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镀冰衣在保持凡纳滨对虾冻藏过程脂质稳定性的作用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品冻藏过程中脂质变化是引起品质劣化的重要原因,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冻藏过程脂质变化以及冰衣对脂质的影响,将其进行镀冰衣处理后在-20℃冻藏180d,定期取样分析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总脂含量、脂质组成、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冰衣组样品的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呈上升趋势.从冻藏30 d开始,冰衣组的解冻损失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冰衣组冻藏60 d及更长时间的样品,其蒸煮损失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镀冰衣可以提高冻藏凡纳滨对虾的持水能力.冻藏期间,对照组和冰衣组总脂含量变化不大,但脂质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磷脂和甘油三酯含量下降,游离脂肪酸含量上升,胆固醇含量相对稳定.两组样品脂质氧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AV和TBARS在冻藏期间不断上升,POV在冻藏前60d先升高后下降,之后缓慢增加,但冰衣组脂质氧化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镀冰衣有助于保持凡纳滨对虾冻藏过程中脂质的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元评估方法的启东文蛤养殖区重金属风险评价
《海洋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17—2019年3年每年5月对江苏省启东市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养殖区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的调查分析,采用概率生态风险评估法(probabilistic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PERA)评价了水体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QG)评估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短期暴露下,4种重金属的安全阈值(MOS10)均大于1,Cu、Zn、Pb、Cd的浓度对10%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的水体比例分别为50.05%、25.38%、24.01%、19.09%,说明水体中4种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短期潜在生态风险较小,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u>Zn>Pb>Cd.文蛤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较均匀,各站位差异较小.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潜在生物毒性评价结果显示,各站位沉积物均无Cd潜在生物毒性效应,部分站位沉积物偶有Cu、Pb、Zn的潜在生物毒性效应,其中发生Zn的潜在生物毒性效应频繁最高.毒性单位评价(toxic unit,TU)结果表明,沉积物仅有2个站位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生物急性毒性效应,其余站位均无重金属生物急性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氨苯砜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分析测试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氨苯砜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加入D8-氨苯砜内标,经1%氨化乙腈提取,正己烷去脂后,采用MCX阳离子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净化,氮吹浓缩至0.2 mL左右。用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以CAPCELL PAK C18色谱柱(2.0 mm×100 mm,3μm)进行分离,在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电离模式下测定,采用内标法定量。氨苯砜和N-乙酰氨苯砜在0.1~5.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LOD)为0.1μg/kg,定量下限(LOQ)为0.2μg/kg。以不同类型的水产品为空白基质,在0.2、1.0、2.0μg/kg加标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0%~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1%。用该法对药代实验中获得的阳性肌肉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对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离子对信息进行鉴别,鉴定出氨苯砜的代谢产物为N-乙酰氨苯砜。该方法的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能够实现对不同水产品中氨苯砜残留量的准确定性与定量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氨苯砜 N-乙酰氨苯砜 MCX固相萃取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
《淡水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于2017-2019年夏季对其干流和支流黑惠江16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澜沧江小湾库区夏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54种,包括轮虫30种、原生动物10种、枝角类9种和桡足类5种,其干流丰度与生物量均低于支流,轮虫为主要优势种群,其中无节幼体(Naupli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i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长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longiset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是三年共有优势种.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来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0.247、0.049~0.282和0.075~0.2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1.603~2.646、1.022~4.340和0.596~2.680;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分别为0.036~0.107、0.013~0.081和0.022~0.079.综合营养指数(TLI)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采样点达到富营养化程度.综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H、D、J及TLI等多种评价方法分析表明,澜沧江小湾库区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干流澜沧江富营养化程度较支流黑惠江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船倾斜试验现场控制系统设计
《渔业现代化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少小型渔船倾斜试验时船上多余的载重导致试验误差,采用渔船倾斜试验现场控制系统使摆锤数据的读取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精简原来必须在船上采集试验数据的人员数量.现场控制系统的硬件采用内含加速度传感器的摆锤系统进行搭建,软件采用基于C#.NET framework的开发环境结合Access数据库的方式进行研发.介绍了该系统中,船型数据库与摆锤数据库等关键数据库的搭建及系统控制界面的实现方法,并与不采用该现场控制系统而采用2组重力式摆锤的常规倾斜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采用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记录摆锤摆幅,初步计算渔船倾斜角度并导出后续倾斜试验计算所需的数据文件等功能,最终船上试验人员可减少至0人,有效减少试验误差,提高倾斜试验精度.本研究成果可以为渔船倾斜试验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处理对牡蛎中GII.4型诺如病毒的消减控制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诺如病毒(NoVs)是世界范围内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为研究不同压力条件的超高压处理对牡蛎中NoVs消减控制的影响,将GⅡ.4型NoVs分别置于牡蛎消化腺匀浆和PBS缓冲液中,采用压力分别为200,300,400,500 MPa,加压初始温度5℃,保压时间5 min进行处理,并以常压(0.1 MPa)处理为对照组.采用PMAxx-RT-qPCR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超高压处理后的NoVs,评价不同压力对牡蛎消化腺匀浆和PBS缓冲液中GⅡ.4型NoVs的消减效果;测定超高压处理后牡蛎丙二醛含量和蛋白质巯基含量,评价超高压处理对牡蛎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PMAxx可有效区分感染性NoVs;qPCR检测发现经不同压力的超高压处理后,牡蛎消化腺匀浆和缓冲液中NoVs的RNA拷贝数均显著减少,当压力为500 MPa时,牡蛎和缓冲液中的RNA拷贝数减少量分别>3.49 lg(copies/μL)和>3.61 lg(copies/μL),均降至检测限以下;超高压处理对PBS缓冲液中NoVs的消减效果优于牡蛎消化腺匀浆,还可使牡蛎中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然而,改变程度小于热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和石油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海洋湖沼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珠江口是我国重要的河口之一,为了解沉积物微生物在珠江口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珠江口沉积物进行了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探究了沉积物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口上游沉积物总汞、砷、铜、铅、镉、锌和总铬等7类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相对较高;沉积物微生物香农指数变化范围为9.22~10.58,珠江口中游香农指数相对较高;沉积物微生物以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为主,在变形菌门中,以δ变形菌占优势,但珠江口上游的β变形菌相对丰度高于其余区域,而γ变形菌在下游相对较高;从属水平分析,珠江口上游硝化螺旋菌、厌氧绳菌、4-29和厌氧粘细菌相对丰度较高,而珠江口中游和下游分别以LCP-26和脱硫球菌的相对丰度较高.珠江口沉积物微生物组成具有区域分布的特点.珠江口上游微生物受重金属(锌、总汞、总铬、铅和砷)和石油类的影响较大,而中游和下游受pH影响更明显.珠江口沉积物微生物种类丰富,存在大量的参与营养物质循环和污染物降解的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牡蛎和福建牡蛎个体生长模型的构建及比较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牡蛎和福建牡蛎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贝类.为比较分析二者的动态生长情况,实验基于动态能量收支理论(DEB),以连续监测的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为强制因子,通过现场实验、模型调试和文献查阅等方式获取模型参数,利用Python 2.7软件分别构建了桑沟湾长牡蛎、深沪湾福建牡蛎的个体生长模型,并以两种牡蛎的实测生长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①所构建的DEB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长牡蛎、福建牡蛎的个体生长情况(壳高、软组织湿重等),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性显著;②长牡蛎和福建牡蛎的温度耐受上限(TH)、温度耐受下限(TL)、半饱和常数(FH)等参数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海域的理化环境、食物组成及牡蛎的选择性摄食有关;③在模拟周期内,受温度和食物的双重限制,长牡蛎冬季生长缓慢,而福建牡蛎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期间主要受到食物的限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和牡蛎养殖容量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渔业船联网的船载终端系统设计与实现
《渔业现代化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业船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渔业领域的拓展应用,在渔业生产、安全管理以及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中国大部分渔船吨位小、智能化程度低、无法实现渔业船联网的问题,基于渔业船联网多样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渔业船联网的船载终端系统.采用双层嵌套主机设计,实现多种类型传感器的集中接入和处理;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设计,实现数据的压缩和相关数据融合;通过自适应通信切换设计,实现不同海域数据实时传输方式的自动切换;采用基于.NET开发平台和Chromium内核框架进行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实现系统数据的集中处理和传输等功能;通过部署渔业船舶进行海上试验,完成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可支持16路多源传感器的接入和数据处理,通过数据融合可实现78%的数据压缩率,通过4类通信方式可满足全海域的渔业船联网组网要求.研究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备,性能稳定可靠,可为中国渔船智能化改造和渔业船联网构建提供支撑.
关键词: 渔业船联网 渔业大数据 船载终端系统 智能化渔船 海洋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皇竹草粉对草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反应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对照组C)、10%和20%皇竹草粉(P1和P2)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脂肪水平为9%),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g]56d.结果显示,相比C组,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P<0.05);P2组草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草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的草鱼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这2组肝脏的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也显著高于C组(P<0.05);肠道显微结构显示,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肠道的绒毛高度和皱褶深度,降低了肌层厚度(P<0.05);基因表达层面,相比C组,P1和P2组下调了肠道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能增强草鱼幼鱼的生长,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和肠道炎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