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复合凝聚法制备绿咖啡油微胶囊及其性能

食品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以明胶分别与阿拉伯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合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绿咖啡油微胶囊,研究了3种壁材组合对绿咖啡油微胶囊水分、形态、产率、包埋率、粒径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壁材组合下空囊及绿咖啡油微胶囊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球状、结构完整且分散均匀,产率达到90.0%以上,包埋率达到85.0%以上,但其壁材利用率不同,明胶/果胶组合最高(76.6%).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明胶和阴离子多糖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等物理作用形成的,而非通过化学相互作用联接的,绿咖啡油包埋过程中未与壁材发生化学反应.明胶及复聚物红外光谱图中蛋白质酰胺I带的拟合分析表明,复聚物中β-折叠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均相对减少,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相对增加.热重分析表明,复聚物的热稳定性与壁材热稳定性相关,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复聚物的热稳定性最好,通过包埋显著提高了绿咖啡油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绿咖啡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明胶 多糖 绿咖啡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香蕉中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香蕉中的残留,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香蕉中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方法.以1%乙酸-乙腈(V/V)为提取溶剂,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以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EC-C18柱为分离色谱柱,甲醇和5 mmol/L乙酸铵-0.1%甲酸缓冲溶液为流动相,0.25 mL/min的流速梯度洗脱,10 min内可实现8种目标待测物分离.8种目标待测物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5.0~10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LODs)范围为0.03~0.6μg/kg,定量限范围为0.10~2.0μg/kg.在10、20、100μg/kg 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73.5%~107.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1%.本方法简便、快速、便捷、灵敏、准确,适用于香蕉中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测定.本方法的建立可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其他果蔬中的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QuEChERS 植物生长调节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香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主栽杧果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州主栽杧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特性,分析了'金煌杧'贵妃杧'玉文杧'桂七杧'红玉杧'5个主栽杧果品种果实的12个品质指标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5个杧果品种的平均单果重在380~898 g,果形指数在1.60~2.14,可食率72.10%~77.74%,水分含量82.06%~85.10%,总灰分含量1.30%~1.70%,粗纤维含量在0.90%~1.10%,可溶性糖含量在7.75~13.90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05%~17.10%,总酸含量在0.120~0.233 g/100 g,维生素C含量在0.0018~0.0073 g/100 g,糖酸比在40.26~123.88,固酸比在61.30~153.39;5个杧果品种共检测出50种香气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金煌杧'贵妃杧'玉文杧'桂七杧'红玉杧'分别检测出香气组分14种、14种、21种、21种、16种,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达56.34%、73.95%、82.47%、97.32%、64.16%.5个杧果品种的香味均以松木香味为主,略带青香、苹果香和柠檬香等香味.

关键词: 杧果 品质 气–质联用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表达玉米转录因子ZmWRKY101基因提高拟南芥植株的耐盐力

植物生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逆境胁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非生物胁迫诱导的玉米转录组数据库,鉴定了1个WRKY基因,该基因含有855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编码285个氨基酸,在C端含有1个保守的WRKYGQK结构域和锌指结构,属于第II组WRKY转录因子,命名为ZmWRKY101.烟草叶表皮细胞亚细胞定位显示, ZmWRKY10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定量表达分析表明, ZmWRKY101在玉米的根、叶和雄穗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在花丝和胚中表达水平最低.PEG、NaCl和ABA处理能够显著诱导ZmWRKY101的表达水平,其中NaCl诱导上调了17.6倍;而低温处理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在拟南芥中过表达ZmWRKY101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抗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继而改进植株的耐盐性.上述结果表明, ZmWRKY101基因通过改进抗氧化系统参与对盐胁迫的信号转导.

关键词: WRKY 亚细胞定位 非生物胁迫 转基因植物 盐拮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百香果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贵州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广西是我国百香果第一大主产区,百香果产业在当地扶贫脱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广西百香果产业稳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对广西百香果发展总体情况及其产业主要扶贫模式的分析,指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种苗繁育水平、推进百香果深加工业发展、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市场及品牌培育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百香果 产业现状 精准扶贫 对策 广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澳洲坚果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澳洲坚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随机扩增序列SNP多态性及甲基化多态性技术对45份澳洲坚果种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其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结果 表明,种质测序中SNPs数量有427 736个,插入或缺失(indels)数量有26 055个,SNPs中发生转换概率与发生颠换概率的比值ts/tv为0.77,1 st ALT为0.79;单一序列中SNPs占3.5%,ts/tv为0.71,indels占3.5%.群体结构分析将45份澳洲坚果种质分为4类群,类群分别用红色、荧光绿色、蓝色和紫色表示.4个类群间基因交流密切,可根据条带颜色的比例判断类群.第1类群有2份种质,第2类群有1份种质,第3类群有4份种质,第4类群有38份种质,利用UPGMA法得到的聚类结果,同样表明45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存在很多品系,本研究结果为澳洲坚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澳洲坚果 遗传多样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橡胶树南美叶疫病入侵中国的风险预测

生态学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发生发展,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发生显著变化.橡胶树南美叶疫病作为我国橡胶树重要的检疫对象之一,预测其发生风险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基准时段(1970-2000年)和未来(2041-2080年)的全球生物气候、地形数据以及橡胶树南美叶疫病地理分布信息,基于MaxEnt模型模拟基准时段和未来橡胶树南美叶疫病适生区分布,预测该病入侵我国的风险.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96和0.95,模拟精度较高;贡献率排名前三的主导环境因子是平均气温年较差、温度季节变化、最冷季平均温度;基准时段全球橡胶树南美叶疫病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北部、北美洲南部、非洲中西部、亚洲南部、太平洋岛国等地区;从基准时段到未来,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中、高适生区分别有向东南、中间、东北和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入侵我国风险较高区域为海南岛东北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部分地区、广东省南部部分地区,高风险区域面积随着气候变化先增加后减少,高值中心有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橡胶树南美叶疫病的检疫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南美叶疫病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环境因子 适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枝黄蝉乙醇提取物中抑制胡椒瘟病菌活性成分研究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硬枝黄蝉Allemanda nerii olia Hook.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采用减压柱层析、薄层色谱等对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以胡椒瘟病菌Ph ytophthora capsici为供试病原菌,测定了不同馏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表明,石油醚萃取组分(AN-LS1)、氯仿萃取组分(AN-LS2)、乙酸乙酯萃取组分(AN-LS3)对胡椒瘟病菌均具有一定抑菌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9.59%、66.73%和15.10%.对3种萃取组分采用活性跟踪分离,发现馏分AN-LS1-05、AN-LS1-06、AN-LS2-03、AN-LS2-04、AN-LS2-05、AN-LS3-02、AN-LS3-03对胡椒瘟病菌抑制率达到了100%,馏分AN-LS2-06、AN-LS2-07和AN-LS3-04抑制率达到了80%.对各馏分进一步分离最终得到AN-LS1-05-04、AN-LS1-07-07、AN-LS2-04-04、AN-LS2-06-05-06、AN-LS3-04-06等16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

关键词: 硬枝黄蝉 胡椒瘟病菌 抑菌活性 馏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番莲研究进展

中国南方果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近几年西番莲的种质资源与育种、栽培现状、营养成分、功能活性成分及其功效和加工利用状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在品种选育、田间种植技术、功能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和采后的保鲜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的方向,为西番莲的深度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番莲 种质资源 育种 栽培现状 营养成分 功能活性成分 加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HSF8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木薯HSF家族基因,命名为MeHSF8.通过对MeHSF8基因进行分析显示,它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083 bp,蛋白质分子量为41.6 kD,总共编码360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pI为4.6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eHSF8的序列与橡胶树和蓖麻中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MeHSF8在木薯11个组织中都有高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最高.MeHSF8基因的启动子元件分析显示含有干旱诱导元件(MBS)、ABA响应元件(ABRE)和光响应元件(G-Box,Box 4)等,而MeHSF8基因的表达也能被干旱和ABA处理显著诱导.在木薯块茎的采后生理性变质过程中MeHSF8基因的表达也被显著诱导.这些结果表明,MeHSF8基因可能在转录水平参与ABA介导的木薯干旱胁迫响应和木薯块茎的采后生理性变质,可作为候选基因进一步研究其在木薯抗逆和采后储存中的功能.

关键词: 热激转录因子 MeHSF8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