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不同寄主植物上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茄科作物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了探明寄主植物对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非选择性试验测定了马铃薯、茄子Solanummelongena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3种栽培寄主及野生寄主中亚天仙子Hyoscyamus pusillus对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幼虫虽然能够取食番茄,但幼虫的发育历期长、存活率低且蛹不能羽化,表明番茄不是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适宜寄主。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3种寄主植物对该虫卵、幼虫、蛹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产卵前期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蛹重和繁殖力影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该虫蛹重和繁殖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种群的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I)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因此马铃薯为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最适宜寄主,其次为茄子和中亚天仙子,而番茄为不适宜寄主。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寄主植物 存活率 繁殖力 生命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冠梨在甘肃景泰的引种表现及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中国果树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经10余年引种试验,黄冠梨在甘肃省景泰县表现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280.0 g,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0%~13.50%;早果丰产,苗木定植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平均株产3.94 kg,盛果期每667 m2产量稳定在3 000 kg左右,栽培经济效益高;提出黄冠梨在甘肃省景泰县的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品种 黄冠 引种 景泰 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分和氮素水平对春小麦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水氮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中,和尚头和定西35号的WUE相当,而定西35号的NUE最高。三个春小麦品种叶片NUE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整株水平的NUE与氮素水平负相关。施氮量对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瞬时WUE影响不显著,整株WUE与施氮量显著正相关。水氮耦合作用对春小麦NUE具有重要影响,整株NUE对水分条件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氮水平依赖性。春小麦品种氮素利用和水分利用两个生理过程之间存在"负偶联"关系。

关键词: 春小麦 氮素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新品种雪玉高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兰州花椰菜为兰州富硒菜的主打品种,位居兰州五大蔬菜品牌之首。2009年兰州圣农科技服务部引入花椰菜新品种雪玉高圆,2010~2011年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定远镇、高崖镇、马坡乡、新营乡、连搭乡,红古区平安镇,皋兰县忠和镇进行了多点试验,2a(年)12点(次)折合每667m2平均产量4136.1kg,较对照品种克莱斯平均增产23.8%。2012年在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硅对紫花苜蓿脯氧酸含量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大田施硅处理和盆栽施硅处理,测定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田试验中,施硅对分枝期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脯氨酸含量有一定的积累作用,而地下部分的脯氨酸含量有升有降。盆栽试验中,在紫花苜蓿盛花期,硅处理叶片在干旱胁迫时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O.05);施硅对紫花苜蓿茎的脯氨酸含量有显著的积累作用,而只有在高硅处理时才会显著提高根的脯氨酸含量(P〈0.05)。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脯氨酸 silicon alfalfa prolin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种质对坚黑穗病菌的抗性筛选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粮饲兼用作物。我国常年种植100万hm2,分布于华北的冀、晋、蒙和西北的六盘山麓及云、贵、川的高寒山区。近年来,随着抗逆性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燕麦已成为我国退化草地的高效经济作物。然而,由坚黑穗病菌Ustilago segetum var.segetum引起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不同地区科技示范县大豆单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比较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于2010和2011年对全国18和20个省(区)的130和141个大豆科技示范县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当地大豆生产田的单产及其相关性状数据。在此基础上,按大豆栽培区划进行分区统计,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判断不同地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各地区大豆的播种期因耕作制度不同和气象条件多样而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大小依次为南方>西北>东北>黄淮海;东北地区大豆种植密度最高,西北、黄淮海居中,南方最低。平均单产高低依次为西北>东北>黄淮海>南方。在农艺和产量性状中,株高以东北大豆为最高,其后依次为西北、黄淮海和南方;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2个性状的地域差异趋势一致,2010年均依次为南方>西北>黄淮海>东北,2011年均依次为西北>南方>黄淮海>东北;黄淮海地区大豆的百粒重最高,西北次之,东北及南方则相对偏低。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在东北和南方地区,影响大豆产量的首要因素为单株粒数,而在西北及黄淮海地区则为单位面积株数。文中讨论了不同主产区提高大豆单产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中国 大豆 地区 单产 实地调查 产量相关性状 逐步回归

甘肃文县核桃园云斑天牛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中国果树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云斑天牛是核桃树的毁灭性害虫之一。通过对云斑天牛在甘肃省文县的发生、防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云斑天牛发生较重的原因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核桃 云斑天牛 防治 甘肃 文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全膜覆土穴播(PMS)、全膜覆盖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3种不同处理的糜子发育动态、0—200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糜子地上生物量动态、产量和耗水量。2a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糜子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时期延长,但全生育期缩短;PMS处理的糜子的生育期较CK缩短12~13d,较PM延长10~11d。地膜覆盖使糜子拔节前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随糜子生育进程的推进,3种处理的耗水量依次为:PM>PMS>CK。在抽穗前,PM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其次为PMS,CK最小;在收获期,PMS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PM。PM和PMS的产量较CK分别在2009和2010年提高了83.53%和64.56%,115.51%和84.47%;与PM处理相比,PMS的糜子产量在2009年和2010年提高了17.42%,18.18%,但两个处理的土壤耗水量在2a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是提高旱地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主要途径。通过覆盖方式的选择来调控糜子的发育进程和耗水过程,对提高糜子产量和WUE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旱地 全膜覆土穴播 土壤含水量 产量 糜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根型苜蓿根颈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省3个不同生态区(天水半湿润区、兰州半干旱区和武威干旱区),应用Marquez-Ortiz法和Johnson法对根茎型"清水"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Qingshui")、根蘖型野生黄花苜蓿(native M.falcatamaterial)和"甘农2号"杂花苜蓿(M.varia Martin.cv."Gannong No.2")及直根型"陇东"苜蓿(M.sativa L.cv."Longdong")生长前3年的根颈特性进行了连续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生态区,不同根型苜蓿根颈特性差异显著,其中根茎型"清水"苜蓿根颈直径和分枝直径均较细,根颈入土深度较深,根颈分枝数较多;根蘖型野生黄花苜蓿和"甘农2号"杂花苜蓿的根颈直径和分枝直径均较粗,根颈入土深度相对较浅,根颈分枝数与根茎型"清水"苜蓿差异不显著;直根型"陇东"苜蓿的各项指标介于根茎型与根蘖型苜蓿之间,与根蘖型苜蓿更接近。根茎型、根蘖型苜蓿的水平伸展特性在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土壤质地生长当年和生长第2年均未表现,生长第3年根茎/根蘖性状在3个生态区均得到表达,但根茎率/根蘖率不同。根茎率在天水半湿润区最高,武威干旱区最低;根蘖率在武威干旱区和兰州半干旱区较高,天水半湿润区较低,且根茎率/根蘖率随生育时期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结荚期根茎型"清水"苜蓿在天水半湿润区根茎率为76.7%,兰州半干旱区、武威干旱区分别为43.5%和39.0%。根蘖型黄花苜蓿和"甘农2号"杂花苜蓿的根蘖率在兰州半干旱区为61.2%和50.6%,在武威干旱区为58.7%和54.7%,在天水半湿润区为44.5%和36.3%。

关键词: 苜蓿 根型 根颈特性 根茎率 根蘖率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