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雏鸡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分布情况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强毒株C364和弱毒株C545分别接种1日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阴性的健康雏鸡,于接种后第7天和14天每组抽查3只测定血球压积值,并在接种后第1、3、5、7、10和14天各组分别宰杀3只雏鸡,取胸腺、肝脏和骨髓组织,用竞争性PCR测定其病毒含量。结果表明,雏鸡感染CAV,后表现为血球压积值下降,其中强毒感染鸡较弱毒感染鸡的红细胞压积值下降幅度大;病毒能够在雏鸡胸腺、肝脏和骨髓内繁殖,其中胸腺内病毒增殖最快,病毒滴度最高,肝脏其次,骨髓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当前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方法、模型和竞争系数进行了简要说明,对影响草地植物竞争的因素如温度、养分、水分、光照、刈割和植物构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蘑菇中咪鲜安残留
《分析科学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建立了以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SPE-LC-ESI/MS)法检测蘑菇中咪鲜安残留量的方法。蘑菇样品加入乙腈萃取,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加入NaCl和MgSO4进行盐析,有机相浓缩后加入键合丙基乙二胺(PSA)净化,上清液以0.45μm针头过滤器过滤后进样。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150×2.1 mm,3.5μm)柱,柱温40℃;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乙腈(30+70,V/V),流速0.20 mL/min。质谱采用选择离子监控模式,检测离子的质荷比(m/z)分别为380、378、376、312、310和308。咪鲜安在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5.00%~100.07%,变异系数在1.72%~8.71%之间,检出限(S/N>10)为2.86μg/L。此方法简单,准确,将其应用于蘑菇中咪鲜安的消解动态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株鸭源肠球菌的鉴定和致病性
《中国兽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临床分离的4株鸭源肠球菌郑1株、郑2株、郑3株、北京株和1株粪肠球菌参考菌株进行了系统鉴定,并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技术对各菌株细胞壁蛋白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个菌株的形态、染色、生理生化特性均与粪肠球菌特性一致;它们均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而对四环素耐药;5个菌株人工感染雏鸭及小白鼠均有致病性,但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北京株最强,参考株最弱,其余3株介于北京株和参考株之间;各菌株的细胞壁蛋白经SDS-PAGE在相对分子质量33 370~131 690之间均显示数十条蛋白带,其中郑2株和北京株在相对分子质量66 840处均有1条染色较深的蛋白带,而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抗北京株胞壁蛋白抗体只能检测到北京株相对分子质量为66 840的抗原蛋白。以上结果表明,这5个被检菌株为致病性粪肠球菌,且致病性以北京株最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经过菌落形态、染色形态、生化实验以及PCR实验,从来自湖北4个鸭场的81份病料中,分离到11株鸭疫里默氏茵。以5.0×10~8CFU/mL剂量感染健康昆明鼠和健康樱桃谷鸭,鼠和鸭分别在感染后7 h和12 h出现症状,直到感染后1周,实验动物均死亡,而对照组则未出现任何症状,表明该菌株为有毒力菌株,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部分细菌对某些药物已经产生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