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垄膜集雨对陇东旱塬苹果根系分布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黄土高原旱塬区垄膜集雨措施对苹果根系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9a生苹果树为试材,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测量的方法,研究垄膜集雨保墒条件下果树根系分布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垄膜和清耕处理苹果根系水平分布特征相似,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清耕条件下,富士苹果根系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干30~150cm内的20~80cm深土层中,以40~60cm土层分布最多;而垄膜集雨处理根系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中,占根系总量的48.1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减少,表现出根系上浮现象;垄膜和清耕处理土壤体积质量与总根长、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根长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含水量与根系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垄膜处理下,0~40cm土壤体积质量明显降低,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垄膜 土壤水分 土壤物理性质 根系分布 根系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葫芦新品种陇葫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陇葫1号是以MF07为母本、以MF1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西葫芦一代杂种。短蔓,长势强,田间表现对白粉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绿波。具有瓜条匀称美观,商品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瓜条生长速度快,形成产量迅速集中等特点。果实圆筒形,果色白绿,瓜条长20 cm左右,直径5.0~6.0 cm,瓜条整齐度好。一般667 m2产量4 400~5 000 kg,适合甘肃各地及气候条件近似的地区春露地、夏复种茬口露地栽培。

关键词: 西葫芦 陇葫1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冬小麦的水分调亏灌溉效应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冬小麦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调亏灌溉效应,通过小区试验设置了不施肥(F0)、单施复合肥(F1)和复合肥+有机肥配施(F2)三种施肥处理,并在返青-拔节期对冬小麦进行了适当的水分亏缺处理。结果表明,与F0和F1处理相比,F2处理的小麦,在水分亏缺期间光合速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复水后光合速率表现超补偿效应。到花期时,F2处理的调亏灌溉下小麦的叶面积、株高、每茎干质量和成穗数与未调亏灌溉时没有显著差别。抽穗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返青-拔节期水分亏缺对F2处理小麦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F0和F1处理小麦的产量有显著负效应;在自然干旱条件下,水分亏缺对F2处理小麦的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F2处理下,小麦的稳产性显著高于F0和F1处理。可见,在3种施肥处理条件下,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时冬小麦的调亏灌溉效应最好。

关键词: 施肥 灌溉 试验 冬小麦 稳产性

轮作与连作对高原夏季甜脆豆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甘肃省皋兰县夏季甜脆豆生产上常用的8种轮作与连作方式,研究其对高原夏季甜脆豆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脆豆从苗期到采收期,根腐病、斑潜蝇、蓟马均有发生,且逐渐增加,霜霉病在开花结荚期发生,到采收期发病加重。甜脆豆与胡麻和小麦轮作,根腐病发病较轻,重迎茬甜脆豆根腐病较重,但轮作对改善霜霉病的发生效果不明显。甜脆豆与胡麻或小麦轮作,斑潜蝇和蓟马发生量最少,与菠菜、娃娃菜、青花菜轮作发生量居中,连续3a种植甜脆豆,斑潜蝇和蓟马发生量最多。甜脆豆与胡麻或小麦轮作产量最高,与菠菜、娃娃菜轮作产量次之,重迎茬甜脆豆产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根腐病和斑潜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腐病和蓟马呈显著正相关,根腐病和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斑潜蝇、蓟马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霜霉病和产量呈负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轮作与连作 高原夏季甜脆豆 病虫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SI法的韭菜连作土壤养分含量及吸附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韭菜连作年限分别为20、15、5年的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ASI法研究了韭菜连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和供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韭菜连作年限增加,pH值、P、K、有机质和B含量降低,N有所积累但仍处于亏缺水平,Ca/Mg、Mg/K和Mn含量增加,N为韭菜生产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同时Ca、Mg与K含量向不协调方向发展,存在潜在的竞争抑制。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对P、K、B和Zn吸附固定能力增强,说明韭菜连作降低了土壤对作物供给这几种营养元素的能力,这可能是韭菜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ASI法 韭菜连作土壤 连作年限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养分供给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富士苹果无袋栽培建议

中国果树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我国当前富士苹果套袋栽培所面临的农村劳动力缺乏、老龄化问题和生产成本上升、果实品质下降等实际问题,以天水"花牛"苹果无袋栽培为范例,分析了富士苹果套袋技术的应用背景与套袋栽培的优劣势、国内外苹果套袋栽培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在我国实行无袋栽培的可行性;指出无袋栽培将是我国苹果产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无袋栽培技术建议。

关键词: “花牛”苹果 富士苹果 套袋栽培 无袋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有利于小麦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实施N、P、K平衡施肥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该种植方式下各施肥处理比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露地穴播小麦产量分别增加3.7%~6.7%、9.4%~10.3%、30.7%~35.4%;该种植方式下,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180 kg/hm2、120 kg/hm2、90 kg/hm2时(Z0F1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到4 034 kg/hm2;该方式的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露地穴播,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前者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比后者显著提高33.7%~48.3%。表明春小麦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全膜覆土穴播 平衡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缓释剂的控害效果

应用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在甘肃、宁夏、黑龙江3地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性信息素缓释剂(购自澳大利亚Bioglobal公司;性信息素含量为0.16g/根)对苹果蠹蛾的迷向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了不同生态区设置不同缓释剂密度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结果表明,在低虫口密度下,在不同生态区每公顷悬挂660、990和1320根性信息素迷向丝,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越冬代活动前处理,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生长期苹果蠹蛾对果实的为害。在新侵入的低密度果园,通过诱蛾监测、调查蛀果和树干绑诱虫带等验证方法,初步证明使用该性信息素缓释剂处理1年可以达到铲除的效果。依据本研究结果,结合防治成本,在苹果蠹蛾发生地区,采用660根/hm2的悬挂密度使用进口性信息素缓释剂处理果园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苹果蠹蛾 进口性信息素迷向丝 性信息素缓释剂 迷向防治

施肥对设施菜地氨氧化细菌群落和丰度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为对象,采用amoA基因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TRFLP)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设施菜地中氨氧化细菌的优势种群均为Nitrosospira cluster 3属,亦含有少量Nitrosomanas cluster 7属。定量PCR分析发现在当地农民习惯施肥用量一半的处理下(1/2MNPK),0~20cm和20~40cm土层中氨氧化细菌的丰度最大值分别为每克干土9.95×107、6.65×107拷贝数,比不施肥处理增加了105.0%和315.3%。施肥类型、土壤层次均是导致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氨氧化细菌的功能、环境适应机理及其在土壤氮素循环中的作用等,均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 施肥 群落结构 T-RFLP 实时荧光定量PCR

我国人工草地碳储量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工草地碳储量的研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减排增汇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我国人工草地在生物量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包括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呼吸等,为揭示人工草地固碳机制及准确评估人工草地碳源/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碳储量 土壤 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