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两种模式贮藏过程中菠萝蜜质构特性及理化品质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低温贮藏对菠萝蜜质构特性及理化品质的影响,将两种模式(果苞、果肉)的菠萝蜜在低温(4±1)℃条件下贮藏18 d.以菠萝蜜质构特性(硬度)和理化品质(感官、色泽、单糖、有机酸)为指标,分析两种模式贮藏过程中菠萝蜜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果苞硬度相比原果苞下降幅度为48.21%;果肉硬度相比原果肉下降幅度为51.06%;外观形态上果苞贮藏时间是果肉贮藏时间的一倍,L~*值、容差分析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果苞模式贮藏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期内相对于果肉贮藏模式变化较小;在贮藏期内果苞模式能更好的维持葡萄糖、甘露糖的含量水平,在果糖含量方面果苞与果肉无显著性差异.相比果肉贮藏模式,果苞模式可以延缓苹果酸的下降,而果肉贮藏模式可以将菠萝蜜果肉的柠檬酸维持在较高水平.综上分析,菠萝蜜两种贮藏模式在(4±1)℃低温贮藏条件下,果苞贮藏模式在贮藏期内品质较好.

关键词: 菠萝蜜 低温贮藏 贮藏模式 质构特性 理化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2%噻苯隆可溶液剂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芒果(Mangifera indica L.)享有"热带果王"之美誉,是中国最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噻苯隆(thidiazuron,TDZ)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研究了0.2%噻苯隆可溶液剂提高芒果产量和提升果实品质的效果.[方法]在芒果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不同质量分数(1.67、2.50、3.33、5.00 mg/kg)的0.2%噻苯隆可溶液剂,测定其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喷施0.2%噻苯隆可溶液剂芒果单株产量增加44.92%~55.60%,果实质量增加43.63%~53.04%,果实横径增大7.52%~9.83%,果实纵径增大27.53%~33.28%,果肉可溶性物含量增加5.66%~8.12%,维生素C含量增加10.66%~14.04%,含糖量增加6.71%~14.20%,可滴定酸含量下降10.39%~18.42%.与对照药剂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比较,果实产量、质量和果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均远远超过农业农村部鲜芒果优等品标准.[结论]0.2%噻苯隆可溶液剂对芒果产量及品质有显著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当药液剂量达到3.33 mg/kg时,芒果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与最大值无显著差异,因此推荐生产中使用0.2%噻苯隆可溶液剂的适宜浓度为2.50~3.33 mg/kg.

关键词: 噻苯隆 芒果 产量 果形指数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酸碱度、空气湿度对菠萝心腐病发生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加湿器和石灰人工制造不同的空气湿度、土壤pH环境,研究了菠萝心腐病在不同空气湿度、土壤pH水平下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菠萝心腐病在空气相对湿度50%~100%范围内均可发病.其中,叶片接菌处无棉花保湿时RH 90%~100%条件下接菌5 d后病斑扩展至叶片边缘,6 d后发病率为100%;RH 70%~90%条件下接菌6 d后开始出现叶片软腐,发病率为93%;而RH 50%~70%条件下接菌后6 d病斑仍局限在叶片中部,发病率为63%.叶片接菌处有棉花保湿时,菠萝心腐病更加容易发病,但不同空气湿度下菠萝心腐病发病差异不明显.土壤酸碱度对菠萝心腐病发生的影响有差异.室内盆栽人工接菌后7、14d,碱性土壤(pH=8.46)菠萝心腐病发病率分别为68%、95%,而对照(土壤pH 5.93)发病率分别为25%和40%;大田自然条件下酸性土壤地块(土壤pH 5.64),在8~10月菠萝心腐病自然发病率为1.79%~2.84%,高于拌施石灰的地块(pH=7.78)自然发病率(0.57%~1.12%).

关键词: 菠萝心腐病 烟草疫霉 酸碱度 空气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椰枣种质资源果实糖酸组分和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生长于巴基斯坦和海南不同椰枣品种和资源果实品质性状,以期了解生长于巴基斯坦和海南椰枣果实品质的差异性,为今后引种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收集于巴基斯坦4个不同椰枣品种和收集于海南2份不同椰枣种质资源的成熟期的椰枣鲜果为试验材料,考察其果实的单果鲜重、果长、果宽、含水量、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含量、必须营养元素含量,比较椰枣果实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4个巴基斯坦椰枣品种果实的单果鲜重显著大于2份海南椰枣果实的单果鲜重,其中2个巴基斯坦椰枣品种果实的果长和果宽均显著大于海南椰枣果实的果长和果宽.生长于巴基斯坦的H椰枣果实中糖组分中的木糖、果糖、山梨糖、葡萄糖、甘露糖、蔗糖含量和酸组分中的烟酸、丝氨酸和苹果酸含量均相对较高.2份海南椰枣果实中的镁含量显著大于4个巴基斯坦椰枣品种,不同椰枣果实中的其他营养元素含量虽具有差异性,但是钾含量均最高.巴基斯坦的D、A品种和海南的R、Y亲缘关系较近,而与H、M品种关系较远.[结论]巴基斯坦椰枣品种和海南的椰枣种质资源果在果实性状、糖酸组分、营养元素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本研究了解了生长于巴基斯坦和海南椰枣果实品质差异性,为今后有目的引种试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椰枣果 糖含量 酸含量 营养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典型农林废弃物生物炭特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料和裂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属性的重要因子.选取海南椰壳、香蕉假茎、橡胶树枝等9种典型原料,分析其在3个温度下(300、500、700℃)真空裂解制备的生物炭属性及其内在关联,结果显示:(1)生物炭pH、碳氢比、比表面积和磷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产率、氢和硫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碳氮含量、电导率以及钾、钙、镁、阳离子交换量等因原料不同随温度升高变化不一致;重金属含量都不超标.(2)生物炭中碳含量、碳氮比以及磷、钾、钙、镁含量与原料属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原料中钾含量是影响生物炭pH、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的重要因素.(3)综合考虑产率、含碳量、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量以及矿质元素等性质,蘑菇渣、椰子壳和香蕉茎生物炭表现最好,本研究可为我国热带地区筛选适宜生物炭原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原材料 温度 热带地区 生物炭 属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炭疽病菌漆酶基因Cglac3序列特征及其在两个侵染相关基因突变体中的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运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了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Cglac3漆酶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在侵染过程、漆酶基因LAC1突变体、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突变体中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杧果炭疽病菌漆酶Cglac3基因大小为1842 bp,含3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56、51、58 bp.Cglac3开放读码框编码55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61.38 kDa,等电点(PI)为4.50.与未侵染对照0 h的表达量相比,Cglac3在6 h孢子萌发形成附着胞时表达量迅速升高,在12 h侵入寄主后达到最高,之后在菌丝扩展、叶片显症过程中出现波动,但均远高于0 h的表达量,显示Cglac3在侵染的不同阶段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胶孢炭疽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与野生型相比,Cglac3表达量在杧果炭疽病菌漆酶基因LAC1敲除突变体中下降了74%,在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敲除突变体中下降了56%;在CgCBH1缺失敲除突变体中,LAC1的表达下降了68%,与Cglac3的表现趋势一致,说明Cglac3的表达受LAC1调控,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也会影响Cglac3和LAC1的表达.

关键词: 杧果 漆酶 Cglac3基因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碎对咖啡果皮理化性质、结构及吸附能力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咖啡果皮为原料,对其进行传统粉碎和超微粉碎,分别得到不同粒度的咖啡果皮粉.通过测定不同粒度粉体的持水性、膨胀性、持油性、溶解性和阳离子交换能力表明,随着粒度的减小,粉体的物理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膨胀性和溶解性显著增加,分别从3.86 mL/g增加到6.14 mL/g、13.23%增加到44.50%;通过测定不同粒度粉体的吸附性能表明,随着粒度的减小,粉体对葡萄糖、胆固醇和亚硝酸盐的吸附能力增强,且超微粉与传统粉间差异显著,超微粉对三者的吸附能力分别为42.42 mg/g、29.34 mg/g、224.56μg/g,吸附率分别为63.04%、67.38%、75.91%;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显著降低粉体粒度,但对粉体结构组成无显著改变.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赋予咖啡果皮更好的加工和功能特性,下一步可考虑作为新的食品加工配料资源,提高咖啡副产物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咖啡果皮 超微粉碎 理化性质 吸附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HSF7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木薯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MeHSF7并分析其在抗逆响应和采后生理性变质(PPD)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MeHSF7基因在响应干旱胁迫及延缓生理性变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同源克隆从木薯叶片克隆MeHSF7基因,对其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在干旱和脱落酸(ABA)处理下及PPD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的MeHSF7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206 bp,编码401个氨基酸残基,与参考序列(Manes.02G087400.1)仅存在2个碱基差异,位于第2染色体上,含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MeHSF7蛋白理论分子量46.1 kD,理论等电点(pI)5.95,为不稳定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无跨膜区域,含有HSF蛋白的保守结构域DBD(DNA结合功能域)、HR-A Core和HR-B Core,属于HSFA亚家族,与橡胶树和麻疯树HS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79.20%和64.95%,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与橡胶树HSF蛋白聚在同一小分支,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MeHSF7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较低,但不同组织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松散性胚性愈伤组织、分化胚组织、须根和根顶端分生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叶柄中的表达水平最低.MeHSF7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ABA响应元件(ABRE)、干旱诱导元件(MBS)和光响应元件(ACE、Box 4)等.干旱处理下,MeHSF7基因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在处理7 d后达峰值;在ABA处理下,处理5和7 d后MeHSF7基因表达量较处理0和3 d后明显上调,尤其在处理5 d后达峰值,表明MeHSF7基因表达受干旱和ABA处理的诱导.在木薯块根的PPD过程中,MeHSF7基因表达量随暗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处理6、12和48 h的表达量分别是处理0 h的2.1、2.2和3.2倍.[结论]MeHSF7基因可能在转录水平通过依赖于ABA信号通路的途径响应干旱胁迫及木薯块根的氧化胁迫,可作为候选基因用于研究其在木薯抗逆和采后储存中的调控功能.

关键词: 木薯 热激转录因子(HSF) MeHSF7基因 克隆 干旱胁迫 采后生理性变质(PPD)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叶梗重组方材制备工艺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油棕叶梗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重组方材密度、施胶量、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性能的影响较大,密度和施胶量越大,重组方材力学性能越好;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综合考虑确定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较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密度0.7 g/cm~3,施胶量12%,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40 min;较优工艺条件下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弹性模量为7 185 MPa,静曲强度为68.7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35 MPa,内结合强度为0.21 MPa.密度为0.7 g/cm~3的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顺纹抗压强度高于了杉木的性能.

关键词: 油棕叶梗 重组方材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茎植物甾醇对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稳定性以及释放性能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火龙果茎植物甾醇(pitaya stem phytosterol,PSP)对姜黄素纳米脂质体(curcumin-nanoliposomes,NLs-Cur)的稳定性、膜性质以及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Zeta电位和不稳定指数评价加入PSP的NLs-Cur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随着PSP含量的增加,植物甾醇姜黄素纳米脂质体(curcumin-phytosterol nanoliposomes,PNLs-Cur)的平均粒径以及PDI显著增大.稳定性实验表明,PNLs-Cur相比NLs-Cur在同等的pH值、离子条件下稳定性更强,且在80℃条件下放置1 h,PNLs-Cur较NLs-Cur的姜黄素保留率更高,PNLs-Cur和NLs-Cur的姜黄素保留率分别为61.25%和57.48%.体外释放结果表明,72 h内,PNLs-Cur与NLs-Cur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50.08%和63.64%,PSP的存在使得姜黄素在纳米脂质体中释放更加缓慢.

关键词: 姜黄素 火龙果茎 植物甾醇 纳米脂质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