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肃陇东旱作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露地平播为对照(CK),研究了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双垄面半膜覆盖沟播,宽膜覆盖平播,窄膜覆盖平播,全地面覆盖平播,膜侧播种等6种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玉米出苗率、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叶面积指数、生育时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提高了玉米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提早成熟,整个生育期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始终大于其它处理,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覆膜方式 旱地玉米 生长发育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单宁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脉管中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活泼,易于蛋白质结合,对反刍动物营养有特殊的功效.目前,国内外对单宁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单宁的生物学特性;②单宁对反刍动物营养学特性的研究.作者主要对这两方面内容作一简要综述,并对单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单宁 反刍动物 饲料 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地区苹果不同品种叶营养元素适宜值存在差异,苹果叶片营养标准值的确定对养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片营养水平的研究表明,营养元素变异规律呈现常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不同产量苹果园,高产园叶片N、P、Ca、Mg、Zn、Mn含量值显著高于低产园,而铁含量显著低于中、低产园,K、B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片矿质营养N、P、K、Ca、Mg、B含量值遵从正态分布,而Cu、Fe、Mn、Zn呈偏态分布(X2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元素采用概率分级法1~5级分级,分别对应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中的缺乏、低值、正常值、高值、过高5个数值范围,各级出现的叶样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叶分析值为(X-0.5246S)~(X+0.5246S)可作为标准值中的正常值范围,这与高产园分析值十分接近;对呈X2分布特征的元素,参照高产园的叶分析值对概率分级法进行矫正,制定出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与国内外标准相比,甘肃元帅系苹果叶标准值表现出N、P、K、Mn、Zn、B水平正常,Ca、Mg、Cu偏高,Fe极高的特点。

关键词: 元帅系苹果 叶片 营养元素 标准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采用rDNA-ITS-PCR方法结合其2龄幼虫、雌虫会阴花纹等形态学特征对采自甘肃省9个市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11个种群样本进行了种类鉴定,并对其ITS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比对。结果表明:11个根结线虫种群的ITS区域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ITS区域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其ITS片段大小介于690~695bp之间,表明甘肃省保护地中蔬菜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

关键词: 蔬菜 根结线虫 核糖体DNA-ITS 种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阴湿旱作区马铃薯蚕豆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与蚕豆不同间作模式为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马铃薯、蚕豆的光合生理参数、农艺性状等。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下马铃薯叶片光合生理活性相对较高,鲜薯产量达35131.5kg·m-2,与常规露地垄作种植鲜薯产量31302.0kg·hm-2差异显著。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土地当量比为2.07,间作增产率达107.17%,间作优势明显。间作可实现土地、劳动力、土壤养分和水热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高寒阴湿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间作模式效益最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寒阴湿区 马铃薯 间作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定额对旱区苹果园土壤水盐再分布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省秦安县盐渍化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苹果花期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0、900、1800、2700、3600 m3.hm-2)对果园0~100 cm土层水盐再分布(10、20、30 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Na+淋溶深度增加,且再分布的滞后效应明显;Ca2+的"零通量面"逐渐消失;Mg2+的"零通量面"面宽逐渐增加;Cl-淋溶迁移方式由波动式变为直线式,蒸发迁移方式由波动式变为阶梯式;SO42-再分布方式呈点穴式;HCO3-再分布累积层位逐渐上移.在地下水位埋藏较深的土壤剖面中部存在一个"盐分零通量面",在水分再分布过程中,"盐分零通量面"的位置逐渐向下移动,体现旱地土壤水分耗竭特征.灌水定额在2700~3600 m3.hm-2时,灌溉有利于土壤剖面0~100 cm土层盐分和水溶性Na+的淋洗;灌水定额在1800 m3.hm-2以下时,灌溉加速了土壤表层盐分的累积.从钠盐淋洗和节水两方面综合考虑,旱区盐渍化果园土壤春季适宜的灌水定额为1800~2700 m3·hm-2.

关键词: 灌水定额 果园土壤 水盐再分布 零通量面 水溶性钠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及多态性标记筛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亚麻叶片DNA为模板,以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亚麻SRAP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比较了不同浓度模板DNA对扩增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亚麻的SRAP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亚麻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 10×Loading buffer、Mg2+浓度3.0mmol/L、dNTPs浓度0.25mmol/L、引物浓度0.2μmol/L、Taq DNA聚合酶1.0U、模板DNA 75ng,总体积为25μL.各因素对扩增反应结果均有不同影响,其中以Mg2+浓度影响最大,Taq DNA聚合酶的影响最小.运用该体系对15份不同来源亚麻品种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并从169个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21个.

关键词: 亚麻 SRAP标记 正交试验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PC对贮藏期间马铃薯不同部位酶活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费乌瑞它"为实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条件下抑芽剂CIPC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淀粉磷酸化酶(Starch Phosphorylase,SP)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影响,以探究CIPC的抑芽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IPC处理后的马铃薯顶芽部位的SP和POD活性均显著低于CK;侧芽部位因为"费乌瑞它"顶端优势的解除,酶活性略高于CK;非芽眼部位的酶活性接近CK。因此,CIPC主要作用在马铃薯芽眼部位,通过影响芽眼部位的内源代谢具有有效抑芽的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CIPC 淀粉磷酸化酶 过氧化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地方杏品种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甘肃地方杏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甘肃省农科院林果花卉所杏品种资源圃保存的18个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来自杏和桃上的10对引物共扩增出7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4条,占总扩增谱带的71.05%。观察杂和度(H0)、香农指数(I)和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589、1.334和0.402,在相似系数为0.720处将18个品种分为7个大组:第1、2、4组分别由兰州麦杏、临夏早杏和甜馍馍杏独立成组,第3组由兰州虎爪杏、唐汪杏等3个品种组成,第5组由小曹杏和大曹杏2个品种组成,第6组由兰州大屁眼杏等6个品种组成,第7组由临夏泉眼口杏等4个品种组成。可见,甘肃地方杏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SR特异性引物可以鉴别甘肃地方杏品种。

关键词: 甘肃地方杏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4’抗条锈性特点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种质资源材料‘中4’是我国重要的小麦抗条锈亲本材料。自1994年以来连续多年进行接种鉴定和自然诱发鉴定,发现‘中4’在苗期及成株期对接种及自然诱发的条锈菌均表现免疫,抗病性表现优异。2007-2011年选用1 893份甘肃省小麦条锈菌单孢菌系进行毒性分析,仅有9个菌系对其有毒性,占0.49%。苗期接种26个国内外具有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单孢菌系,基因推导分析含有未知抗病基因。在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关键词: 中4 小麦条锈病 抗病性特点 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