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在鄂北岗地的品质表现及农艺性状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质资源在以襄阳市为代表的鄂北岗地品质表现及农艺性状变异情况,对226份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分析和品质指标测定,并对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等5个农艺性状指标和包括蛋白质含量、湿筋含量、沉淀值等在内的11个品质指标相关数据进行了变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鄂北岗地,不同品种的每穗粒数差异最大,千粒重、小穗数的差异较小,品质指标中容重变异最小,稳定时间变异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个农艺、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小麦育种及种质资源创新中要兼顾考虑,用于提高优质小麦的选择效率和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种质资源 品质指标 农艺性状 变异分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下的双季稻生产效益
《湖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探讨双季稻化肥氮钾减施技术及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双季稻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集成技术对双季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齐穗期剑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晚稻收获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集成技术能增强双季稻的光合效率,提高水稻产量,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且以T4处理(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替代30%化肥氮)的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最高,土壤生物活性最强;与常规施肥处理T2相比,T4处理的2季稻谷总产量增加4.1%,其中早稻和晚稻分别增产6.3%和2.4%,齐穗期剑叶叶片Pn、Gs及SPAD值明显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 双季稻 化肥氮钾优化施用 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 水稻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绿盲蝽种群消长动态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2019年连续3年对武汉茶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武汉茶园绿盲蝽1年发生5代,第1代若虫始见于3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陆续羽化为第1代成虫,随后羽化的成虫大量迁出茶园,园内第2、3代虫量较少,第4代成虫9月迁回茶园,并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形成1个虫口高峰,个别年份也有末代成虫10月上中旬迁回茶园,并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形成1个明显的发生高峰.调查发现,绿盲蝽主要以第1代若虫为害早春头茶.本研究结果为茶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地区商品油菜籽品质分析
《饲料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收集检测湖北油菜主产区商品籽的品质,旨在为优质油菜籽的生产和利用提供参考.采集湖北油菜籽主要种植区夏收油菜籽,分别按照国标法检测油菜籽硫甙、芥酸、粗脂肪、粗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并采用两步消化法检测油菜籽能量、粗脂肪和粗蛋白的动物消化利用率.结果显示:①湖北地区商品油菜籽芥酸和硫甙达标率分别为64.71%和94.12%;②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3.10%~45.34%和16.07%~26.93%;③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9%~6.7%,油酸含量为32.3%~65.1%,亚油酸含量为13.2%~20.2%,亚麻酸含量为8.4%~9.7%;④油菜籽粗脂肪和粗蛋白的消化率分别为62.69%~67.11%和76.53%~81.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稻田-沟-塘系统中砷锑动态变化特征
《生态环境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砷(As)和锑(Sb)是动植物的非必需元素,但极具生理毒性和致癌性,且易被水稻(Oryza sativa L.)吸收富集.因此,深入了解稻作区内As和Sb的动态迁移特征对于重金属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As和Sb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特征及通过农田排水造成的潜在风险,选取中国长江流域典型稻作区,采取原位试验比较了一次性施肥(SBA)和分次施肥(STA)处理下水稻植株及田面水中As和Sb浓度的动态变化差异,并分析了整个水稻季沟渠和水塘水中As和Sb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BA处理增加了As在水稻根系中的积累,而STA处理使更多根部附着的As被输送至茎叶.相比As,Sb较易被根系吸收,但不易在根、茎、叶及谷中转移.长江流域稻作区田面水中As和Sb浓度在施肥或喷施农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并在1—2周后降至较低水平.相比单一的稻田系统,稻田-沟-塘系统对As和Sb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在整个水稻生长季,随水流从田面、沟渠到水塘的运输,As和Sb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33.7%和28.1%.由此可见,该研究区稻田As和Sb流失的管控关键时期为施肥或喷施农药后1—2周,沟渠和水塘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稻田直接排水造成的重金属流失风险.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修缮和新建生态沟渠和水塘减少稻田直接排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鄂椒香帅"的选育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鄂椒香帅"是以BL8为母本,CA1324-4为父本育成的鲜食长线椒辣椒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株高55 cm,开展度52 cm,叶片绿色,卵圆形,少茸毛,单叶互生,分枝性较强且分枝处有紫色斑块,始花节位8~9节,花冠白色,花萼平展;坐果力较强,果实长28~32 cm,果实横径1.3 cm,果肉厚0.2 cm,果实长羊角形,椒条顺直,果面较光滑,三心室,单果质量约26 g,果色绿色,肉质脆,味辣,适合鲜食.抗疮痂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挂果性好,产量高;适合长江流域地区春夏季露地和高山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育种发展趋势及直播耐淹水萌发研究进展
《中国种业 》 2020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水稻育种技术先进,为高产、多抗、广适、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水稻的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和抗性提高对解决粮食问题、减轻环境污染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要素变革,轻简化的绿色栽培成为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淹水直播栽培模式能节省劳力、节约资源、有效降低杂草危害,从而降低水稻生产成本,近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淹水直播环境相对低氧,需有具备耐淹水低氧萌发性能的水稻品种作为配套,以保证出苗率.对水稻育种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综述了水稻耐淹水萌发表型的遗传研究、基因鉴定、连锁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并指出了该领域应用研究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水稻育种 轻简化栽培 耐淹水萌发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进省级农科院国际合作的思考与建议——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19
摘要:推进省级农科院国际合作能力建设意义重大。文章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从科研人员出国(境)、国(境)外专家学者来访、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平台等方面梳理了国际合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国际合作渠道不够畅通、国际合作项目执行难度较大、国际合作人才队伍不够强大、国际合作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等,提出了开拓国际合作渠道、支持国际合作项目实施、加强国际合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管理工作等推进省级农科院国际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 省级农科院 国际合作 农业科技创新 一带一路 乡村振兴 农业外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