磷盈余时,土壤每盈余100kg/hm2磷,有效磷增加9.7~10.0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其影响不大;在土壤磷亏缺时,土壤每亏缺100kg/hm2磷,秸秆不还田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12.6mg/kg,小麦秸秆还田土壤降低1.95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维持有缓冲作用.小麦秸秆配施磷肥是提高和维持壤质潮土土壤磷素水平、增强土壤供磷潜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小麦秸秆还田 壤质潮土 磷素演变 磷盈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阶段高温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耐热性差异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应对小麦高温灾害,筛选耐热丰产种质资源,通过裂区试验,以阶段高温为主区(在开花期、花后5~10 d、11~15 d、16~20 d和21~25 d进行高温胁迫,分别用H_1、H_2、H_3、H_4和H_5表示,以自然生长条件为对照),以品种为副区(选用济麦22、矮抗58、衡4399、淮麦33、石麦22、山农20、郑麦7698和邯6172耐热性不同的8个冬小麦品种),于2016-2017和2017-2018两个小麦生长季,研究了不同阶段高温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粒重等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 H_1、H_2、H_3、H_4和H_5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59.7%、49.5%、26.2%、36.4%和34.5%,穗粒数分别减少17.9、14.8、5.9、1.2和4.0粒,千粒重分别降低0.3、1.8、7.3、13.8和12.6 g。从品种看,自然生长条件下郑麦7698、淮麦33和衡4399的产量较高,石麦22的产量最低;高温条件下郑麦7698、山农20和衡4399的产量较高,淮麦33为受高温影响最大的品种,两年减产幅度均最高;两种条件下郑麦7698、衡4399和山农20的综合产量均较高,淮麦33最低。阶段高温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且存在年际间差异。2016-2017年度山农20、衡4399和石麦22的H_2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其他阶段高温处理均减产。高温胁迫后郑麦7698的减产幅度在2016-2017年度最小,而在2017-2018年度仅次于减产幅度最大的淮麦33。郑麦7698、衡4399和山农20的两年几何平均产量均较高,淮麦33最低。从热感指数看,衡4399、山农20和郑麦7698的热感指数指标大部分小于1,淮麦33、济麦22、石麦22热感指数指标大部分大于1;其他品种的热感指数指标有的时段高温大于1,有的小于1。综合产量和热感指数指标,衡4399、山农20和郑麦7698的耐热性好,淮麦33、济麦22和石麦22的耐热性较差。

关键词: 冬小麦 阶段高温 产量 热感指数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沟灌对土壤水盐变化与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持续高效利用咸水资源,在棉花长期定位咸水沟灌试验(始于2006年)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矿化度(1、2、4、6、8、10 g/L)咸水连续灌溉第10年土壤水盐分布与棉花生长响应以及历年土壤盐分和籽棉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际间,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受灌溉和降水影响而波动,但未随灌溉年限的增加而逐渐累积,灌溉水矿化度≤4 g/L处理可基本维持土壤盐分周年补排平衡.单个棉花生长季(2015年),各处理沟底部位的土壤含水率大于垄上,灌溉水矿化度≥6 g/L时主根层土壤含水率高于1 g/L处理;土壤盐分随灌溉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大,随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大后降低,灌水沟剖面土壤盐分呈向垄上和深层运移的趋势;与播种时比,棉花收获后各处理主根层土壤盐分均未出现累积.2)低矿化度咸水沟灌对棉花成苗率、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影响不明显,超过一定限值后3项指标显著下降,与1 g/L处理相比,当灌溉水矿化度达到6 g/L时棉花成苗率和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当灌溉水矿化度达到8 g/L时株高显著降低;咸水沟灌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较小,5项品质指标在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3)适量浓度的咸水灌溉对籽棉产量影响较小,与1 g/L灌水处理相比,2和4 g/L处理对历年籽棉产量(2006-2015年)无显著影响,大于6 g/L时历年籽棉产量显著降低.在该研究灌溉制度下,推荐试验区咸水沟灌棉花的灌溉水矿化度阈值为4 g/L.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咸水 棉花 水盐运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粪和秸秆替代部分化肥提高番茄营养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猪粪和秸秆替代部分化肥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番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等氮磷钾条件下,将猪粪(M)、秸秆(S)单独或配合替代化肥中1/4和1/2的氮素.在日光温室进行9年定位试验后,于2018年取番茄果实样品,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营养品质、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单独施用猪粪或者秸秆替化肥的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番茄红素含量,但是对果实中硝酸盐、Vc和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秸秆和猪粪配合替代1/2的化肥氮,不会降低果实的营养品质,而且可改善果实的风味.配合猪粪处理的果实中水果香味和花香味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增加,如2-异丁基噻唑、β-紫罗兰酮、3-甲基-丁醇和3-甲基-丁醛、6-甲基-5-庚烯-2-酮;部分风味物质3-甲基-丁醇、6-甲基-5-庚烯-2-酮、3-甲基-丁醛、2-异丁基噻唑、β-紫罗兰酮和E-2-己烯醛含量随着猪粪替代比例的提高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在长期等氮磷钾施肥条件下,猪粪和秸秆配合替代1/2的化肥氮素,不会降低番茄的营养品质,还可提高番茄风味品质.猪粪有助于具有水果香味和花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在果实内的积累,如2-异丁基噻唑、β-紫罗兰酮、3-甲基丁醇和3-甲基丁醛、6-甲基-5-庚烯-2-酮,且积累量以化肥、猪粪和秸秆配施效果最佳.在30余种挥发性物质中,有12种挥发性物质受不同处理的影响超过预期平均贡献,以E,E-6,10,14-三甲基-5,9,13-十五碳三烯-2-酮和2-甲基-4-戊烯醛最为显著.

关键词: 猪粪 秸秆 化肥替代 营养品质 番茄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柽柳无性系苗木耐盐性盆栽鉴定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

摘要:以4种柽柳无性系1号、3号、7号和16号为试材,采用营养液盆栽的方法,对不同盐浓度(1.0%、1.5%、2.0%、2.5%、3.0%,无盐为空白对照)处理下的成活率、株高增长量、叶片的丙二醛、叶绿素含量、脯氨酸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下4种柽柳盆栽幼苗成活率均为100%,但株高增长受到明显抑制.随着盐浓度的增加,1号和16号的叶片细胞膜透性呈现整体上升趋势;3号、7号和16号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号、3号和16号的叶片丙二醛含量降低;1号、7号和16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3号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综合评价认为,4种柽柳无性系的耐盐性由大到小依次为7号、16号、3号、1号.

关键词: 柽柳 盆栽 耐盐性 隶属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灌溉下减施氮肥对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了解决北方水稻水资源短缺和氮肥过量施用的生产问题,试验设置优化干湿交替灌溉下不施氮(CK0)、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40%、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30%、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20%、农民习惯氮肥用量,以及常规灌溉下农民习惯氮肥用量,研究了节水灌溉下水稻高产的氮肥合理用量,以及优化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水稻分蘖动态、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过量均会降低有效分蘖成穗率;优化水氮配置可以提高穗粒数、结实率以及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当前研究区农民习惯水氮管理相比,优化干湿交替灌溉下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30%的处理水稻有效分蘖成穗率为93.20%,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7.37%)、穗粒数(6.77%)和结实率(6.88%),增产8.72%,提高经济效益4 146.14元/hm2,且减少氮肥用量30%,节省灌溉水21.7%,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当前合理的水氮管理方法,可用于指导相似类型区水稻生态栽培.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施肥量 节水灌溉 分蘖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入剖析获奖科技成果快速提高成果产出效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20年获奖科技成果分析

农业科技管理 2019

摘要:科技成果获奖数量和等级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水平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重点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近20年(1999~2018年)获奖科技成果的奖励种类、各阶段获奖情况及各专业领域获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梳理了获奖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从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补齐研究短板;加强成果管理,出台成果培育和申报计划;设立院级奖励,熟悉申报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产出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 获奖科技成果 产出效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科技信息媒体融合发布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如何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发布的科技信息与基于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新型媒体融合实现可视化信息传播,已成为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新途径.依托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开发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科技信息媒体融合发布管理系统,实现了利用传统纸质媒体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多种媒体融合呈现项目新成果新技术的可视化信息,提高了项目成果的推广范围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媒体融合 管理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叶菜类蔬菜-藜麦菜的营养与潜力

河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一种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藜科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子粒具有极高而且全面的营养价值,被NASA列为人类未来移民外太空空间的理想"太空粮食".藜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比藜麦与菠菜叶片的主要营养成分发现,藜麦叶片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高.藜麦作为蔬菜培育和食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优势.筛选和培育低草酸和低硝酸盐的藜麦品种,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藜麦 叶菜 蔬菜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时期和灌水量对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海河平原区适宜的灌溉技术,2015-2017年选用1龄苜蓿和2龄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灌溉处理,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苜蓿产草量、农艺性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海河平原区,苜蓿产草量随着灌水量增加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年增加灌水量225 mm处理与不灌水处理相比,苜蓿3年累计增产仅为6.13 t·hm-2,并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苜蓿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显示,在海河平原区水资源极度紧缺情况下苜蓿种植一般无需灌溉,但在年度降雨量较少,特别是冬春季节降雨较少的年份,建议对苜蓿进行1次补灌,选择灌冻水,灌水量75 mm,可能对提高苜蓿当年生物产量以及提高苜蓿持续生产能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灌溉时期 灌水量 产草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