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氮肥对两系杂交稻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峰值黏度时间外,氮处理对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及RVA谱的其他各项特征值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提高氮肥用量或施用保花肥能明显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精米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增加施氮量或施用穗肥可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施氮量或施用基肥使稻米胶稠度变大;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性变小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同施氮时期不同施氮量有类似的RVA谱特征。

关键词: 氮肥 两系杂交稻 品质 淀粉黏滞性谱(RV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进行温度试验,研究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40℃高温处理后籽粒结实率显著降低,粒重下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不同水稻品种对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响应表现不一致。在试验条件下,华粳1号开花受精的敏感温度为35℃,而特优559开花、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30℃,该温度处理结实率、粒重较高,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较优。此外,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的高温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5d,粒重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1~20d;而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主要在花后16~20d,25d后温度处理影响较小。因此,灌浆前期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水稻优质栽培意义重大。

关键词: 温度 灌浆期 水稻 品质 结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泗县农户兼业经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

摘要:以安徽省泗县甘薯主产区的大路口乡顾庄、大张两个村40户农户兼业经营状况问卷调查的实证为依据,通过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农户的兼业经营行为、家庭收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调查实证结果表明:农户从事兼业经营既是提高收入、增加就业的有力措施,同时又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当地政府应鼓励农户从事兼业经营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兼业经营 影响因素 泗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青贮剂对黑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孕穗期刈割的冬牧70黑麦为原料,采用真空袋青贮,研究含水率分别为73%和64%条件下进行常规青贮和添加复合青贮剂的青贮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为73%的条件下青贮,添加复合青贮剂的青贮效果优于常规青贮,青贮品质评定为优级。在水分含量为64%的条件下青贮,添加复合青贮剂的青贮效果优于常规青贮,但两者的青贮品质都为优级。

关键词: 黑麦 含水率 添加剂 青贮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熟地区“猪高热病”细菌性病原分离与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对常熟市10个养猪场(户)共3 381头猪进行了调查。各场(户)"猪高热病"发病率20%~80%、病死率5%~65%不等。主要病症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大多病猪皮肤发红,尤其是耳尖和臀部皮肤呈红紫色,大多消瘦或极度消瘦,病程多为3~5 d,最长可至10 d。共剖检10头"猪高热病"病死或濒死猪,病变多见有实质性器官的肿胀、充血、淤血和出血等,但不同猪只并不一致。多种抗菌药物治疗,不见明显效果。共取病死猪或濒死猪血液样品22份,心包液样品2份,肝脏样品10份,进行了细菌分离,共分离到11株细菌,对其中6株依次编号为06-1~06-6株,经鉴定06-1~06-3、06-5和06-6株均为大肠埃希氏菌,06-4株为沙门氏菌。06-1~06-3、06-5和06-6株对头孢氨噻肟高敏,对呋喃妥因、先锋霉素Ⅴ等中敏。06-4株对丁胺卡那高敏,对新霉素等中敏。

关键词: 高热病 细菌 鉴定 药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约化兔场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中国养兔杂志 2007

摘要:兔大肠杆菌病又称粘液性肠炎,是由一定血清型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流行、死亡率很高的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患兔拉黑色糊状稀粪或有时带胶冻样粘液,粪便有腥臭味。慢性病例拉包裹在胶冻中、比米粒稍大的、两头尖的小粪球,俗称"老鼠屎"。偶尔也有未见腹泻而突然死亡的病例。大肠杆菌病是目前集约化兔场最常见的疫病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种同工酶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21B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两系雄配子发育过程中酯酶(EST)、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幼叶和花蕾的EST同工酶酶谱在谱带数目和酶带强弱上存在时空表达差异,并且随着雄配子发育的进行,保持系21B从中花蕾至特大花蕾比不育系21A多1条清晰的谱带(EST3e),其差异表达发生在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之前;在GDH同工酶中,保持系21B从大花蕾至特大花蕾比不育系多6条谱带(GDH1和GDH1/2),酶谱差异表达时期与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一致;而在MDH同工酶中,不育系21A和保持系21B的幼叶和各级花蕾的酶谱在谱带数目和谱带强弱上均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 酯酶(EST) 谷氨酸脱氢酶(GDH) 苹果酸脱氢酶(MD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死蜱对土壤中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3种浓度毒死蜱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g/kg、2.5 mg/kg和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影响不同。0.5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是激活作用,2.5 mg/kg、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是抑制-激活-恢复对照水平的过程,且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高激活作用时间比2.5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向后推移。在土壤培养1~7 d,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水平,且25.0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土壤培养7~28 d,脱氢酶活性迅速增加,至28 d时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28 d后脱氢酶活性逐渐减弱并恢复至对照水平。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脲酶活性影响主要在培养1~21 d内的抑制作用,而后对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关键词: 毒死蜱 过氧化氢酶 脱氢酶 脲酶 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椒新品种苏椒13号选育

辣椒杂志 2007

摘要:苏椒13号甜椒是利用早熟优良灯笼形甜椒自交系LTNo.2和中熟甜椒自交系S006配制的早中熟甜椒一代杂种。果实高灯笼形,纵径11.3cm,肩横径7.1cm,肉厚0.5cm,平均单果质量135g。每667m2前期产量1800kg,总产量3000kg左右。大棚中表现抗病毒病和炭疽病。适宜江苏省及气候近似地区作春季提早或秋季延后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甜椒 苏椒13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出血症发病概况及疫苗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养兔业,因而引起国际兽医界的高度重视,1989年,国际兽疫局(O IE)将该病正式列为“国际动物保健编目”B类传染病。本文主要对20年来RHD的发病、佐剂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疫苗 佐剂 细胞培养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