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鸡球虫体外HCT-8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摘要:由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引起的球虫病严重损害鸡的肠道健康,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E.tenella寄生在鸡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可在鸡原代肾细胞内发育成卵囊完成内生发育过程,而在其他传代细胞系内只能完成部分生殖阶段,为了延长其在细胞内的发育进程,建立了鸡球虫HCT-8细胞培养模型。将新鲜制备的E.tenella子孢子接种HCT-8细胞,制备细胞爬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DAPI染色,观察子孢子在细胞内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子孢子在接种后6 h即可入侵HCT-8细胞,随后子孢子发育为滋养体至48 h形成第一代裂殖体,至54h第一代裂殖子释放,于72 h形成第二代裂殖体,在144 h第二代裂殖子释放出来,继续培养至168h未见到卵囊形成,而试验虫株接种鸡体后在144~168 h即可观察到大量未孢子化卵囊排出体外,据此确定子孢子在该细胞内的发育过程结束。本研究所建立的鸡球虫细胞培养模型将子孢子发育至第二代裂殖生殖阶段,将发育阶段向前推进了一个进程,为鸡球虫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平台。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HCT-8细胞 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技术原理及其在猪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现代畜牧兽医 2021

摘要: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技术是研究细菌和古生菌重复序列得到的可抵抗病毒或质粒入侵获得性免疫防御技术,是一种由sgRNA指导Cas蛋白对目的基因定性定向编辑的技术。文章介绍CRISPR-Cas9技术原理和功能,整理CRISPR-Cas9技术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综述在猪抗病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器官移植相关的最新研究。

关键词: CRISPR-Cas9技术 生产性能 抗病育种 器官移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荔枝和龙眼病虫害知识图谱的问答系统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1

摘要:病虫害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原因,在该领域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问答系统有助于智慧农业的发展,是人工智能时代下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举措.该研究针对专家内部作物病虫害数据,编写程序对其进行清洗、知识提取等操作,完成该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任务.对病虫害文本进行序列标注,完成实体识别模型构建用于问句实体识别,并构建文本分类模型对问句进行意图识别,编写模版规则匹配可执行Cypher语句,从知识图谱中得到答案.结合Flask与React前后端分离的Web框架,最终形成完整的基于图谱的问答系统.

关键词: 知识图谱;问答系统;实体识别;荔枝和龙眼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与产业发展现状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分布、利用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为高效、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实现本地草菇栽培产业菌种质量提升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查阅、野外采集与种植场或市场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并分析广东地区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 Speg.)资源的组成和分布特点,草菇栽培种质资源的生产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发展趋势.广东极其适合小包脚菇类群的发生,已报道的小包脚菇类群多达20余种,占全国已报道小包脚菇种类的70%以上,目前利用的主要有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银丝草菇(V.bombycina)等,其余野生资源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本地区也是国内最主要的草菇栽培和消费区域,栽培历史悠久,然而栽培菌种资源混乱、菌种生产标准缺乏、没有专业的菌种生产企业等,珠三角及周边区域的草菇生产企业、种植户分散,缺少规模化的草菇生产导致该地区草菇产业竞争力难以提升.加快本地区野生小包脚菇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草菇优良菌种的菌株提纯复壮、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形成地区特色种质资源库,制定草菇优质菌种生产标准、培育专业的草菇菌种生产企业是当前广东地区草菇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草菇;野生资源;栽培品种;产业调查;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优质稻主栽品种粤农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农丝苗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优质稻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高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自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以来,粤农丝苗已先后通过海南、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等省(区)审定和引种备案,并作为早晚兼用型优质稻、一季中稻、再生稻、直播稻及虾稻等广泛推广应用.对粤农丝苗的特征特性研究表明,粤农丝苗收获指数较高、抗倒力强、后期结实熟色好,具有广谱抗稻瘟病抗性,是新一代的高收获指数品种.同时,粤农丝苗(即恢复系R1212)也是一个很好的育种亲本,以其为亲本育成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授权的水稻新品种已有37个,其中常规稻10个、杂交稻27个,这些品种均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体现了粤农丝苗作为优良亲本的"芯"片作用,并作为试验材料广泛应用于栽培、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粤农丝苗自2012年起成为广州市优质稻主导品种,2013—2021年连续9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价值.

关键词: 水稻;主栽品种;粤农丝苗;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新品种'离娘香'的选育

中国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离娘香’是从广东省荔枝实生变异单株中选出的优质晚熟荔枝新品种。平均单果重26.9 g,最大果重30.06 g。果形指数0.97,果实心形,果皮鲜红色,果皮龟裂片尖突。果肉黄蜡色,肉质细嫩、清甜,具有浓郁玫瑰花香味,品质上,可食率77.8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4%,蔗糖含量6.79%,还原糖含量9.21%,总糖含量16.0%,总酸含量0.35%,可滴定酸含量0.19%,糖酸比45.71,维生素C含量230 mg/kg。在广州地区,‘离娘香’果实6月中下旬成熟,属中晚熟品种。‘离娘香’适宜在广州及珠三角区域种植。

关键词: 荔枝 新品种 ‘离娘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链球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摘要:2019年,罗非鱼全国产量突破164万吨,在促进我国渔业增效和出口创汇方面起重要支撑作用。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快、死亡率高、危害性极强,是制约罗非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罗非鱼链球菌的防控受养殖水质、营养状况、防疫水平、动物品种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水质调控、免疫增强剂、疫苗及抗病育种在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上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罗非鱼 链球菌 防疫 存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不同砧木沃柑的比较与引种表现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广东不同砧木沃柑的比较和沃柑的引种表现,以期获得适宜沃柑的砧木及在广东的适栽区域,从而为沃柑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橘、香橙和枳作为沃柑的嫁接砧木,对沃柑不同砧穗组合的亲和力、树体生长情况、早结丰产性和果实品质等进行研究,以及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进行沃柑的引种表现观察,系统了解沃柑在广东的适应性表现。【结果】3种砧木的沃柑均表现出砧穗亲和力强、形成树冠快的优势,其中香橙砧植株生长旺、红橘砧植株生长适中,而枳砧植株生势缓和、矮化性明显。红橘砧、枳砧的沃柑初果期产量较高,分别达8.8、8.5 kg/株,早结、丰产稳产性好,而香橙砧初期产量偏低,仅6.5 kg/株,但结果第2年后砧木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单果重以红橘砧最高、平均达150.07 g,香橙砧次之、平均达141.83 g,枳砧最低、仅132.13 g,其中红橘砧与枳砧之间单果重差异显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酸含量均以枳砧最高,香橙砧最低,其中结果第1~2年枳砧、香橙砧间差异显著,但第3年后砧木差异不明显。沃柑物候期受种植地区影响,在粤东、粤西地区,梢期、花期比粤北地区约早30 d,果实成熟期比粤北地区约早20 d,但果实转色期约晚10 d。广东不同地区种植沃柑均具有早结性丰产性好、果实品质优良的特性,但粤北地区沃柑果实和秋梢易受冻害影响。【结论】红橘砧、香橙砧是值得推广的优良沃柑砧木,而枳砧沃柑丰产后易出现黄化、早衰现象,不建议用作沃柑的嫁接砧木。沃柑在粤北地区因容易受冻害影响而不宜大面积发展种植。

关键词: 沃柑 砧木 产量 果实品质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思考-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1

摘要:文章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为例,阐述了其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和主要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不足、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等,并提出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专业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的创新性和转化效率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知识产权管理 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10个屠宰场猪肉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动物医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等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生猪屠宰场的污染情况。采集广东惠州和清远两地共10家生猪屠宰场498头猪肉样品,分别经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和Bolton肉汤增菌,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检测,阳性菌液再分别涂抹于山梨醇麦康凯平板、DHL(胆硫乳琼脂)和Skirrow血琼脂,挑取疑似菌落再次PCR验证,计算检出率。结果显示,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阳性样本2份,检出率0.4%,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本70份,检出率14.06%,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结果表明,惠州和清远两地屠宰场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其中沙门氏菌污染较为严重,惠州地区检出率高于清远地区。提示屠宰场应加强屠宰过程中环境和加工用具的消毒,以保证屠宰环节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 屠宰场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沙门氏菌 空肠弯曲菌 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