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奥芬哒唑持续释放丸控制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感染和体重增长实验
《中国兽医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反刍动物瘤胃内抗蠕虫药控制释放技术是一种新的给药技术。由于其连续或脉冲式长时间自动释放药物,可使放牧反刍动物在放牧季节新侵袭幼虫被杀死在性成熟之前,因而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由寄生虫引起的腹泻、肺炎和营养不良,而且较大地减轻了虫卵对草场的污染,较好地解决了寄生虫反复


向日葵菌核病菌核及子囊柄萌发峰期的预测
《中国油料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向日葵菌核病的流行取决于田间菌核量与气候因素的影响。试验研究得知,菌核子囊柄萌发程度在菌核经过一场透雨后与七月底,八月份的降雨量及降雨次数呈正相关,而与此时期的平均温度,降雨间隔期呈负相关。由此建立了预测菌核子囊柄萌发程度的多元回归式为y=65.25—2.58x_1+0.04x_2+2.36x_3-2.10x_4。子囊柄萌发期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有效时期,因此预测子囊柄萌发峰期是防治菌核病的关键。通过多元回归建立预测式为y=76.52-1.38x_1+0.06x_2-1.84x_3-3.86x_4。用上述两式回测前2年的田间实测值其结果与预测值极近。


向日葵未成熟胚培养中不定芽的发生
《华北农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向日葵未成熟胚培养中不定芽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向日葵子叶(?)未成熟胚再生不定芽的能力很强,下胚轴较子叶容易产生不定芽;基因型和培养基是影响不定芽再生频率的重要因子.基因型不同,其不定芽的再生频率差异很大.本实验中大多数基因型都能诱导出不定芽.再生频率在40%以上.最高的达91%.自交系、杂一代和保持系的再生频率高于普通品种.培养基中高含量蔗糖及适宜的6—BA含量有利于不定芽的发生.由不定芽培育出的绿苗在温室条件下,大部分可以正常开花结实.


改造的钢丝折叠式粘虫幼虫调查器
《植保技术与推广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粘虫是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春小麦最重要的一种害虫。由于地力、作物密度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粘虫幼虫的发生密度差异很大。我们1991年调查,小麦田幼虫最少每平方米为9头,最多为85头;1992年最少2头,最多17头。都有部分地块需要药剂防治。只有掌握每块地的幼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才能确定是否用药和用药日期。所以在粘虫发生期


胡萝卜化学除草试验初报
《蔬菜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胡萝卜出苗缓慢,播期和苗期正是杂草旺盛生长期.尤其土壤水肥条件好的蔬菜田,往往施用大量未腐熟有机肥,其中含有较多草籽,一旦条件适宜,杂草不但生长快,而且密度大,很容易造成草荒,严重者甚至毁种. 本试验的目的是在胡萝卜出土及幼苗期,应用不同的化学除草剂进行田间除草试验,筛选出适宜除草剂,以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草地资源价值与价格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
《中国草地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了草地(草原)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法律特性,特别是它的有用性与紧缺性,并提出了草地资源不仅具有劳动价值、而且未经劳动参与和市场交换的天然草地资源也具有价值的新观点;同时还根据马克思的地租论,提出了草地资源定价公式,计算出了草地等级价格,为内蒙古自治区草牧场有偿使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草地(草原)资源价值观 定价公式 草地等级价格矩阵


雄性不育和可育大麦花药和花粉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大麦雄性不育和可育花药形态和花粉发育进行了细胞胚胎学比较研究,结论如下: 1.可育和不育大麦的花药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主要在于不育花药基部成为戟形,且开花时花药变得瘦小。 2.可育大麦的花粉发育类同于一般的禾本科植物。而不育花粉不能发育到二核期,并很快解体形成“无花粉型”花粉;其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有几种异常现象:(1)早期发生异常;(2)绒毡层过早退化;(3)属绒毡层解体较晚者,小孢子能发育到二细胞阶段,但形态扭曲,内含物贫乏。 3.可育的药壁发育正常同于单子叶型,直到2细胞花粉粒时期绒毡层才全部退化。而雄性不育药壁发育异常,主要体现在绒毡层早期退化或药壁分化不完全。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及数学模型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优化分析与数学模拟,确定了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为亩播量18~23kg,施N20~23kg,施P_2O_510~13kg。同时还明确了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亩产量与氮磷和播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在增施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密度呈下降的趋势。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杂志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简写为IB)是鸡的一种急性、具有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由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简写为IBV)的感染而引起。主要引起呼吸、生殖和消化各系统病变,此外,引起雏鸡肾炎—肾变病的报道也甚多,尤其是在澳大


苏尼特白驼选育研究的进展
《畜牧与兽医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八十年代以来,国内逐步将驼绒用作毛纺原料先后纺制成驼绒衫、驼绒呢和驼绒毛毯等商品,由于驼绒组织结构特殊,其纺织产品具有轻柔、丰厚、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