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基于GIS的秦安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划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数字化好的秦安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求交生成耕地资源评价单元,并分别对评价单元数据层中实体面积小于7 000、15 000m2的小多边形进行合并及不合并多边形,从而对三种不同的小多边形合并方法产生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以实体面积小于15 000 m2合并多边形得到的评价单元,由于评价单元面积较大,致使地貌类型作为评价因子的贡献率较小,从而影响评价结果,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合并多边形得到的评价单元,由于评价单元过小,定点测到的数据空间插值后不能具体到很小面积的区域上,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结论:地貌类型作为重要的参评因子及研究区域地域面积大小共同决定评价单元面积的大小。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 评价单元 3S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作沟灌栽培对土壤水热效应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绿洲灌区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及对春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0~25cm土层土壤温度日变化以16:00差异最为显著,春小麦拔节前0~10cm平均土壤温度较平作栽培提高1.41℃,并随春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增温效应逐渐弱化。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减少,0~20cm土壤含水率低于平作栽培,而20~80cm土壤含水率高于平作栽培。与平作栽培相比,相同灌溉定额下产量增加7.18%~34.9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42%~27.34%,节水750m3/hm2。

关键词: 产量 水热效应 垄作栽培 春小麦 绿洲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与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

中草药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半夏凝集素基因并对其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与已报道相关基因进行对比分析,为抗虫基因利用和转基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报道的植物凝集素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半夏叶片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特异性片段,将其连接到测序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用分析软件分析序列信息。结果克隆1 069 bp的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开放阅读框全长804 bp,编码26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91×104和7.77,功能区完整,具有1条信号肽和3个甘露糖结合区;已在GenBank中登记(登录号AY725425)。结论克隆的半夏凝集素基因序列信息完整,具有典型的甘露糖结合位点,可以作为抗虫基因用于抗虫育种。

关键词: 半夏 半夏凝集素(PTA)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特异性片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及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甘肃张掖绿洲主要作物各生育期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并计算比较了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作物需水特征,确定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主要作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主要作物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和充分灌溉具有一致变化趋势。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小麦、玉米、马铃薯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1、0.7和0.73。在全生育期当中,随生育期的延续,主要作物叶面蒸腾比例逐渐增大,棵间蒸发逐渐减少。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作物系数 非充分灌溉 河西绿洲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储水灌溉及覆膜对土壤水分及小麦出苗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储水灌溉定额和覆膜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储水灌溉可增加0~12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适度降低储水灌溉定额,对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明显,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春小麦出苗率提高;及早覆膜,有利于提高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以及播种至三叶期0~25cm土层地温。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适宜储水灌溉定额为600m3/hm2,覆膜时期为储水灌溉前覆膜,与对照相比,播种期及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7.36%和8.29%,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78%,基本苗及出苗率分别增加26.34万株/hm2和5.44%,节水900m3/hm2。

关键词: 春小麦 全膜覆盖 覆土穴播 土壤水分 地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财会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从2000年正式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预算单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视角,对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出对策和建议,以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关键词: 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 改革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西地区采用节水灌溉栽培方式,研究传统耕作(CT)、平作固定道(ZT)、固定道垄作(PRB)和垄作沟灌(FRB)4个处理下春小麦土壤水分、蓄水量、蒸散量、产量及其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0~10cm土层PRB含水量分别高出CT、FRB、ZT处理13.70%、23.50%、4.80%,春小麦全生育期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0~120cm土壤储水量也表现出PRB>ZT>FRB>CT的趋势。不同处理春小麦蒸散量差异很大,阶段蒸散量表现出CT>ZT>FRB>PRB,三叶期—抽穗期相差最大,CT分别比FRB、ZT和PRB高出15.56%、23.59%和38.73%,阶段蒸散量高峰值集中于生长中后期。PRB处理成穗数在4个处理中达到最大,分别比FRB、CT和ZT处理高出17.03%、2.40%和7.19%。PRB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FRB、CT和ZT处理高出22.57%、30.49%和18.95%。PRB处理耗水量比FRB、CT和ZT处理少6.70%、28.80%和12.68%。可见,PRB处理节水效果明显,且达到增产的效果。

关键词: 春小麦 河西绿洲灌区 固定道 水分 产量 蒸散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生物添加剂在全株玉米青贮中的应用效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试验设计,以乳熟期(干物质含量30%~38%)的大田玉米为材料,研究分别添加乳酸菌菌剂(MAX组)和乳酸菌菌剂及矿物盐(MIX组)的混合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添加剂处理,减少了青贮的发酵升温时间,降低了青贮的能量损失;MAX、MIX组均能促使乳酸菌的快速增殖,迅速降低pH,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加快厌氧发酵速度;2添加剂组pH均在4.2以下,且均不含丁酸,达到了优质青贮饲料的标准;添加乳酸菌菌剂及其与矿物盐的混合制剂均能够明显改变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态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品质.

关键词: 生物添加剂 全株玉米 青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针叶豌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平作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河西绿洲灌区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玉米/针叶豌豆、马铃薯/针叶豌豆和油葵/针叶豌豆3种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灌栽培5~25cm土层的日均地温较平作提高0.87~0.95℃,随土层加深,土壤增温效果先递增后递减。玉米/针叶豌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5 795.3kg/hm2和22.94kg/hm2.mm,比马铃薯/针叶豌豆和油葵/针叶豌豆提高9 273.3kg/hm2和8 717.7kg/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55kg/(hm2.mm)和10.87kg/(hm2.mm)。垄作沟灌栽培产量比平作栽培增加1 649.4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1kg/(hm2.mm)。从增产节水角度来看,玉米/针叶豌豆垄作栽培模式最优、平作栽培模式其次。

关键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针叶豌豆 间作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对苹果树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验证尿素涂膜液在苹果上的喷施效果,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和清水(CK)的方法研究了苹果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苹果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新梢生长量、叶片厚度、叶片鲜重、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50.0%、15.0%、6.2%和9.3%,百果重、果型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4.4%和3.3%,产量较对照增产9.8%,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尿素涂膜液 喷施 苹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