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遗传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始雌花节位有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配制‘五叶香丝瓜’ב短圆筒丝瓜’(L1×L2)和‘短圆筒丝瓜’ב蛇形丝瓜’(L2×L3)2套组合,通过调查P1、P2、F1、B1、B2和F2植株的始雌花节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始雌花节位遗传规律。结果显示:L1×L2始雌花节位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2×L3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1×L2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6.13%、51.29%和68.27%,L2×L3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82.02%、64.87%和65.62%;L1×L2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23.43%、48.69%和31.73%,L2×L3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4.27%、55.40%和34.38%。结果表明: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是由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早熟性(较低的始雌花节位)不太可能通过杂种优势来实现;始雌花节位遗传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普通丝瓜 始雌花节位 遗传 数量性状,定向选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青海黑小麦种皮色泽的初步遗传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黑粒小麦种皮色泽的遗传特性,配制了青海黑小麦与2个红粒小麦品种及2个白粒小麦品种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植株上籽粒种皮色泽的表现。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种皮对红种皮和白种皮呈显性。黑粒与红粒杂交F2分离符合9黑∶7红,说明黑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黑粒与白粒杂交F2分离呈13黑∶3白和55黑∶9白两种模式,说明黑粒与白粒之间存在2~3对基因的差异,其中有1对起抑制作用。最后就黑粒小麦新品种选育作了探讨。


江南花糯高产制种技术
《长江蔬菜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江南花糯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糯玉米自交系与沿江及苏南地区长期种植的优质花糯玉米杂交,经过南繁北育而育成的糯质玉米新品种。本文总结4年来在新疆地区的制种实践,采用以覆膜、早播、矮化、密植为主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现小结如下。


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Rubisco抗氧化胁迫株系的筛选
《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Oryza sativaL.subsp.japonica)品种"中花11"构建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为材料,用甲基紫精诱导叶绿体产生活性氧,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Rubisco含量相对于野生型的变化,筛选耐氧化胁迫的株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突变体材料各个株系叶片中的Rubisco小亚基的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说明这种筛选Rubisco突变体的方法是可行的,且从中找到了两株Rubisco耐氧化胁迫的株系。
关键词: 水稻突变体库 Rubisco小亚基和大亚基含量 氧化胁迫 筛选
兽药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生态行为
《土壤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和土壤薄层层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了磺胺二甲嘧啶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及其在土壤中的降解、迁移特性。结果显示:在土壤磺胺二甲嘧啶浓度为1mg kg-1时,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但随时间延长,该抑制作用变缓;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降解缓慢,持留时间久,在灭菌土和未灭菌土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3.9 d和102.4 d,并容易在土壤中迁移和渗漏,迁移系数Rf大于0.7,迁移和渗漏速度受介质pH的影响,在非中性环境下,移动和渗漏能力增强。表明磺胺二甲嘧啶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容易迁移和渗漏到水体、对土壤微生物和水体产生危害的新型污染源。


创新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农业科技管理 》 2007
摘要:知识产权就是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使科研、科技产业走上良性循环轨道。自2001年起,江苏省农科院开始了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科技体制改革,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章对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工作设想。


响应曲面法优选灵芝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GLP)提取率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进行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GLP提取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分析表明:在提取温度为89.35℃、提取时间1.47 h、液固比29.19∶1.00(体积质量比)时,GLP提取率较高,最佳提取量预测值为7.76 mg/g,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利用优化工艺参数提取GLP时,具有最大的提取率。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1Ac在生防菌B-916中的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916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拓宽其防治范围,兼治病虫害,本研究采用B-916内源芽孢形成期特异表达启动子成功实现了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1Ac在野生型生防菌B-916的高效表达,成功构建了兼治水稻病、虫害的工程菌E-916。经SDS-PAGE电泳分析,异源Cry1Ac基因在对数生长后期其表达产物杀虫晶体蛋白占到胞内总蛋白的28%。杀虫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工程菌对水稻二化螟具有杀虫活性,且保持了其原有对水稻纹枯病的拮抗性能。构建的工程菌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连续培养25h,稳定性高于95%;连续培养50 h稳定性高于70%;连续稀释培养50 h,质粒丢失频率为每代小于10-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