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甲虫入侵宁夏的风险分析
《植物检疫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马铃薯甲虫在宁夏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马铃薯甲虫在宁夏具有大面积的适宜寄主、极强的适应性,且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风险值R为2.22,因此确定马铃薯甲虫在宁夏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有害生物,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其风险管理。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对宁夏种植和自育的60个杂交种(组合)的9个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较大;穗粗、百粒质量、穗长、穗行数和穗位高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百粒质量>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穗长>穗位高>株高>茎粗>秃尖长,确定百粒质量是影响宁夏玉米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行粒数和穗行数。宁夏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应注重选择百粒质量高、行粒数多和穗行数多的品种,同时要求适宜的株高、穗位高和茎粗。


不同分子量枸杞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枸杞多糖(LBP)进行分离,以得到分子量<1万(LBP1)、1万~3万(LBP2)、3万~5万(LBP3)、>5万(LBP4)的多糖,并对LBP及这4种小分子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分子量的小分子多糖抗氧化活性均高于粗多糖,其中LBP2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显著高于LBP。[结论]为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枸杞多糖提供了新方法。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筛选试验
《农药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经济有效的药剂,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田间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结果]80%三乙膦酸铝WP、0.3%丁子香酚SC、1%申嗪霉素SC和72%霜脲氰.锰锌WP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3%丁子香酚SC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喷施2~3次,防病效果可达72.17%以上,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25.53%。[结论]0.3%丁子香酚SC在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中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密度对玉米产量(>15000kg·hm~(-2))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密度对高产玉米(>15 000 kg·hm-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为玉米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两年在新疆和宁夏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一个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万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充分满足水肥需求,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之上分析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特征。【结果】两年多点共68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7 675.5和20 503.5 kg·hm-2,其中有47个处理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对产量构成特征的分析表明,要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最低、最高密度分别为5.25万株/hm2和16.28万株/hm2;最低、最高收获穗数分别为6.66万穗/hm2和13.84万穗/hm2;最低、最高穗粒数分别为365和657粒;最低、最高千粒重分别为237和404 g。【结论】密度与单产呈抛物线关系,以10.5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着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出最适值范围变窄的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粒数呈增加并趋于不变趋势。


枸杞不同生长期水分效应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
《节水灌溉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枸杞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灌水量为试验因素,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枸杞耗水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枸杞的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枸杞对水分的消耗基本呈现为秋果采收期小、营养生长期较大、高峰为盛果期和盛花期的特点。通过对枸杞产量和耗水量进行拟合,得出水分生产函数为Y=-0.000 25 X2+0.392 76 X-17.201 3(r=0.954 7),当耗水量为达到781.47mm,产量达到1 944.05kg/hm2,即当灌水量达到675mm时,不仅可获得最高产量,使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枸杞品质,实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
关键词: 枸杞 灌水量 水分利用率 产量 品质 水分生产函数


不同栽培密度下大豆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密度栽培下大豆生育动态,确定综合性状表现合理的栽培密度。[方法]通过田间测定和实验室考种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密度下大豆生育动态进行研究。[结果]宁夏引黄灌区大豆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单株叶、茎干重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不同,最大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宁夏引黄灌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合理的大豆种植密度为行距0.50 m,株距0.10 m。[结论]研究结果为宁夏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地集流水平沟的设计与应用
《水土保持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现行集流水平沟设计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研究了这类工程的内涵及断面参数,并对集流水平沟工程的集流蓄水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8年的6a中,在整个生长季3—9月内,集流水平沟的土壤贮水量均明显高于隔坡的土壤贮水量;在试验雨强和降雨量条件下,25°坡面水平沟在3个雨强条件下拦截坡面径流量分别为4.41,64.23,104.13mm;35°坡面水平沟在2个雨强条件下拦截坡面径流量分别为5.25和72.39mm,而且单位时间内水平沟拦截坡面径流的潜力也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对坡地改造后水平沟的水分补给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丘陵区降雨、土壤水分和苗木成活率的关系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降雨量通过影响土壤水分而间接影响苗木成活率。为了研究降雨、土壤水分和苗木成活率之间的关系,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降雨、土壤水分和造林成活率相关性进行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降雨对土壤含水量的贡献可用回归方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低于6.3mm的降雨不会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属无效降雨;(2)建立了土壤含水量和苗木成活率的数学模型;(3)对山杏、山桃、沙棘、柠条4种树种而言,土壤含水量分别低于5.1%,6.0%,6.5%,4.6%时其造林成活率为0;满足85%的造林成活率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9%,13.0%,13.8%,12.0%;(4)若以多年春季平均土壤含水量9.8%为本底值,对山杏、山桃、沙棘和柠条而言,只有在降雨量分别高于18.1,24.6,29.7,18.6mm时,造林成活率才能达到8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