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Sentinel-2与GF-6 WFV数据的花生种植面积提取差异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基于Sentinel-2与GF-6 WFV数据对花生种植面积提取的差异,以许昌市榆林乡为研究区域,选取Sentinel-2和GF-6 WFV遥感数据相同波段,采用K邻近法和最大似然法提取花生种植面积,基于样本点构建混淆矩阵进行精度验证,并结合地面样方实测数据,比较对花生种植面积提取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2种分类方法对2种数据源的花生种植面积提取效果均可满足实际需要,制图精度均大于85%,用户精度均大于80%,相对误差均小于10%。提取结果显示,花生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和东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面积较少且分布零星。通过对比发现,采用面向对象的K邻近法能更好地避免复杂地物类型区像元错分及漏分问题,其总体精度、Kappa系数以及花生种植面积的制图精度、用户精度和面积相对误差等参数均优于传统基于像元的最大似然法。在同数据源不同分类方法时,2种数据源利用K邻近法的分类精度均高于最大似然法。说明面向对象的K邻近法可充分利用地物光谱特征及纹理特征,比基于像元的最大似然法取得更高精度的提取结果。在同方法不同数据源时,利用最大似然法对Sentinel-2花生种植面积的提取精度低于GF-6 WFV,利用K邻近法对Sentinel-2花生种植面积的提取精度高于GF-6 WFV。综上,由于Sentinel-2 10 m融合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高于16 m的GF-6 WFV,对细节的表达效果更佳,更适合用于提取种植结构复杂的小尺度区域。
关键词: Sentinel-2 GF-6 WFV 最大似然法 K邻近法 花生 面积提取 差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储藏条件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1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储藏条件对花生品质的影响,探讨延长花生贮藏期的最佳储藏方式.方法 以豫花15为研究材料,探讨在3个温度(15、25、40℃)以及3种储藏方式(常规、充气、真空)下,花生品质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3种储藏方式的优劣排序为气调>真空>常规.酸价受储藏方式、温度、储藏时间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过氧化值与温度和储藏时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油亚比含量在储藏第6个月与前3个月相比差异显著(P<0.05),储藏方式和储藏温度对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不同储藏条件下对花生储藏品质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储藏时间、储藏温度、储藏方式.最佳的储藏方式为气调储藏.
关键词: 花生;储藏条件;储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全基因组测序及主要保护性抗原氨基酸变异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的2株PRV(HeNLH/2017和HeNZM/2017)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和主要保护性抗原的遗传变异情况.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PRV基因组全长约为143 kb,GC含量约为73.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PRV毒株与Bartha株、我国早期流行毒株Ea和Fa株以及2011年以来流行的变异毒株(HeN1和HN1201)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28%~95.37%、98.70%~98.80%和98.90%~99.42%.系统进化树显示,2株PRV分离株均属于基因2.2亚型(Genotype 2.2),且与变异毒株遗传关系更近.PRV主要抗原gB、gC和gD蛋白的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与Bartha株相比,2株PRV分离株以及我国其他PRV流行毒株均发生了广泛的氨基酸变异,且有gB 75SPG77的缺失、gC 63AAASTPA69和gD 278S/RPRP281的插入;与我国早期流行毒株Ea和Fa相比,2株PRV分离株以及我国2011年以来流行的变异毒株的gB、gC和gD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仅在个别位点发生了突变.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基因组测序;同源性分析;遗传进化;氨基酸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西区域苹果乔砧栽培技术规范
《北方果树 》 2021
摘要:豫西主要包括三门峡市和洛阳市西部,苹果总面积13.1万hm2,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其中乔砧栽培占比80%以上,为本区域主要栽培模式。目前,在乔砧栽培中,还普遍存在品种选择配置不合理,新品种应用更新缓慢;建园不规范;肥水管理不科学,浪费大;树形选择培养不标准,后期易郁闭;花果管理不规范,果实采收不规范……近年来虽然矮砧栽培成为主推技术,但该区域部分处于丘陵山区的高海拔苹果园,灌溉条件不理想,采用矮砧栽培会影响树体生长发育,其生产潜能不能充分发挥,而采用乔砧栽培其安全性和丰产性相对更有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地区小果型西瓜早春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 2021
摘要:近年来,早春大棚小果型西瓜种植效益较高,在河南东部、北部地区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该文从大棚准备、品种选择及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小果型西瓜早春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条件下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设置不施肥(CK)、仅施化肥(F100%)、60%化肥分别与15 000、22 500、30 000、37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依次为F60%+GM1、F60%+GM2、F60%+GM3、F60%+GM4)6个长期定位试验处理,研究土壤持水供水能力、容重、孔隙度、团聚性、土壤养分、水稻产量等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与CK相比,60%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使土壤容重降低9.8%~15.6%,F100%处理无变化;总孔隙度与容重相反,有效孔隙占比变化趋势为:CK≤F100%、F60%+GM4、F60%+GM3、F60%+GM2≤F60%+GM1;持水供水能力表现为F60%+GM1、F60%+GM3≥F60%+GM4、F60%+GM2≥F100%≥CK;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施紫云英处理均显著提高大团聚有机碳含量。(2)与CK相比,5个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相互间无显著差异。(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持水能力与容重、孔隙度、有效孔隙比例、土壤有机碳、大团聚体有机碳、速效氮均显著相关;水稻产量不仅与以上土壤理化特性显著相关,标准回归系数进一步表明,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排序为:速效磷>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容重>有效孔隙比例。综上所述,单施化肥对于土壤物理特性影响没有化肥-紫云英配施效果好,化肥施用量为60%时,紫云英施用量并非越高越好,用量为15 000~30 000 kg/hm2时综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减施 持水能力 土壤容重 孔隙度 团聚性 土壤养分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意农业"开发-以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为例
《现代园艺 》 2021
摘要:阐述了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契机与挑战,依托现有示范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与农业设施,结合创意农业开发,探讨了创意农业项目开展的政策支持、项目意义与效益、主题定位、提升思路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长期减量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影响,以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减量20%和40%化肥分别配施22 500、30 000、37 500、45 000 kg·hm-2紫云英10种施肥模式,研究水稻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水稻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土壤养分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水稻年均产量,减量20%和40%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较CK增产36.81%~40.07%,较单施化肥增产6.27%~8.80%。AMMI模型产量稳定性参数(Di)结果显示,化肥减施20%和40%均以配施45 000 kg·hm-2紫云英处理水稻产量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配施37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处理肥料贡献率较单施化肥提高4.55~6.42个百分点,以减量40%化肥配施37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最高,肥料贡献率与土壤地力贡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K相比,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产量稳定性参数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减施40%化肥配施37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豫南稻区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