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穴盘育苗辊式同步压穴装置的设计
《农机化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穴盘育苗中,均匀适宜的出苗间距可以减少幼苗间对光、养分等的竞争,保证幼苗健康生长,提高壮苗率,且减少了后续自动育苗移栽操作的夹持损伤。作为育苗环节之一,压穴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播种出苗居中性,关系到最终成苗质量。为实现育苗精准压穴,针对现有辊式压穴装置压穴对中性不稳定造成的穴孔中出苗不居中问题,在对压穴辊运动轨迹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分段辊式同步压穴方式,以提高压穴居中率。同时,考虑压穴滚筒上压穴针粘黏基质清扫不净影响成孔效果和播深现象,设计出直线往复式压穴辊刷土机构,最终设计出相应的辊式同步压穴装置。该压穴装置主要由传送平台、压穴平台、电控系统和平台支架组成,实现了传送平台等间距输送穴盘及压穴辊转动与穴盘前进同步,保证了压穴对中性。基于PLC控制的电控系统可通过触控操作界面启停装置、调节压穴速度和监测压穴作业量,满足实时作业需求。该设计有效地解决了育苗过程中压穴对中性差影响成苗质量的问题,提高了幼苗分选移栽的可操作性,并为后续压穴压穴对种子出苗状况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精量播种监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玉米精播机作业时常会发生导种管堵塞、地轮排种轴机械传动系统故障及种箱排空造成的漏播等现象,基于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一套玉米精量播种监测系统,包括整体结构与排种监测传感器电路,完成了相关参数设置。该系统实现了对玉米精播机的播种量、播种速度、播种面积、地轮转速、排种轴转速、种箱料位及机具升降状态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漏播故障诊断功能,支持对精播机作业数据远程实时监控管理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精量播种监测系统单粒测量精度约为98.8%,能够实现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测及远程监管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洒金柏扦插不定根解剖学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m(吲哚丁酸)∶m(萘乙酸)=1∶1溶液浸泡洒金柏1年生半木质化插穗,研究各处理对洒金柏1年生半木质化插穗扦插的影响,并采用优化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不定根发育过程中插穗的外部形态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80 mg/L的m_(吲哚丁酸):m_(萘乙酸)=1∶1溶液浸泡4 h处理的插穗的生根率最佳,为91.38%。洒金柏扦插不定根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愈伤形成期、诱导期、表达期、伸长期4个连续时期,历时90 d左右。洒金柏不定根原基属于诱生根原基,扦插前插穗内部没有潜伏根原基;愈伤组织是不定根形成、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必须经过诱导才能形成,属于愈伤诱导生根型。不定根原基来源于愈伤组织和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属于多位点发生。
关键词: 洒金柏 扦插 不定根 外部形态 组织结构 吲哚丁酸 萘乙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ndroid平台的变量施肥无线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推动施肥机具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一款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施肥监控APP和施肥执行控制器。施肥监控APP于Android Studio平台开发,主要完成施肥参数设置、目标排肥转速计算和施肥状态的监测和显示,系统作业时APP通过WiFi与施肥执行控制器进行数据交互。施肥执行控制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信号转换模块、排肥驱动器和排肥驱动电机。系统启动后施肥监控APP向施肥执行控制器循环发送控制指令,实现施肥机的控制和作业状态的监控。最后通过试验室试验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得出系统控制排肥驱动电动机的样本标准偏差均值为0.39,系统具备良好的跟随能力,监测车速信号的相对误差为3.164%,车速监测水平较为精确。排肥精确度的准确率平均值为94.65%,说明本系统满足精准施肥要求。本系统实现了手机APP替代施肥控制器主机的功能,用户通过手机安装APP实现精准施肥监控,降低投入成本,为实现精准施肥推广和大数据获取提供借鉴。
关键词: Android Studio 手机APP 精准施肥 控制算法 无线监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骨干自交系对除草剂苯磺隆和甲咪唑烟酸的敏感性差异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培育玉米抗除草剂突变体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受体材料,以7个玉米骨干自交系C92、京724、京2416、B73、郑58、HZ178、178为材料,研究不同自交系对苯磺隆和甲咪唑烟酸的敏感性差异。测定了不同浓度除草剂处理下各自交系的初生根长抑制率、幼苗生长抑制率和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性,结果显示,随着2种除草剂浓度的增加,各自交系的初生根长抑制率和幼苗生长抑制率明显提高,且各自交系的ALS活性存在不同程度下降趋势。7个自交系对2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均为C92>京724>京2416>B73>郑58>HZ178>178,各自交系均对甲咪唑烟酸更敏感。综上所述,自交系C92、京724、京2416相比B73、郑58、178、HZ178对苯磺隆和甲咪唑烟酸更加敏感,适合作为培育抗除草剂突变体的受体材料。
关键词: 玉米 骨干自交系 除草剂 苯磺隆 甲咪唑烟酸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梨实生苗硝态氮和铵态氮利用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梨实生苗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利用特性,以一年生杜梨、豆梨、川梨、木梨为试验材料,采用~(15)NH_4NO_3和NH_4~(15)NO_3分别标记的方法,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4种梨实生苗生长发育、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梨的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均最大,分别为20. 56和29. 21 g,其次是川梨和豆梨,杜梨最小。川梨根系干重最大,为8. 80 g,其次是木梨,二者均显著高于豆梨和杜梨。根系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均以川梨最大,杜梨最小;根系活力以木梨最大,为2. 04 mg·g~(-1)·h~(-1),杜梨最小。4种实生苗标记硝态氮处理各器官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Ndff)均高于标记铵态氮处理;不管是标记硝态氮还是铵态氮,~(15)N分配率均以叶最高,其次是根和茎。4种实生苗对硝态氮的利用率均高于铵态氮,其中木梨对硝态氮的利用率最高,为16. 37%,且显著高于其他3种实生苗;川梨对铵态氮的利用率最高,为7. 92%,但与木梨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杜梨和豆梨。本研究为不同梨实生苗的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营养管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蔡家河流域人工林Crop Science单木提取与缺失检测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北京市延庆区蔡家河流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蔡家河流域平原造林区的高分辨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 5.4的Crop Science工具包分别对阔叶林和针叶试验林样区进行单木提取、缺失单木检测,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rop Science对人工幼林进行单木提取效果较好,总体精度达到94%以上;缺失单木的识别受林木排列规整程度影响较大,排列越规整,提取效果越好。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人工林地单木定位、计数及缺失单木查找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有利于林业管护人员快速获取高精度林木监测信息。
关键词: 北京平原造林 蔡家河流域 人工林 Crop Science 高分辨率影像 单木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动机驱动玉米气吸排种器总线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车速对电动机驱动玉米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动机驱动排种器CAN总线控制系统,采用CAN总线通讯的方法探究系统驱动排种器随车速的变化特性。该系统主要由人机交互设备、排种监测ECU、排种驱动ECU组成,参照ISO 11783协议,对播种机具总线系统进行了设计。以4行气吸式玉米排种器为对象,搭建试验台,对总线控制排种盘转速精度进行了试验。通过总线提取的排种盘转速闭环调控结果得出,排种盘转速位置PID控制调整过程中存在低速调节时间长、超调量大的问题。采用分段PID参数控制的方法,由试验结果将排种盘转速设定值分为低速(15~20 r/min)、中速(20~40 r/min)、高速(40~55 r/min) 3个阶段,分阶段赋予对应闭环调节参数,得出排种盘目标转速在低速阶段时平均响应时间、平均超调量分别为1. 84 s、38. 51%,与位置PID控制相比较,分别降低1. 63 s、34. 41%; 15~55 r/min时平均稳态误差绝对值为0. 97 r/min,标准差为0. 76 r/min,平均稳态误差绝对值减小0. 13 r/min。进行了总线系统落种监测精度试验,设定粒距20 cm,排种盘孔数为26个,车速4~12 km/h时,系统排种监测平均准确率为97. 53%,标准差为0. 48%。采用排种总线系统对车速影响排种器性能进行了试验,风机驱动轴转速为540 r/min,车速范围为4~8 km/h,测得风压范围为-6. 0~-5. 9 k Pa,播种合格指数平均为95. 68%,标准差为2. 29%;车速达到9 km/h时,合格指数降到90%以下,排种器漏播较严重。通过对播种总线系统车速和4行排种驱动电动机实时转速的监测,进行了车速阶跃变化播种系统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车速4~12 km/h、2 km/h间隔递增过程中,系统对排种盘目标转速平均响应时间为2. 00 s,标准差为0. 34 s; 2 km/h间隔递减过程中,系统对排种盘目标转速平均响应时间为1. 83 s,标准差为1. 07 s,表明按照车速阶跃变化,该总线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响应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
《林业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充分考虑影响灾害发生及灾害等级的气象、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实现多因子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和制图,以期为灾前的防控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省西部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油松分布范围,以高程、坡向、坡度、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上一年灾害程度和距离上一年重灾区远近8个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建立加权信息量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将油松的受灾危险性划分为5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实现危险区划制图,并与实际灾害程度监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根据信息量法原理,信息量值越大代表发生灾害的危险性越大。本文计算得到的各因子类别信息量值均与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2)研究区2017年虫灾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建平县北部,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部分地区和建平县与凌源市交汇处,其他地区发生虫灾危险性较低,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吻合。3)最终划分等级中的中低危险区和实际受灾油松失叶率大小对应关系明显,实际成灾油松林地中有90.32%被划分至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结论】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充分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对灾害发生影响程度的差异,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较为准确,具有应用价值,可为大区域的森林病虫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铝酸钴/蜂窝陶瓷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纺织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污水深度处理的臭氧催化氧化效率,采用涂覆法制备铝酸钴(CoAl_2O_4)/蜂窝陶瓷(CH)催化剂,考察涂覆次数、催化剂投加量、焙烧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催化效率的影响,优化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借助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分析催化剂的结构,通过对苯二酚的降解效果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催化机制。结果表明:在涂覆6次、700℃焙烧6 h、Co与Al的量比为0.4∶5的条件下,铝酸钴/蜂窝陶瓷(CoAl_2O_4/CH)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分别达到45.47 m~2/g、0.05 cm~2/g),对苯二酚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4.51%和50.60%;制备的CoAl_2O_4/CH催化剂晶相属于尖晶石结构,蜂窝陶瓷涂层为海绵状结构;CoAl_2O_4/CH催化剂使用5次以上,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应用前景好。
关键词: 铝酸钴/蜂窝陶瓷 催化剂 印染废水 催化氧化 污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