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新疆南疆四地州生态农业组合模式与农牧民收入的关系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四地州生态农业组合模式与农牧民收入的关系,为南疆四地州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汇总南疆四地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和田地区)部分县、乡、村农牧户实证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分析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找出影响经营模式和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因素。【结果】南疆四地州城乡居民收入在全疆层次属于较为落后地区,差距较明显;农牧民教育层次较低,排在前三位的农牧业经营模式分别是:单一种植业、单一养殖业和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公司化经营农牧业模式效益最高;生态种养经营模式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农牧民拥有的家庭财产越多,收入越多;农牧民投入的土地要素越多,生产增效和收入增加越多;产业融合经营模式、农牧家乐旅游经营模式和生态种养经营模式对农牧民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影响幅度为86.27%、110.55%和165.03%。

关键词: 生态农业组合模式 经营模式 影响因素 收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休眠期前后结果枝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特征及其与坐果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连续3年持续低产和高产的2个果园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疆主栽品种‘纸皮’扁桃为试材,分析在休眠期前后结果枝韧皮部和花芽中碳水化合物组分及代谢过程中的相关酶活性变化差异,同时统计2个果园当年坐果和产量情况,探讨扁桃结果枝休眠期前后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代谢变化及其对坐果、产量的影响,为低产果园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休眠期扁桃结果枝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以蔗糖和山梨醇为主。(2)休眠期前后高产和低产果园内扁桃结果枝中的碳水化合物与其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扁桃休眠期结果枝韧皮部和花芽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代谢相关酶活性基本表现为高产园大于低产园。研究表明,扁桃休眠期结果枝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以蔗糖和山梨醇为主,其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密切相关,其积累水平直接影响着翌年扁桃的座果和产量。

关键词: 扁桃 休眠期 碳水化合物 代谢酶 坐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枣中天然苯甲酸的溯源分析及本底调查

食品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苯甲酸(苯甲酸盐)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浆果、香料和核果)及发酵食品中,植物中的苯甲酸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次级代谢产物。红枣中就含有天然苯甲酸。使用3种不同品牌的色谱柱,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红枣样品均呈现出与苯甲酸标准品相同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光谱图,证实了红枣中天然苯甲酸的存在。通过对新疆主产区主栽的红枣品种生长过程中的苯甲酸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天然苯甲酸的生成时期为红枣果实生育期,并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增加。通过对全国3个主产区共122批干制红枣样品进行检测,初步明确了红枣中天然苯甲酸的本底值范围,含量普遍小于0.15 g/kg。为制订或修订红枣中苯甲酸含量相关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红枣 天然苯甲酸 溯源分析 本底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骏枣中15种成分的营养质量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疆骏枣15种成分的营养质量,本文以新疆9个主产区产出的骏枣为研究对象,对样品中15种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通过INQ值(营养质量指数)研究评价了各成分的营养质量。结果表明,铁、锌、钙、镁、VB_1、蛋白、脂肪、纤维、锰INQ值整体小于1;碳水化合物的INQ值在1~2之间;阿瓦提县、策勒县骏枣铜以及温宿县骏枣磷INQ值大于1,阿瓦提县、麦盖提县骏枣硒INQ值大于2,策勒县、泽普县骏枣硒大于1,其他产区骏枣铜、磷、硒INQ值小于1;VB_2、钾INQ值多接近或高于2。由此可以得出,铁、锌、钙、镁、VB_1、蛋白、脂肪、纤维、锰是新疆骏枣新产品研发过程中,需重点增强的营养素;铜、磷、硒增强与否,需根据产地确定;新疆骏枣是VB_2和钾的良好来源。

关键词: 新疆 骏枣 成分 营养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形态特征及其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在2014-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300(N_1)、360(N_2)、420(N_3)和480(N_4)kg·hm~(-2)四个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茎部形态特征、力学特征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滴灌冬小麦的株高逐渐增高,重心高度升高,平均节间长度增长,单株鲜重增加,而基部节间直径减小,茎秆基部的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降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冬小麦茎秆基部的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均呈降低的趋势。茎秆的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单茎鲜重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节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N_2处理小麦倒伏率较低,产量最高,为6 315.76kg·hm~(-2),分别较N_1、N_3、N_4处理产量高4.72%、6.69%和13.59%。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控制施氮量可以降低滴灌小麦倒伏率,增加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施氮量 茎部特征 抗倒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脱叶剂对不同机采种植模式下棉花脱叶效果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新疆阿瓦提县丰收二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了新陆中75号在一膜六行种植模式R1[(10cm+66cm+10cm+66cm+10cm)+66cm]×11cm、一膜六行种植模式R2[(12cm+64cm+12cm+64cm+12cm)+66cm]×11cm、一膜四行种植模式R3[(64cm+12cm+64cm)+86cm]×9.5cm喷施脱叶剂(脱吐隆300g/hm~2+40%乙烯利1 200mL/hm~2)前后棉花产量、脱叶效果以及棉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R3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增加796.5kg/hm~2和303.9kg/hm~2,R2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增加591.8kg/hm~2;喷施脱叶剂后R3模式比R1模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增加823.3kg/hm~2和234.9kg/hm~2,R2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增加656.0kg/hm~2。脱叶剂喷施24d后,R3模式下脱叶率较R1模式脱叶率高11.13%,挂枝率低6.33%。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之间棉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但喷施脱叶剂处理后断裂比强度、纺织一致性指数降低。喷施脱叶剂处理下R3模式的纺织一致性指数较R1模式高18.0%。喷施脱叶剂对R3模式下棉花产量、脱叶效果及纤维品质影响最小且产量高,更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关键词: 机采种植模式 脱叶剂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肉中噁喹酸残留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肉中噁喹酸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测量过程中各个分量的数学模型,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逐项分析和合成,并估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包含因子k=2,置信概率为95%,待测猪肉样品中噁喹酸含量测量结果为(4.61±0.977)μg/kg时扩展不确定度U=k×U(X)=0.977μg/kg。影响噁喹酸含量测定不确定度有2个主要因素:一是来源于制作拟合噁喹酸标准曲线产生的不确定度,二是加标回收引起的不确定度。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猪肉 噁喹酸 不确定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能力测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能够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的微生物及其降解能力。【方法】以PBAT粉末为唯一碳源,从南疆疏勒县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的土样中分离可有效降解PBAT聚合物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菌株的降解能力。【结果】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能够明显降解PBAT聚合物的细菌XJSL2,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Sphingopyxis ginsengisoli,经过60 d培养,该菌株对PBAT颗粒的实际降解率达到0.92%。【结论】菌株XJSL2能够显著降解PBAT聚合物,对于PBAT的再生利用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能够降解PBAT的微生物。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生物降解 Sphingopyxis ginsengisol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阳能杀虫灯对盲蝽成虫的诱杀效果

中国植保导刊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2015—2017年,在河北献县枣树园、河南原阳苜蓿地、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棉花田,评价了太阳能杀虫灯对盲蝽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太阳能杀虫灯可有效诱捕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成虫,单日平均诱虫量为2.09~6.72头/灯,峰日诱虫量高达40头/灯。灯上成虫数量变化趋势与田间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可用于盲蝽成虫种群的监测与防治。

关键词: 盲蝽 杀虫灯 诱杀作用 种群监测 成虫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时期施氮量调控对机采棉花冠层特性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调控施氮策略来改善冠层结构,提高机采棉产量品质。【方法】在基肥一致的基础上,不同生育期追施不同量氮肥,用CI-110冠层仪监测棉花冠层特性。【结果】在蕾期,LAI指数、MFIA指数和T指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TC指数和K指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在盛花期,LAI指数和K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MFIA指数和T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TC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趋势;在盛铃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LAI指数先增加后减小,MFIA指数随之增加,TC指数先增加后减小,T指数先减小后增加,K指数先增加后减小。【结论】在盛铃期进行施氮量调控,对LAI指数具有很好的调控作用;MFIA指数、K指数和T指数在蕾期,盛花期,盛铃期差异不大;蕾期处理的TC指数值均高于盛花期和盛铃期。

关键词: 机采棉 生育时期 施氮量 膜下滴灌 棉花冠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