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不同地区蒲公英主效成分变化及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环境中微量元素、土壤养分(氮、磷、钾、有机质)、pH等对蒲公英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集不同种植区域的蒲公英和土壤样本,分析蒲公英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养分、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蒲公英茎叶和根中绿原酸、咖啡酸均与砷含量呈负相关;茎叶中绿原酸、咖啡酸与钙、锌等营养元素呈负相关,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茎叶中绿原酸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咖啡酸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蒲公英根中绿原酸与汞、咖啡酸与铅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中绿原酸、咖啡酸与各土壤理化性质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结论]砷元素阻碍蒲公英茎叶中绿原酸的积累,钙、锌等营养元素含量低有利于绿原酸和咖啡酸等含量增加;土壤环境的胁迫应激,可能使蒲公英为适应环境而分泌大量绿原酸、咖啡酸;蒲公英种植过程中应合理减少施用氮肥和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温度对花生营养品质和发芽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干燥温度对花生营养品质和发芽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新收获的大粒形花生品种花育22 (HY22)、中粒形花生品种花育20 (HY20)和小粒形花生品种农花16 (NH16)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干燥温度处理下花生营养品质性状和发芽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HY22、HY20和NH16花生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HY22>NH16>HY20,但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和氨基酸等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大.当干燥温度为40℃时,HY22、 HY20和NH16的电导率值分别是其对照的1.98、1.26和1.62倍(12 h),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和胚芽重均与其对照无显著差异.当干燥温度为50℃时,HY22、 HY20和NH16的电导率值分别是其对照的2.4、1.61和3.12倍(12 h),HY22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4.30和6.25个百分点,胚芽长度和胚芽重分别显著降低了25.21%和24.62%;NH16的发芽势显著降低了16.25个百分点,胚芽重显著降低了22.14%,HY20无显著变化.当干燥温度高于50℃时,HY22、 HY20和NH16的发芽率均显著降低.可见,高温干燥降低了花生的营养品质和发芽性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花生收获后快速干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B35的溶磷特性及其对番茄的促生作用
《微生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种植番茄的根围土壤中筛选高效溶磷细菌,为减施化学肥料和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溶磷菌种资源,并初步探索其促生机制.[方法]采用无机磷培养基利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促生菌株,通过形态特征、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优良促生菌株进行鉴定,并分别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分析环境因子和营养因子对其溶磷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利用HPLC-MS并结合相应有机酸的标准物质,明确优良促生菌株产生的有机酸种类;盆栽试验测定接菌处理后番茄株高、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基质和植株有效磷含量评价菌株对番茄的促生作用.[结果]筛选到1株优良的促生菌株,命名为PHODB35,鉴定其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环境因子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HODB35最佳溶磷条件为pH 7.0,温度为30°C,接种量为5%;对营养因子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磷酸钙为磷源时,解磷效果最好,有效磷浓度为88.77mg/L.明确了菌株PHODB35产生的有机酸为葡萄糖酸.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PHODB35对番茄幼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菌株后对株高、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基质和植株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8.21%、22.59%、113.06%、45.08%和16.24%,表明菌株PHODB35具有一定的肥效功能,可用于促生菌剂的研制.[结论]筛选到具有促生能力的解磷细菌,为进一步开发研制番茄促生菌剂或微生物有机肥提供资源,为菌株PHODB35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小麦条带种植对棉花苗蚜发生及为害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棉花-小麦条带种植对棉花苗蚜发生及为害的影响,对棉花苗期的蚜虫种群数量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小麦条带种植模式可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和为害,苗期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种植,分别减少70.4%和84.8%,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常规种植降低67.4%和81.3%;棉花条带中,边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显著优于中间行,边行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分别比中间行减少了43.7%和54.3%,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中间行降低了52.4%和84.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处理对美人指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臭氧浓度对美人指葡萄的保鲜效果。方法以美人指葡萄为实验材料,设置0,6.72,12.84,19.26 mg/m3等4种臭氧浓度对果实进行处理,通过测定贮藏期间美人指葡萄的果柄耐拉力、可溶性固形物、硬度、色差、还原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来研究美人指葡萄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3组臭氧处理组对美人指葡萄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19.26 mg/m~3处理组的效果要优于6.72和12.84 mg/m~3处理组。在整个贮藏过程中,19.26 mg/m~3处理组果实的果柄耐拉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71 N,1.58%,2.76 N,5.51%,果皮的L*值提高了4.22,同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降低了0.072 U/(min·g)。结论采用19.26 mg/m~3臭氧浓度能够有效保持美人指葡萄采后果实的品质,减缓了美人指葡萄果柄耐拉力的降低进程,以及还原糖含量的减小趋势,保持了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色泽,同时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缓了果实褐变的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稳定同位素与稀土元素指纹特征的大桃产地判别分析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建立大桃产地判别技术,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追溯原产地来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河北省顺平县、乐亭县、永清县和北京市平谷区共4个产地的92份普通大桃样品,利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大桃中稳定性碳、氮、氢、氧同位素比值,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16种稀土元素含量,结合多重比较分析和一般判别分析建立大桃的产地判别模型。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平谷大桃的氮同位素与其他产地差异显著(P<0.05),平谷、顺平丘陵山区与乐亭县大桃的碳同位素比值差异显著(P<0.05),稀土元素铈、铕、钆和铒含量的地域分布差异最为明显;根据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将4种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δ~2H和δ~(18)O)结合8种稀土元素作为变量(钇、铈、铕、钐、镨、钕、钆和铒)进行一般判别分析,确定3个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的判别函数,以此建立的判别模型对不同产地的大桃原始样本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7.8%和95.7%。利用稳定同位素和稀土元素指纹特征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小空间尺度下的大桃产地判别具有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