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城建档案 》 2020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整个组织机构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同时也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分析档案管理的改革以及具体的管理方式,最终找出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让事业单位在当前社会服务过程中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与潜在力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新时期发展模式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噻草胺在大豆田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
《杂草学报 》 2020
摘要:为了明确氟噻草胺在大豆田的应用效果,2016年和2017年在河北省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氟噻草胺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大豆播后苗前使用氟噻草胺进行土壤处理,能够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对铁苋菜的防效较低,对杂草的鲜重防效高于株数防效。使用氟噻草胺后,大豆生长正常,产量较空白对照有显著性增加。推荐氟噻草胺在大豆田的使用剂量为630~810 g a.i./hm~2,该剂量下药后28 d对杂草的合计鲜重防效达84.9%~92.0%,且对大豆安全。氟噻草胺的杀草谱和防效与乙草胺相近,可以作为乙草胺的替换产品在大豆田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
《草学 》 2020
摘要:在4种不同种植密度处理(6.75、8.25、9.75、11.25万株/公顷),以及间作4种豆科牧草(拉巴豆、秣食豆)试验基础上,从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方面,研究了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以及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8.25万株/公顷处理下,青贮玉米产量最高,结构较为合理,显著高于6.75万株/公顷和9.75万株/公顷(P<0.01),而在高密度处理下(11.25万株/公顷),表现为茎秆比重高、穗比重低,生育期推迟2~3d,茎秆变细,倒伏率增加。间作豆科牧草与对照(玉米单作)的青贮玉米产量、产量结构无显著差异;间作群体于玉米蜡熟期收获时,间作拉巴豆鲜草总产量、干草总产量、净收入、土地当量比均显著高于对照(P <0.01),分别提高了33.4%、22.1%、33.6%和0.57,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综上所述,在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为8.25万株/公顷,其与拉巴豆间作为最佳间作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中南冬小麦玉米耕地地力专项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 2020
摘要:河北省是全国小麦、玉米主要种植基地之一,小麦、玉米也是河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2019年,河北省小麦(含冬小麦、春小麦)播种面积3483.75万亩,单产419.83公斤/亩,总产14625700吨;玉米播种面积5112.3万亩,单产388.6公斤/亩,总产19866398吨。小麦、玉米产量位居全国第六位。河北省冀中南平原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耕地平整、土壤肥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2%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悬乳剂防治花生田一年生杂草的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杂草学报 》 2020
摘要:2017年和2018年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方法,评价52%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悬乳剂对花生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和对花生的安全性。结果表明,52%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悬乳剂能有效防除河北省花生田一年生杂草,如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反枝苋、酸浆等,适宜剂量为780~975 g a.i./hm~2,对杂草鲜重总防效为88.2%~100.0%,防效均高于丙炔氟草胺和精异丙甲草胺2个单剂。52%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悬乳剂对花生出苗、生长和发育无影响,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30%以上,该药剂在花生播后苗前施药对花生安全。
关键词: 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 花生田 一年生杂草 杂草防除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负压渗灌技术对农田土壤水分精准控制应用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节水微灌技术发展,研发出一种新型的负压渗灌系统.新系统将常规的环形管输水改造为直路单向输水,通过控制计量水箱结构和调压器实现了植物对水分连续自动获取,改变了传统的间歇灌溉理念,提高了灌溉精准和自动化程度,同时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实现了作物自身需水情况与土壤水分平衡精准供水,促进了水分高效精准利用.负压自动补给灌溉具备节水、节能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等优点,从而实现土壤水分的精确和持续控制,使省工、省力、规模化、高效率和高科技的现代农业技术成为现实,彻底颠覆了传统滴灌方式的灌水理念,由人为机械供水改为由土壤水势实时平衡自动、实时、科学调控灌水量,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核桃枝条抗寒性综合评价
《林业与生态科学 》 2020
摘要:低温伤害是北方核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和筛选抗冻核桃品种对于核桃生产的防冻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测定优选的赞核1号、赞核2号、抗冻的辽宁1号和不抗冻的清香4个核桃品种(系),对比1 a生枝条在0℃、-10℃、-20℃和-30℃低温处理下抗寒性指标,明确指标的变化规律和优选品种的抗寒性能.研究发现:赞核1号、赞核2号和辽宁1号随温度降低,SOD和POD活性呈现相似的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并与清香变化相反;CAT活性随温度下降而升高,并与清香变化相反;而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变化则呈现出同清香相同的变化趋势.赞核1号和赞核2号的各项指标介于辽宁1号和清香之间,变化趋势和数值更接近于抗寒性较强的辽宁1号,表现出良好的抗寒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昌黎县樱桃采摘业的发展优势与不足
《北方果树 》 2020
摘要:昌黎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盛产葡萄、核桃等干鲜水果,有"花果之乡"的美称.樱桃有"初春第一果""百果第一枝"的美称.昌黎县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闻名的碣石山风景区内,有个长屿山,生产的樱桃口感优于山东省生产的,采摘时间早于山海关,每逢节假日来此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露地樱桃成熟采摘正值五六月,是市民出游观光的好时节.人们在爬山游览山野风光的同时,还能采摘樱桃,生津解渴,流连忘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与稳定尿素配施对土壤氮素迁移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控释与稳定尿素配施,可通过双重调控作用增强对氮素的高效管理.本文以聚氨酯包膜控释尿素和新型复合型抑制剂涂覆尿素为试材,研究了二者配施条件下,调控冬小麦-夏玉米季施肥后氮素的动态迁移转化的效果,为开发高效专用肥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用尿素[CV,冬小麦和夏玉米习惯施氮量分别为285 kg(N)·hm-2和225 kg(N)·hm-2]、优化施用尿素(OPT,冬小麦和夏玉米优化施氮量分别为199.50 kg(N)·hm-2和157.50 kg(N)·hm-2)、优化施氮量下控释尿素+普通尿素(CRF1,冬小麦和夏玉米控释氮分别占40%和30%)和2个优化施氮量下控释尿素+抑制剂涂覆尿素(CRF2,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控释氮分别占30%和20%; CRF3,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控释氮分别占50%和30%).试验测定了氨挥发和土壤硝态氮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与OPT相比,CRF1、CRF2和CRF3在夏玉米、冬小麦季分别显著降低累积氨挥发量24.90%~57.00%和10.20%~27.80%,CRF2、CRF3比CRF1分别显著降低33.30%~42.80%和12.20%~19.60%.施肥后土壤表层硝态氮含量升高和降低速率由快至慢依次为CV、OPT、CRF1、CRF2和CRF3.夏玉米收获期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淋失风险由大到小依次是CV、OPT、CRF1、CRF2和CRF3,而冬小麦则为CV、OPT、CRF2、CRF1和CRF3.与CV和OPT处理相比,一次性优化施氮CRF1、CRF2和CRF3处理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差异.CRF2和CRF3净收入与其他施氮处理相比略有增加,与CRF1相比在夏玉米季增加639元·hm-2和859元·hm-2,在冬小麦季降低1 196元·hm-2和增加61元·hm-2.控释氮和稳定氮为5︰5(冬小麦)和3︰7(夏玉米)表现效果最佳.
关键词: 复合抑制剂 涂覆工艺 控释尿素 氨挥发 淋溶 冬小麦-夏玉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轮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案例分析
《中国马铃薯 》 2020
摘要:马铃薯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都有广泛的种植.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种植投入的不断加大,马铃薯种植业面临着很多挑战,如病虫害控制难度加大、产量下降以及土壤健康状况降低.马铃薯与不同作物轮作是解决马铃薯多种种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很大程度地保护土壤健康,而且可以有效增加马铃薯的品质与产量.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利用收集到的马铃薯单作和与其他作物轮作的文献数据,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方面对马铃薯与其他作物轮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马铃薯轮作可获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与连作相比多12 571元/hm2.此外,通过田间案例分析发现,在一年一作条件下,马铃薯三年轮作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方面都比马铃薯两年轮作高.在两年轮作模式中,马铃薯-黑麦-燕麦(PROPRO)这种两年三季的轮作模式,与同为两年轮作模式的一年一作相比,经济效益提高了158.88%,且单位产量的碳排放降低了24.91%,同时实现冬季地表覆盖,减少土壤侵蚀,与传统一年一作相比是一种经济和生态双赢的轮作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