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及相关性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宁夏引黄灌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查明导致土壤盐碱危害的主要盐分离子,为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该区不同类型盐碱地土壤盐分及盐分离子相关性。结果表明,盐化土壤全盐除与HCO3-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离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无论是盐化土壤还是碱化土壤,土壤总盐均与SO42-、Cl-、Na+呈极显著正相关,Na+与Cl-、SO42-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0;碱化土壤碱化度、pH与CO32-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a+、SO42-、Cl-可作为研究区土壤盐化状况的特征因子。Cl-、SO42-、Na+、CO32-可作为研究区土壤碱化状况的特征因子。消除试区土壤盐碱化,应重点对Cl-、SO42-、Na+、CO32-这些有害盐分离子含量进行消减。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盐化土壤 碱化土壤 盐分特征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沼渣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及环境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有机无机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PF)相比,配方肥Ⅰ、Ⅱ、Ⅲ处理分别增产1.8%、4.6%、5.0%,配方肥Ⅱ最高达到1556.7元/hm2,配方Ⅰ最低,只有943.1元/hm2;追肥前后各处理稻田渗漏水中总氮含量有明显变化,但变化趋势不一致,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追肥后稻田渗漏水中总氮迅速升高,最高达25.16mg/L,配方肥Ⅰ、Ⅱ、Ⅲ处理分别为18.46、17.22和24.70mg/L,从不同层次稻田渗漏水看,总氮浓度依次顺序为30-60cm>0-30cm>60-90cm>90-150cm;收获后,0~150cm以内土壤无机氮累积量PF2最低仅为33.19kg/hm2,FP最高为61.18kg/hm2,是其他处理的1.2~1.8倍。综合以上各因素,通过试验水稻合适的配方肥为配方Ⅱ(含沼渣35%、N 20%、P2O510%),施用量为750kg/hm2,并补施重过磷酸钙(含P2O546%)97.8 kg/hm2。

关键词: 沼渣配方肥 水稻 产量 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吸收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09年,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和习惯施肥对水旱轮作体系下水稻和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都能提高水稻和春小麦的子粒和秸秆产量。同等养分供应下,优化施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其次是有机无机配施。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和春小麦地上部总吸氮量都有显著影响,水稻当季氮肥利用率为10.4%~37.0%,春小麦为11.7%~35.9%。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C/N比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提高。水旱轮作下土壤干湿交替也有利于土壤有效养分的提高。综合考虑作物增产、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培肥等因素,本试验水旱轮作体系下,有机无机配施是最佳的施肥措施。

关键词: 施肥 水旱轮作 产量 吸氮量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心朴子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种牛心朴子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500mg/L时,牛心朴子总生物碱、牛心朴子甾体皂苷和牛心朴子总黄酮对番茄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牛心朴子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可达85%以上。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对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84.3471mg/L和135.8679mg/L。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可作为植物源杀菌剂进一步研究开发。

关键词: 牛心朴子 抑菌活性 番茄早疫病菌 番茄灰霉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红麻和大麻状罗布麻水分生理及光合作用特征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红麻和美国大麻状罗布麻为材料,采用防雨棚内盆栽控水法研究了4种土壤水分条件下2种罗布麻的水分生理及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探讨2种罗布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适应能力,为美国大麻状罗布麻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随干旱胁迫的加剧,2种罗布麻叶片的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均逐渐降低,但大麻状罗布麻的降幅较小;同一水分条件下,大麻状罗布麻的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均高于红麻,而水分饱和亏均低于红麻;不同水分条件下,大麻状罗布麻叶片相对含水量在离体2h后仍维持高位,降幅极显著低于红麻(P<0.01),离体8h后仍能维持较高水平。(2)在饱和供水(CK)、轻度胁迫(LS)和中度胁迫(MS)条件下,2种罗布麻叶片的Pn、Tr、Gs日变化均呈相似的"双峰"型曲线,而重度胁迫(SS)下却呈单峰曲线,各胁迫条件下Pn第二峰值比CK推迟2h左右;各处理Pn和WUE日均值在大麻状罗布麻中表现为LS>CK>MS>SS,而在红麻中则为CK>LS>MS>SS,且2种罗布麻除WUE指标在处理CK与T1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以上(P<0.05);同一水分条件下,大麻状罗布麻的Pn和WUE值均显著高于红麻,如大麻状罗布麻在SS条件下的Pn和WUE日均值分别为2.28μmol·m-2.s-1和1.41μmol·mmol-1,而红麻的仅为0.29μmol·m-2.s-1和0.16μmol·mmol-1。研究表明,在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大麻状罗布麻叶片在水分生理和光合生理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比当地红麻具有更强的保水及光合生产能力,耐旱性更强,可在宁夏地区引种栽培。

关键词: 罗布麻 干旱胁迫 光合作用 水分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籽原料的质量品质对胡麻油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系统地研究胡麻籽原料的质量品质对胡麻油品质的影响,促进胡麻油安全生产。[方法]在相同检测条件下,研究不同胡麻籽空秕率、不同原料管理水平对胡麻油相应品质的影响。[结果]在空秕水平下,秕胡麻籽样与对照籽样产生的胡麻油在特征指标方面无明显区别;所有供检样碘值、相对密度均明显超标;在不同原料管理水平下,发霉样对胡麻油品质均有明显影响,羰基价严重超标,对照样碘值明显超标,发霉、对照样皂化值、相对密度均超标。[结论]胡麻籽原料的质量品质对胡麻油品质有较大影响,应注重对胡麻籽原料的保管,防止发霉超期原料的销售。

关键词: 胡麻籽 胡麻油 品质 特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宁春50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春50号(原代号H5366)是由宁夏农林科学院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培育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宁麦审2010001号)。该品种采用宁夏主栽品种宁春4号为母本,法国硬粒小麦卡姆(ChamI)为父本人工杂交,杂交后代又选株再与农艺亲本宁春4号回交2次,其回交后代又经花药培养,再以系谱法选择,经过北育南繁选育而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措施对甘草胭脂蚧的防治效果试验

中国植保导刊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甘草胭脂蚧[Prophyrophora sophrae(Arch.)]不同发育阶段分别采取药剂施撒法、灌根法以及旋耕机旋耕土壤破坏卵囊越冬等措施分期进行防治。甘草胭脂蚧珠体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25%噻虫嗪WG 83.3 mg/L浓度下防效最高,为73.66%;其次为浓度500 mg/L的40%毒死蜱EC和浓度为62.5 mg/L的25%噻虫嗪WG,每株灌根800mL的防效分别为69.86%和65.75%,对甘草胭脂蚧珠体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甘草胭脂蚧成虫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以40%辛硫磷EC和40%毒死蜱EC防效较高,药后21 d,其防效分别为67.37%和64.53%,辛硫磷GR和毒死蜱GR相对较低。4月中旬和5月中旬分别调查发现,旋耕土壤处理区甘草胭脂蚧若虫(3.1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1.9头/株)显著少于对照区甘草胭脂蚧若虫(5.9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6.1头/株)。可见,旋耕土壤对甘草胭脂蚧有一定的防效。

关键词: 甘草胭脂蚧 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调查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田昆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并首次利用相对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马铃薯田昆虫群落中主要为缨翅目和同翅目类昆虫,其中以蓟马、叶蝉和蚜虫数量较多;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发生趋势与天敌和害虫的追随效应相一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均以8月4日最高、分别为3.1255和0.6817,优势集中性指数以8月7日最高、为0.2438;害虫优势种为蓟马和叶蝉,天敌优势种为瓢虫和草蛉。通过研究马铃薯田昆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对马铃薯害虫可持续治理,以及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防治马铃薯害虫均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铃薯 昆虫群落 丰富度 优势度 均匀性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自治区永宁县2006年生态足迹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地处黄河上游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生态足迹帐户计算表明,2006年永宁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83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376 hm2,人均生态赤字0.454 hm2,资源的消耗已明显超出自然再生能力,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永宁县生态足迹主要来自于耕地、草地、化石能源消耗,畜牧业比重增加和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是永宁县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改善该区生态足迹状况的有效途径。主要有提高化石能源使用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种植饲草,压缩养殖规模等。

关键词: 永宁县 生态足迹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