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AM真菌对苗期棉花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讨不同盐度土壤土著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对苗期棉花根系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in-growth生长系统进行了田间原位研究。【结果】低盐(σ1.0 m S·cm~(-1))、中盐(σ2.1 m S·cm~(-1))、高盐(σ4.0 m S·cm~(-1))土壤条件下,土著AM真菌侵染显著增加了棉花株高、叶片数、蕾数、叶面积指数,说明土著AM真菌能够改善棉花的生长提高耐盐能力。土著AM真菌显著提高了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以及直径(d)≤0.5 mm细根根长,低盐土壤条件下土著AM真菌显著增加了d≤0.5 mm细根的根长占总根长的百分比。相关分析表明,棉花总根长、d≤0.5 mm的细根根长与菌根侵染率、叶片磷、钾浓度及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棉花总生物量与叶片吸磷量、吸钾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上述结果说明盐渍化土壤中的土著AM真菌侵染对棉花植株的磷、钾等营养状况的改善和棉株钠、氯效应的降低,与土著AM真菌促进细根生长、提高细根根长占总根长的比例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轻简化栽培是指采用现代农业装备代替人工作业、减轻劳动强度,简化种植管理、减少田间作业次数,农机农艺融合,实现棉花生产轻便简捷、节本增效的耕作栽培方式和方法。本文对轻简化栽培内涵、关键技术内容和相关生理生态学机制进行了总结性评述。实现棉花生产的轻便简捷、节本增效,依赖于轻简化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精准播种或轻简育苗技术,经济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集中成铃技术等。单粒精播的壮苗机制在于棉花种子萌发出苗时,其弯钩形成关键基因HLS1与COP1和下胚轴伸长关键基因HY5与ARF2的差异表达;密植减免整枝机制在于密植引起棉株激素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抑制了叶枝的生长;轻简栽培棉花的丰产稳产机制在于棉花产量构成、生物量和经济系数的适应性协同;依据适宜叶面积指数及其动态,适宜株高、节枝比和棉柴比等量化指标,可以有效塑造高光效群体,实现优化成铃和集中成铃与采收;轻简施肥的依据在于棉花对肥料N的吸收集中在开花后20 d以内,初花肥利用效率最高且主要分配到生殖器官;分区灌溉节水机制在于部分根区灌溉诱导地上部合成茉莉酸,茉莉酸又经韧皮部运至灌水侧根系,增强了该侧根系的吸水能力,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展望未来,应在深入研究轻简化植棉生理生态学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优化种植制度,创新关键栽培技术,研制新的物质装备,促进农艺技术和物质装备高度融合,为轻简化植棉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推动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南疆红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其保守基因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枣黑斑病(jujube black spot)又称"烂果病"、"黑头病",在新疆南疆地区发生严重。2013—2014年阿克苏、和田地区红枣黑斑病发病率达20%~30%,重病枣园发病率高达40%~50%。红枣黑斑病严重制约着新疆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在红枣黑斑病病原认知上仍存在较大分歧,报道的病原主要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1~3]),也有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危害的报道~([4])。本文通过对南疆红枣黑斑病菌形态特征研究和田间病原回接试验,结合分子生物学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春小麦资源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性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倒伏是制约新疆小麦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植株茎杆形态特征与抗倒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弄清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变异,明确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性的关系,为新疆抗倒高产春小麦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0份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茎秆抗到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抗倒性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第二节间充实度、第二节间干重及倒伏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重心高及第二节间粗的变异系数较小。重心高、第二节间粗、第二节间壁厚、第二节间茎秆机械强度与倒伏指数密切相关,重心高较低、茎秆基部第二节间壁厚、茎秆机械强度大的品种抗倒性较强。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表明,重心高、地上部分鲜重、第二节间壁厚、第二节间机械强度是决定抗倒性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新疆春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关键是协调好地上部分鲜重与第二节间机械强度之间的关系,增进茎秆机械强度,提高茎秆质量,适当增加地上部分鲜重。第二节间壁厚可作为评价茎秆机械强度的间接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份新疆小麦品种幼苗耐盐性及相关形态生理特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盐胁迫对新疆冬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了解新疆主栽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差异。【方法】利用2%硫酸钠模拟盐分胁迫,对11个新疆主栽小麦品种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鉴定指标和幼苗的耐盐性进行分析。【结果】盐胁迫条件下,所测试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盐胁迫48 h时,不同品种幼苗根长和叶片长度与对照相比增减趋势不同,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所有品种均下降;多数参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在盐胁迫下呈持续下降趋势;多数品种幼苗在盐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不同品种的丙二醛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单一的指标无法全面、有效衡量小麦的耐盐特性。根据加权隶属函数的D值对各个参试品种苗期耐盐能力综合评价顺序为:新冬18号>新冬35号>新冬19号>新冬22号>中优9507>新冬32号>新冬40号>新冬23号>新冬28号>新冬17号>新冬20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基不同营养水平对一株植物乳杆菌发酵生长及保存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培养基营养水平对一株植物乳杆菌生长以及对菌液保存过程中活菌数的影响,为植物乳杆菌的发酵生产和保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分光光度仪测定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并确定在培养基不同营养水平下植物乳杆菌的对数生长末期、平稳期中期、平稳期末期,用硫酸-蒽酮法测定相应的残糖含量和活菌数,并测定液体振荡培养后静置保存过程中的活菌数。【结果】在30 h的液体振荡培养中,植物乳杆菌在富营养、正常和寡营养三种营养水平条件下,该菌的生长曲线都经历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未见到衰亡期。寡营养水平下,植物乳杆菌最大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达到1012cfu/m L以上。在静置过程中,三种发酵培养液中活菌数持续下降。在静置30 d时,三种水平下的活菌数都保持在1010cfu/m L以上。在此之后,寡营养和正常水平培养基中活菌数快速下降,而富营养培养基中活菌数仍处于较高水平,直至静置60 d后仍保持在1010cfu/m L以上。【结论】三种营养水平下,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类似,在寡营养水平下,发酵液中的活菌数最高,富营养水平则更有利于发酵液中活菌的长时间保存。在进行液体深层发酵生产时,可以采用寡营养水平,以利于提高活菌数;发酵完成后可补充营养利于活菌的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盲蝽趋避剂二甲基二硫醚的缓释体系及其田间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前期研究发现,二甲基二硫醚(DMDS)对绿盲蝽成虫具有明显的趋避效果,但田间喷施应用的持效期较短.本文从缓释材料、缓释剂、稀释浓度等方面构建DMDS的缓释体系,并在枣园检验其缓释效果.结果表明:以PE小瓶为缓释材料、液体石蜡为缓释剂、稀释浓度为1∶10构建的DMDS缓释体系在田间的持效期达15 d以上.上述DMDS缓释体系在枣园成直线挂置使用,30 d后距趋避带10 m范围内的绿盲蝽越冬卵数量降低了48.0%.本研究为田间应用DMDS趋避防控绿盲蝽成虫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玛咖品种类型繁育种株农艺性状的差异性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红色玛咖、黄色玛咖两个品种类型农艺性状差异性对比,选择出农艺性状好,采收的籽粒品质高的玛咖,为新疆玛咖品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对比试验。【结果】黄色玛咖各个生育期比红色玛咖提前5~7 d,红色玛咖在基部叶片数、最大叶片长、株高、主薹高、薹数5项试验项上优于黄色玛咖,红色玛咖的冠径小于黄色玛咖约1 cm。红色玛咖的单株籽粒数大于黄色玛咖,单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均小于黄色品种。【结论】通过比较红色玛咖地上部分的各农艺性状都优于黄色玛咖。黄色玛咖生育期短。在所采收的玛咖种子籽粒性状方面,黄色玛咖种子的千粒重大于红色玛咖;单株籽粒数、单株籽粒重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哈密瓜不同品种果实风味物质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测定新疆不同哈密瓜品种的风味物质,筛选出具有较好风味成分的品种。【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方法测定4个不同品种哈密瓜芳香物质,并以面积归一法表示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结果】4种果实芳香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所有样品共检测出66种芳香物质,其中27种香气为酯类物质。4个品种的呈味物质与质地分析表明,黄皮9818总糖和折光糖含量最高,新密9号果肉细软,并带有浓郁香味。【结论】根据芳香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可将新密9号划为"酯香型"哈密瓜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P_(333)对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影响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影响,为库尔勒香梨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新梢快速生长期(4月30日),对库尔勒香梨新梢喷施不同浓度的PP_(333),在休眠期,选取一年生枝条为试材,并进行人工低温处理。测定枝条中各抗寒生理指标,并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多效唑对枝条抗寒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喷施1 500 mg/L的多效唑可以有效减缓枝条中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含量,减缓低温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同时促进枝条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提高恢复生长萌芽率。通过Logistic拐点确定半致死温度(LT50),1 500mg/L多效唑处理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28.80℃,而喷清水处理(对照CK)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25.21℃。【结论】喷施1 500 mg/L的PP_(333)可有效减缓低温对枝条的伤害,提高库尔勒香梨枝条的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