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汉鸡A系选育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江汉鸡为基本育种素材,导入高产基因,采用全同胞家系选育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技术,开展江汉鸡A系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江汉鸡A系外貌特征基本一致,遗传性能稳定,全群麻羽.四世代核心群50%开产日龄由零世代的156.35 d提前到149.40 d,约提前7 d;公鸡300日龄体重由零世代的1 726.49 g增长到四世代的1 865.59 g,母鸡由1 487.83 g增长到1 578.64 g;平均蛋重由零世代的51.26 g下降至四世代的50.28 g;四世代40周龄平均产蛋104.35个,较零世代提高了9个.利用绿壳蛋分子标记开展蛋壳颜色的选择,三世代、四世代观测群绿壳蛋比例均达到99%以上,各世代核心群绿壳蛋比例为100%,借助MAS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控制商品代绿壳蛋比例,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模式对黄连生理生长性状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厚朴林下黄连单作(CC)、林下湖北贝母-黄连间作(FH-CC)及玄参-黄连间作(SN-CC)3种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作模式对黄连生理生长特性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相比于CC模式,SN-CC模式及FH-CC模式下黄连的株高、植株鲜重、叶面积、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幅分别为(19.56%、14.70%)、(91.38%、4.86%)、(28.86%、16.63%)和(47.10%、37.46%);SN-CC和FH-CC间作模式下黄连生理生长综合指数分别为0.413和0.007;林下间作模式黄连的生长性状优于单作模式,间作模式有利于黄连的生长,且玄参-黄连间作模式效果更佳;林下间作模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进而促进了黄连的生长;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黄连的生理生长性状,且黄连根际土壤酶活性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蔗糖酶活性、速效钾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639、0.9094)是影响黄连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
关键词: 黄连 湖北贝母 玄参 厚朴 生理生长性状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五个鲜莲藕样品中重金属污染调查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5个绿色食品莲藕种植基地的鲜莲藕样品中无机砷(As)、铅(Pb)、总汞(Hg)、镉(Cd)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再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莲藕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基地的莲藕重金属含量分别在《绿色食品藕及其制品》NY/T 1044-2007限量标准以内;5个基地莲藕中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低于0.700,处于安全状态;5个莲藕基地的莲藕综合污染指数均低于0.700,污染程度处于安全状态,污染水平处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绿色食品。
关键词: 莲藕 重金属污染 单因子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严重影响牧草生长和生产,是黄土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深入理解牧草对水分供应的响应有助于优化管理、提高草地生产力.在温室控水条件下,探究了田间饱和含水量(FWC)的35%、50%、65%和80%,共4个水分水平下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差异,阐明水分胁迫对黄土高原牧草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水分胁迫的增强,紫花苜蓿株高和单株干鲜重均显著降低(P<0.05),但在65%FWC和80%FWC处理间干鲜重差异不显著.2) 50%FWC处理下紫花苜蓿中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65%FWC处理(P<0.05),但与其他处理均无显著差异;35%FWC和80%FWC处理下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50%FWC和65%FWC处理;可消化干物质、可消化养分总量、可消化干物质摄取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在各水分水平下无显著变化.3)随水分胁迫的增强,Cu和Fe浓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Mg和Mn则呈相反的趋势,Zn呈升高的趋势.5种微量元素的积累量在各水分水平下均差异不大,仅在80%FWC处理下Mg和Mn显著高于35%FWC和50%FWC处理.因此,轻度水分胁迫有利于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在50%FWC处理下,紫花苜蓿纤维含量低,营养价值高;在65%FWC处理下,紫花苜蓿产量较高.微量元素Mn、Mg、Cu和Fe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紫花苜蓿的品质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