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复合诱变野生酵母ZZ-46选育高产油脂菌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能利用葡萄糖/木糖混合糖液的高产油脂菌种,以野生酵母菌株Trichosporon dermatis ZZ-46为出发菌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硫酸二乙酯(diethyl sulfate,DES)复合诱变,并分别以浅蓝菌素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分别为筛选因子结合尼罗红荧光染色进行高通量筛选,最终选育出1株高产菌株L7.该菌以混合糖为碳源进行摇瓶复筛后,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分别达到22.7 g/L、11.4 g/L和50.5%,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2.6%、33.2%和7.8%;且该菌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脂肪酸组成与出发菌相同,与植物油相似.结果 表明,该菌具有较好利用混合糖液生产生物柴油的潜力.

关键词: 油脂酵母Trichosporon dermatis L7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硫酸二乙酯 微生物油脂 诱变选育 混合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纳米金/聚赖氨酸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免疫传感器对双酚A的灵敏检测

分析测试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采用一次性丝网印刷碳电极为基底,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聚L-赖氨酸/纳米金修饰电极,构建了双酚A(BPA)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果表明,当抗原和第一抗体的稀释倍数为1 000倍,第一抗体的孵育时间为60 min,电化学检测环境的pH值为7.4时,BPA浓度在1~250 ng/mL范围内与还原峰电流值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2)为0.993,检出限为0.85 ng/mL.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现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为98.3%~104%,说明BPA免疫传感器对实际水样中双酚A的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纳米金 聚赖氨酸 丝网印刷电极(SPCE) 免疫传感器 双酚A(BP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复合乳化剂制备山茶油纳米乳液及其性质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山茶油稳定性、减少化学合成乳化剂使用量,本研究主要采用微射流高压均质技术,利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与茶皂素(Tea Saponin,TS)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山茶油纳米乳液.研究了茶皂素与大豆分离蛋白比例、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山茶油质量分数、均质压力对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ζ-电位、浊度等性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山茶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茶皂素与大豆分离蛋白比例为2:1,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山茶油质量分数为10%,均质压力为100 MPa,得到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98.800±1.558)nm,PDI为(0.140 ±0.017),ζ-电位为(-53.600±0.497)mV,浊度为(3661.224±45.996) cm-.透射电镜观测结果表明,山茶油被包埋于复合乳化剂中且均匀分布在乳液体系中.流变特性研究表明,山茶油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稳定性.储存稳定性表明,复合乳化剂稳定的山茶油纳米乳液在4、25、50℃下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茶皂素 复合乳化剂 山茶油 纳米乳液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来酸酐酰化壳聚糖/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橡胶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胶乳共混法,分别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过二硫酸钾(KPS)、偶氮二异丁腈(AIBN)、硫黄体系(VS)为引发剂,制备马来酸酐酰化壳聚糖(MCS)/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试验结果表明:KPS和VS引发的MCS/NR复合材料凝胶较少;VS引发的MCS/N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比过氧化物预硫化MCS/NR复合材料大幅提高;MCS/NR复合材料的亲水性、耐热性能和抗菌性能与NR相比明显提高,有望作为制备医用NR制品的材料.

关键词: 天然胶乳 天然橡胶 马来酸酐酰化壳聚糖 复合材料 引发剂 亲水性 耐热性能 抗菌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相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对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的经验启示,即强化基础支撑、优化资源布局、创新体制机制,进而从功能定位、重点任务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对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提出设想.

关键词: 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 功能定位 重点任务 体制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葛藤覆盖对幼龄橡胶园表层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绿肥覆盖是解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和养分不平衡的有效途径之一,葛藤作为一种常见的豆科绿肥,研究其覆盖对胶园土壤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可为绿肥的应用推广、胶园地力提升和橡胶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海南儋州幼龄胶园中葛藤覆盖4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同区域无葛藤覆盖的幼龄胶园土壤为对照,采集0—10 cm(上层)和10—20 cm(下层)土样,测定了土壤容重、pH、土壤含水量、有机碳、总氮、总磷、总钾、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和6种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β-1,4-葡萄糖苷酶、脲酶、L-亮氨酸氨基肽酶和 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1)与无葛藤覆盖相比,种植葛藤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4.2%~5.9%、9.1%~11.8% 和12.0%~38.1%,上层有机碳和全氮增幅(5.9%、11.8%)高于下层(4.2%、9.1%),而全磷含量上层增幅(12.0%)低于下层(38.1%);上层土壤pH明显提高,而下层土壤pH显著下降;2)种植葛藤显著增加了上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增加幅度分别为同一土层裸地的327.8% 和108.1%,但显著减低了上层土壤蔗糖酶活性(活性下降为裸地的50.8%).种植葛藤对两个土层的土壤 β-1,4-葡萄糖苷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L-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3)种植葛藤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全氮、全钾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全氮、pH、全钾和速效磷均呈显著负相关.裸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脲酶活性与有机碳和速效钾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pH和全钾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pH、全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和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β-1,4-葡萄糖苷酶和 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硝态氮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葛藤覆盖能有效缓解胶园上层土壤酸化,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幼龄胶园0—1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改土增效作用.因此,葛藤覆盖是一种提高幼龄胶园表层土壤熟化和综合肥力水平可行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绿肥覆盖 橡胶园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未来气候变化对海南橡胶树春季物候期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海南岛橡胶树春季物候期(第一蓬叶展叶期和春花期)的影响,以国内外关于橡胶树物候期量化研究和橡胶树观测试验数据为基础,结合作物生长钟模型,建立橡胶树春季物候期模型,开发成计算机软件RubberSP并进行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结合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多模式数据集中的5个大气环流模式(GCMs),分别在RCP2.6、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以1986-2017年为基准时段,预估2020-2099年气候变化对橡胶树春季物候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RubberSP的模拟精度较高,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73~0.87,均方根误差RMSE为3.26~4.15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3.4%~7.4%.BMA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单一GCMs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较好地反映出气温变化趋势;预估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海南岛至21世纪末较基准时段分别升温超过0.3、1.0和2.5℃.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春季物候期出现日序提前,产胶量提高的可能性变大.日序等值线均向西北方向移动,海南岛橡胶树种植最适宜区有向西北方向扩大的可能.第一蓬叶展叶期的空间差异性变大,春花期则略微变小.橡胶树春季物候期在未来3种情景下提前或推迟的变化幅度随RCP情景下升温的幅度而变化,RCP2.6最平缓,RCP8.5最剧烈.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模型 物候期 橡胶树 贝叶斯模型平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组培苗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TM60444和SC9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组培苗根、茎、叶为材料,采用乙醇∶丙酮溶液萃取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两种木薯组培苗根、茎、叶中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都是叶>茎>根;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叶>茎≈根.

关键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类胡萝卜素 定量PCR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番木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番木瓜炭疽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及适宜的防治药剂。【方法】从海南采集番木瓜炭疽病病果,采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分离的炭疽菌中,得到2种强致病菌(代表菌株分别为C1和G1),其中C1菌株与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形态特征相似,G1菌株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形态特征相似。通过采用引物ITS1/ITS4对2个病原菌序列扩增并测序,将2个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C1菌株与辣椒炭疽菌(C.capsici)同源性达到了99%,G1菌株与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的同源性同样达到99%。【结论】500 mg/mL咪鲜胺水分散粒剂对2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平均EC_(50)值仅为0.03μg/mL,其次为300 mg/mL咯菌腈悬浮剂和250 mg/mL丙环唑乳油,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4和0.11μg/mL,确定番木瓜炭疽病主要由辣椒炭疽菌(C.capsici)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引起,500 mg/mL咪鲜胺水分散粒剂、300 mg/mL咯菌腈悬浮剂和250 mg/mL丙环唑乳油对番木瓜炭疽菌抑菌效果好。

关键词: 番木瓜 炭疽病 辣椒炭疽菌 胶孢炭疽菌 鉴定 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自由贸易区(港)背景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策略探析

北方园艺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建设海南自由贸易区(港)政策的提出和国家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海南农产品跨境电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研究对建设海南自由贸易区(港)背景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分析了海南省独特的区位、农产品资源和政策优势,以及省内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最终分别从品牌建设、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体系和人才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建议。

关键词: 海南自由贸易区(港) 农产品跨境电商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