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为新时期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热带作物学报》创刊40周年序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HSF18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木薯中克隆得到一个HSF家族基因,命名为McHSF18,对其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域和进化关系、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867 bp,编码289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31.67 kDa,等电点为5.90.对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表明McHSF18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橡胶树和麻疯树中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木薯11个组织的表达数据表明McHSF18基因在根相关组织中都有高表达.另外,McHSF18基因的表达能被干旱和ABA处理显著诱导.在木薯块根的采后生理性变质过程中McHSF18基因的表达也被显著诱导.[结论]McHSF18基因可能在转录水平参与ABA介导的木薯干旱胁迫响应和木薯块根的采后生理性变质,可作为候选基因进一步研究其在木薯抗逆和采后储存中的功能.

关键词: 热激转录因子 MeHSF18 非生物胁迫 采后生理性变质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设单位提升工程预结算审核质量对策研究

建筑经济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建设单位角度,研究影响工程预结算编制质量的因素,从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图纸管理、把握预结算审核要点等方面提出建设单位提升工程预结算审核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建设单位 工程预结算审核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油预处理蔗渣的木质素分离提取及结构表征

化工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油分别对甘蔗渣进行常压甘油自催化(AGO)预处理和常压甘油碱催化(al-AGO)预处理.利用酸沉法分别从预处理液中得到自催化甘油木质素(AGOL)和碱催化甘油木质素(al-AGOL).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木质素提取工艺为转速8000r/min、离心时间15min、甘油混合液pH为3、甘油混合液浓度10%,在该条件下木质素AGOL和al-AGOL提取率分别达到72%和76%.采用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紫外光谱(UV)、凝胶色谱(GPC)、核磁共振1H谱、热重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提取得到的木质素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从甘蔗渣中提取的球磨甘蔗木质素(MBL)、AGOL和al-AGOL主要呈现出球形特征;AGOL和al-AGOL具有相似的活性特点,与MBL相比,AGOL和al-AGOL的分子量更小、分布更窄、均一性更好,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更高,有望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

关键词: 甘油预处理 木质素 组分分离 组成结构分析表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小球藻伴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与海洋微藻存在同一系统并且能促进海洋微藻生长的菌株,本研究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sp. HN11)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株伴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比来鉴定该细菌,并筛选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藻菌共生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小球藻的细胞密度.结果表明:该小球藻伴生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富含类胡萝卜素;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Microbacterium sp.相似性为99%,表明该菌株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藻-菌(10∶1)共培养7 d后,小球藻细胞密度是对照无菌藻的1.64倍,Chla和Chlb含量分别是对照无菌藻的1.55和1.7倍,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对实验室条件下小球藻与伴生菌株的共生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大规模商业化培养小球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微杆菌属 小球藻 伴生菌 藻-菌共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对黄色樱桃番茄果实风味物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嫁接对黄色樱桃番茄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个黄色樱桃番茄品种实生苗和嫁接苗果实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蓉S含有5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种特有成分;黄蓉J含有5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种特有成分.金露露S含有4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4种特有成分,其中1-硝基-3-甲基丁烷为主要风味物质;金露露J含有5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5种特有成分,其中庚醛、苯乙腈、1-硝基-2-苯乙烷、β-紫罗兰酮为主要风味物质.黄星S含有5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7种特有成分,其中苯乙醛、苯乙腈和1-硝基-2-苯乙烷为主要风味物质;黄星J含有6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0种特有成分,其中愈创木酚为主要风味物质.综合比较3个黄色樱桃番茄品种实生苗与嫁接苗发现,嫁接显著影响果实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与实生苗相比,嫁接苗果实中2-甲基-1-丁醇的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β-紫罗兰酮、E-2-庚烯醛和Z-4-癸烯醛的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番茄果实风味代谢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黄色樱桃番茄 嫁接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我国热带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国际公认和传统约定两个维度,对世界热带地区和中国热带地区进行界定,并提出了热带农业的定义.系统阐明了我国热带农业的特点与优势、发展历程与成效,深入研判了我国热带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热带农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外交、服务国家安全、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五服务”发展战略定位,明确了新时期我国热带农业发展三大重点任务,即:打造热带农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现代热带农业产业,提升热带农业国际合作水平.

关键词: 热带农业 战略定位 重点任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若虫的室内捕食作用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sexmaculata对黄胸蓟马Thrips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生物防治潜能.[方法]室内系统研究六斑月瓢虫不同虫态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自身密度和种内干扰反应.[结果]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与成虫分别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能力(a′/Th)较强,分别为578.04头和1 852.80头,捕食上限(1/Th)最大,分别为400.00头/d和2 000.00头/d.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的捕食量与黄胸蓟马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六斑月瓢虫高龄若虫与成虫对黄胸蓟马表现出较高的寻找效应.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的捕食作用存在种内干扰反应,具体表现为天敌昆虫密度与其对黄胸蓟马的捕食率呈现负相关,该干扰反应符合Hassell模型方程.[结论]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若虫具有较强的的生物防治潜能,所获结果为蓟马类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黄胸蓟马 捕食作用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露兜不同叶位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露兜(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不同叶位叶片组织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揭示不同叶位挥发性成分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香露兜8个不同叶位叶片挥发性成分由呋喃酮类、吡咯类、呋喃类等10类21种物质组成,3-甲基-2(5H)-呋喃酮、新植二烯、2-乙酰-1-吡咯啉、叶绿醇、2,3-二氢苯并呋喃、2,4-二叔丁基酚、羟基丙酮、棕榈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9种共有物质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特征挥发性物质2-乙酰-1-吡咯啉平均含量为(94.00?36.66)μg/g,倒5叶位含量最高(122.99±3.48)μg/g,倒1至倒8叶位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1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3-甲基-2(5H)-呋喃酮、棕榈酸乙酯和甲酸庚酯,倒2、3和4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丁基-1-辛醇、3-甲基-2(5H)-呋喃酮、2-乙酰-1-吡咯啉、2,3-二氢苯并呋喃、新植二烯、角鲨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2,4-二叔丁基酚,倒5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乙酰-1-吡咯啉、2,3-二氢苯并呋喃和角鲨烯;倒6、7、8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角鲨烯、新植二烯、2-乙酰-1-吡咯啉和羟基丙酮.香露兜不同叶位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将为其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露兜 叶位 挥发性成分 2-乙酰-1-吡咯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面包果淀粉的酶法提取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酶法提取面包果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中性蛋白酶法提取面包果淀粉,探讨了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四个因素对面包果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面包果淀粉的提取工艺.结果 表明:面包果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 g/mL,酶解温度62℃,酶解时间6h,加酶量0.13%.在最佳条件下,面包果淀粉的提取率理论值为69.66%,实际验证值为69.97%,拟合模型与实际验证吻合.中性蛋白酶法是一种高效提取面包果淀粉的方法,具有应用于面包果淀粉工业提取的潜力.

关键词: 面包果 淀粉 提取 响应面法 中性蛋白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