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储藏条件下全麦片品质的稳定性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储藏条件对全麦片储藏期间营养素损失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为全麦片的储藏及其货架期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以全麦片为原料,在4℃避光,25℃避光,25℃光照,45℃避光的储藏条件下储藏30 d,分别测定其维生素A含量、维生素E含量、过氧化值、脂肪酸值和酸价等指标,分析比较温度和光照等储藏条件对全麦片营养素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可以显著减少全麦片中的营养素损失和氧化酸败,其中4℃下储藏的全麦片营养素损失最少,氧化稳定性最佳;与其相比在45℃下储藏的全麦片样品维生素A和维生素E分别降低至319.54μg/100 g和96.85 mg/100 g,衰减率分别提高至2.5和3.3倍。储藏温度也显著影响全麦片的氧化稳定性,低温处理使全麦片中的脂肪氧化酸败速度显著下降(p<0.05),在储藏30 d后,相比45℃储藏的样品,在4℃下储藏的样品其过氧化值、脂肪酸值和酸价分别下降了23.26%、87.02%、36.62%。此外,光照也能显著降低全麦片的稳定性。与25℃避光储藏相比,全麦片经过光照储藏30 d后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E降低至400.16μg/100 g和180.19 mg/100 g,过氧化值和酸价分别升高至0.16 mmol/kg和0.42 mg/g。综上所述,在4℃避光储藏的全麦片有最好的品质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木香叶茶原料选择及其品质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木香半成熟叶和老叶为试材,比较其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并以筛选出的半成熟叶为原料,经同种工艺而不同的干燥参数制成叶茶A(120℃初烘1 h、100℃焙火2 h)、叶茶B(135℃初烘1.5 h、110℃焙火2.5 h)和叶茶C(145℃初烘1.5 h、115℃焙火2.5 h),然后通过感官评审和芒果苷、总黄酮、总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评估叶茶的品质.结果表明,白木香半成熟叶的芒果苷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老叶,且重金属镉和铅的含量显著低于老叶,因而选择半成熟叶作为叶茶原料.叶茶A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叶茶,而水浸出物含量和芒果苷含量与叶茶B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叶茶C.叶茶A、B和C中均含检测的16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65.81、63.29和61.29,叶茶A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更高.感官评审发现叶茶A茶汤黄绿明亮,香气最佳.综上,叶茶A在3种叶茶中品质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囊型脂肪粉中粗脂肪的快速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了解决新型油脂产品——微囊型脂肪粉因缺乏粗脂肪检验方法造成的贸易困惑,建立了微囊型脂肪粉中粗脂肪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以包埋率较高的微囊型脂肪粉样品为主要试材,通过对酸水解条件和萃取方法的研究而建立方法;并确定了方法的适用范围;对5个不同包埋率微囊型脂肪粉代表性样品依据GB/T 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进行实验室间验证比对以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建立的方法为:样品(1~2 g)用4 mol/L盐酸在85℃±5℃下水解1 h,而后用20 mL石油醚连续萃取2次(20 mL×2);萃取液蒸馏除去溶剂后于103℃±2℃烘干15 min,重量法测定。验证数据经过柯克伦(Cochran)检验和格拉布斯(Grubbs)检验,结果无离群值,一致准确。该方法的平均重复性误差和再现性误差(RSD)分别为0.34%~0.58%和0.38%~1.33%,完全符合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对精密度的要求。本方法适用于不含磷脂的微囊型脂肪粉中粗脂肪的测定。和现行标准GB/T6433—2006相比,本方法更为准确、快速、经济,已经被相关企业采用。
关键词: 微囊型脂肪粉 粗脂肪 测定 柯克伦检验 格拉布斯检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泰优305
《杂交水稻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泰优30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优至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泰丰A与优质恢复系广恢305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后期转色顺畅和米质优等特点,2019年4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籼稻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中国稻米 》 2021
摘要:以12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和8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硬米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两类稻米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低的软米食味优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硬米;硬米食味值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呈显著正相关,软米食味与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相关性不显著;硬米和软米食味值与胶稠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硬米食味值与RVA谱相关性不显著,软米食味值与崩解值和最高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今后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分类,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食味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以便能更加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稻米的食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渣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烟草生长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广东烟草种植区域部分烟田土壤结构差、养分含量不高的问题,研究不同施用量海藻渣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烟草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S1)、常规施肥+1%海藻渣(S2)、常规施肥+2.5%海藻渣(S3)、常规施肥+5%海藻渣(S4)5个处理.[结果]施用土壤重量5%海藻渣有利于增加土壤0.25~1 mm团粒的比例.施用土壤重量2.5%~5%海藻渣有利于提高土壤pH值,增加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S4处理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机质含量比S1处理分别提高12.22%、20.15%、9.51%、34.08%、68.08%和10.39%,同时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施用海藻渣后30 d和60 d均显著提高.另外,施用2.5%~5% 海藻渣有利于促进烟草生长,增加株高、茎粗和叶片数,提高烟叶的产量,其中S2、S3、S4处理烟草上部叶鲜重比S1处理分别提高13.26%、21.27%和17.43%,以S3处理总鲜重最大,比S1处理增加12.48%.[结论]按土壤重量比例施用一定量的海藻渣有利于改善植烟红壤的团聚体结构,提高土壤酶的活性,提升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烟草植株生长,提高烟叶产量,海藻渣施用量以土壤重量2.5%效果较好.
关键词: 海藻渣 土壤调理剂 烟草 土壤团粒结构 土壤酶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皮冬瓜小孢子发育与花蕾形态建成的相关性研究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4个黑皮冬瓜品种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并比较分析了小孢子发育与花蕾形态建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黑皮冬瓜品种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相同,可分为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单核有丝分裂期和双核期5个时期。小孢子发育与雄花蕾形态建成密切关联,小孢子直径与蕾径、蕾长、萼长、瓣长及雄蕊直径均呈对数式的正相关。因此,黑皮冬瓜小孢子发育时期可以根据雄花蕾的形态指标判定。黑皮冬瓜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雄花蕾蕾长0.54~0.76 cm,蕾径0.53~0.73 cm,萼长0.78~1.18 cm,瓣长0.49~0.60 cm,雄蕊直径0.39~0.53 cm,蕾长/蕾径0.99~1.06,萼长/瓣长1.68~1.97,着生于开花节之上的第7~8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种苗耗水规律及适宜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香蕉育苗期的耗水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方法】以‘巴西蕉’一级组培苗为材料,以椰糠为育苗基质,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个水分上限(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比)处理:90%、80%、70%、60%、50%和40%(T90、T80、T70、T60、T50、T40处理),以100%相对含水率为对照(CK),每3天补水1次,测定了不同处理试验苗在苗期的日耗水量和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不同控水条件下的试验苗在整个苗期内单株日耗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各处理试验苗苗期总耗水量表现为:CK>T90处理>T80处理>T70处理=T60处理>T50处理>T40处理。在生长前期,T70处理的地上部指标的PCA得分最高,其叶片数和鲜质量分别较CK提高了16.67%和4.95%;在生长中期和后期,T80处理的得分最高,在生长中期,T80处理的茎粗和鲜质量分别较CK提高了15.64%和14.27%,在后期,茎粗和鲜质量分别较CK提高了34.62%和32.16%。根系的生长活跃度与基质相对含水率正相关,在生长前中期T80处理根系生长活力最强,而在生长后期T90处理根系生长活力最强。地上部与地下部异速生长模型为Y=0.138 6·(x/r)0.7,R2=0.807 6,模型评价的结果表明模型具有预测能力。【结论】香蕉苗期的最优节水灌溉制度为:在生长前期控制基质相对含水率为70%,中期和后期为8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1
摘要:"非洲猪瘟+饲料无抗"常态化大背景下,我国饲料和养猪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微生物发酵饲料具有提高动物饲料消化利用率、提高饲料适口性、维持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动物抗病力和生产性能等突出功能,凸显了其在动物养殖过程中替代、减少饲料抗生素使用、提高宿主免疫力和抵抗疾病发生等方面的潜在功能。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着重从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的步伐下,为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N末端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非洲猪瘟病毒Pig/HLJ/2018株p72-N末端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p72-N末端648 bp基因序列,连入pET-28a(+)载体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后,用重组蛋白p72-N末端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猪血清中非洲猪瘟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非洲猪瘟病毒p72-N末端648 bp基因片段成功克隆到pET-28a(+)载体中,经诱导表达获得约27 ku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与非洲猪瘟抗体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的ELISA方法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72-N末端的最佳包被浓度为2.5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该方法特异性好,仅与非洲猪瘟抗体阳性猪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敏感度可达1:1 600;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西班牙INGENASA公司非洲猪瘟抗体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符合率可达93.75%。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p72-N末端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建立的非洲猪瘟抗体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72蛋白N末端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