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谱抗真菌链霉菌HBERC-57169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生物资源 》 2019
摘要:从我国云南楚雄地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纲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BERC-57169,农药活性测定发现其发酵粗提物对多种农作物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HPLC半制备组分进行农药活性测定明确了活性物质的出峰时间及其紫外、质谱特征。根据UPLC-MS图谱特征确定了活性物质的分子离子峰及分子量,结合UV吸收光谱及文献数据,初步确定其为一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子囊霉素(ascomycin)。对发酵提取物进行HPLC制备后,获得了纯度在95%以上的纯品,农药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对多种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很强,MIC值达到1. 56~25. 0μg/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雄性不育类蛋白基因MSLP的克隆与分析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柑橘雄性不育类蛋白基因MSLP的功能,利用RT-PCR法在6个典型柑橘品种中克隆了MSLP cDNA全长,检测到4种不同的转录本,其中MSLP-B型(1 476 bp)在6个品种中均能克隆到。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SLP包含3个脂酰辅酶A还原酶(fatty acyl-CoA reductase,FAR) C端结构域,MSLP-B与甜橙FAR1-like蛋白和克里曼丁橘FAR3蛋白聚在一类,与蔷薇科植物如碧桃、月季、甜樱桃和梅的FA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MSLP在柑橘基因组有5~8个拷贝数,MSLP-B作用于细胞质,在无核椪柑各时期花器官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普通有核椪柑;MSLP-B转基因烟草表型分析表明,转基因植株成熟期花柱/花丝比值高于野生型,尽管花粉活力不受影响,但不饱满的椭圆形花粉粒显著增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时高温处理对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短时高温处理对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准确地评估其生防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黑点切叶野螟1龄幼虫分别在2种高温(35℃和40℃)暴露4种时长(2、4、8、16 h)后,观察测定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蛹重、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等指标.[结果]经2种温度、不同时长的处理后,黑点切叶野螟各项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幼虫存活率显著降低,35℃处理16 h,幼虫存活率由1龄的65.83%降为5龄的28.33%;对化蛹率和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2种温度(35℃和40℃)处理16 h后,幼虫历期分别比对照长0.90 d和1.74 d;对蛹期无影响;成虫寿命在经8 h和16 h处理后缩短约1 d;蛹重在8 h和16 h高温处理后略有下降;雌虫产卵量在2种温度下均为处理16 h的最低;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黑点切叶野螟受短时高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存活率和抑制发育速率,影响程度取决于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供试条件下,黑点切叶野螟均能完成生活史,保持种群的延续,这对生防是有益的.但是,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导致幼虫存活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黑点切叶野螟夏季种群密度低的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下棉花苗期的生理响应和转录组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棉花品系CN01和源23(耐高温)为材料,研究高温处理对6叶1心期棉花茎尖的影响.测定了25℃(CK)和40℃(高温)处理0、2、6、10、14、24 h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H2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25℃相比,40℃处理6 h后CN01、源23中SOD活性的增加幅度大,且源23中SOD活性的增加幅度小于CN01.与25℃相比,CN01和源23中POD的活性分别在40℃处理后14 h和10 h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且源23中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小于CN01.与25℃相比,40℃处理6 h后CN01中H2O2含量的增加幅度要高于源23.综合上述3个指标发现,40℃处理6 h棉花茎尖的生理指标变化最明显.对40℃处理6 h的6叶1心期棉花茎尖进行了RNA-seq研究,发现与25℃相比,40℃处理后CN01中差异表达的与小热激蛋白(sHSP)相关的基因为23个,在源23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3个.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后与s HSP相关的基因HS22C在CN01和源23中分别上调7.29和7.42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术化感物质存在的主要部位及其对小白菜的化感作用研究
《中药材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白术地下部化感物质存在的主要部位、高效的水提方法及其对小白菜的化感作用,为建立合理的白术轮间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术的地下部块茎和须根为材料,制备不同浓度(0.01、0.05、0.10、0.20 g/mL)的水浸液和研磨液,用于化感作用研究。结果:6种类型处理中,以0.20 g/mL的块茎研磨液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抑制效果最明显,其他处理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均表现为"低促进,高抑制"的化感作用。各处理液对小白菜幼苗的形态特征没有显著影响,对其根毛的生长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效果越明显。所有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抑制小白菜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0.20 g/mL的块茎研磨液和须根研磨液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他处理化感作用较弱。结论:白术地下部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块茎中,以研磨提取的方式效率最高。总体来看,白术对小白菜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弱,表明白术可以与小白菜进行轮间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丰花月季在武汉市的应用及养护要点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分析丰花月季的生长习性,结合武汉市的气候特点,总结了丰花月季在武汉市园林绿化中的常用形式和应用特点,并阐述了丰花月季在当地栽培的养护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柑橘主产区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期调查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湖北省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主产区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2017-2018年连续两年采用实地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主要病害有11种,以柑橘炭疽病、沙皮病、绿斑病(青苔病)、根腐病为害最严重;主要害虫有19种,以柑橘红蜘蛛、潜叶蛾、柑橘大实蝇为害最严重.
关键词: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病害 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剂量电子束辐照对香菇采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新鲜香菇采后易腐烂,为提高其采后贮藏品质,本研究采用1.0、2.0和3.0kGy的电子束辐照剂量对鲜香菇进行辐照处理,贮藏于4±1℃、湿度为80%±5%的环境,以色泽、总酚含量、丙二醛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相关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低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对鲜香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相比其他剂量,2.0 kGy辐照剂量能延缓香菇褐变,保持总酚含量处在较高水平,能够减少丙二醛含量的积累,贮藏末期其含量仅为0.54 nmol/g。2.0 kGy辐照剂量能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以及保持SOD、CAT较高活性水平,SOD和CAT活性仅降低3.78%、27.90%,与其它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由上可知,2.0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能够使香菇采后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水平,从而延迟香菇自身的衰老氧化反应,延长了贮藏保鲜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对桂花酱的灭菌效果及保质期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研究桂花酱的辐照灭菌效果及保质期,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0~6.11 kGy)辐照桂花酱,研究不同剂量对桂花酱的感观品质、微生物存活率及保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为2.96 kGy时,桂花酱中的微生物含量达到企业卫生标准;当辐照剂量为0.96~6.11 kGy时,桂花酱的颜色、气味、滋味、黏稠度和可接受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菌落总数不超过7.1×10~2CFU/g的桂花酱辐照杀菌的适宜剂量为2.97~6.11 kGy,经该辐照剂量处理后,桂花酱的保质率达100%,保质期达360 d以上。该研究为桂花酱的辐照灭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桂花酱 60Co-γ射线 灭菌效果 灭菌剂量 保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