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杀虫剂防治棉花伏蚜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
《农药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明确200 g/L吡虫啉SL、200 g/L丁硫克百威EC、50%吡蚜酮WG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开展了3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以200 g/L吡虫啉SL15~45 g a.i./hm2、200 g/L丁硫克百威EC 90~180 g a.i./hm2和50%吡蚜酮WG 60~90 g a.i./hm2剂量叶面喷雾,药后1、7 d防效分别为82.31%~92.02%、77.23%~95.31%、76.67%~91.11%和86.30%~96.71%、86.83%~96.53%、94.87%~98.73%。[结论]200 g/L吡虫啉SL和50%吡蚜酮WG持效期均在7 d以上,200 g/L丁硫克百威EC速效性较强。200 g/L吡虫啉SL、200 g/L丁硫克百威EC和50%吡蚜酮WG的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30~45、135~180、60~75 g a.i./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宝石’李果实发育期间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黑宝石’李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法提取绿熟期、着色期、商熟期和完熟期果实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黑宝石’李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到49种,主要有醇类、醛类、酯类、内酯类、酮类、酸类、酚类,还有少量的烃类和胺类化合物。在果实的不同发育时期,香味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差异较大。醇类主要包括以C6醇类为主的脂肪醇、甾醇以及芳香醇,C6醇类的含量在绿熟期最高,随着果实成熟逐渐降低;甾醇中22,23-二氢-豆甾醇的含量最大,并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醛类物质在‘黑宝石’李果实中含量最高(29.16%),主要包括C6醛类和芳香醛类,前者的变化同C6醇类;芳香醛类苯甲醛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商熟期达到最高(0.40%),到完熟期又下降至0.29%。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主要有乙酸酯和γ-十二内酯,它们到商熟期或完熟期才检测出,含量低于1%。除2,3-二氢-香豆酮和十六酸外,酮类化合物(7种)和酸类化合物(3种)只在完熟期出现。酚类化合物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和二叔丁基对甲酚,其相对含量绿熟期最高,完熟期最低。3-羟基-2-丁酮、苯甲醛、十六酸、反式-肉桂酸、乙酸丁酯、乙酸己酯、γ-十二内酯、22,23-二氢-豆甾醇等成分的相对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初步推断是黑宝石李的主要香气成分,对其香气贡献较大。
关键词: ‘黑宝石’李 果实发育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晋遗31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0和2011年采用0、50、100、150、200、250、300、350 mg.kg-18个多效唑浓度对6片复叶期的晋遗31大豆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50~350 mg.kg-1多效唑处理均表现增产,增产幅度2.22%~21.97%。其中以200mg.kg-1产量最高(4 175.40 kg.hm-2)。喷施多效唑后大豆株高和结荚高度明显降低,分枝增多,节间距缩短,百粒重、总荚数、单株重和单株粒重明显增加。综合分析,6片复叶期叶片喷施200 mg.kg-1多效唑能够有效改善农艺性状并提高大豆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除分蘖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我国甜高粱栽培以去除分蘖栽培为主,去蘖栽培需耗费大量人力,已成为甜高粱生产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用7个甜高粱杂交种,对7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去除分蘖和自然生长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去蘖处理使穗长显著变短,鲜重极显著降低。甜高粱留蘖栽培不仅可免除栽培中去除分蘖造成的人力财力浪费,同时可获得更高的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农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山西省农田土壤交换性镁(Mg)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0~20 cm)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255.1 mg/kg,变幅为78.1~641.8 mg/kg,其中85%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100~400 mg/kg之间,随地区不同而异。土壤剖面(0~100 cm)交换性镁含量为78.1~717 mg/kg,其含量随土壤层次加深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褐土>栗褐土>石灰性褐土>黄绵土>褐土性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K/Mg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Ca/Mg呈显著的曲线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使用指南(九)——胡萝卜软腐病
《中国蔬菜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胡萝卜软腐病俗称烂根病、臭萝卜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在胡萝卜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生,造成肉质根腐烂。软腐病遍及全世界胡萝卜产区,在我国各个胡萝卜产地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可达30%~50%。由于连年重茬加之特殊的气候条件,2010~2012年我国华北胡萝卜主产区软腐病发生严重,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肥在园林植物种植中不同施用模式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沼肥在园林植物种植中的清洁、高效施用问题,本研究以园林植物菊花和果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从沼液净化处理、沼液最佳喷施和园林生土熟化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确定孔径3cm且过滤堆置厚度50cm的核桃壳为沼液净化最佳处理。(2)菊花喷施60%的浓度沼液间隔6天,果桑喷施60%的浓度沼液间隔10天为最佳喷施处理。(3)每吨园林生土中底施66.7L沼肥(沼液+沼渣),定植后每隔5天喷施33.3L沼液(浓度为60%),经50天后即可使生土熟化,供栽植园林植物所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非冗余性EST-SSR新标记的开发及其评价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lustalX等软件对公共数据库现有的393753条棉花EST序列分析,得到349815条非冗余EST序列,借助自主开发的SSRmine软件共发掘SSR位点11372个,分布于10507条EST中,EST-SSR的频率是3%,平均相隔21kb出现一个SSR。在2~6bp的重复基元中,三核苷酸和六核苷酸分别占34.1%、40.6%,二、三、四、五和六核苷酸基序分别以AG/CT、AAG/CTT、AAAT/ATTT、AAAAG/CTTTT和AAAAAG/CTTTTT的类型最多。利用去冗余的且在亚洲棉、陆地棉、海岛棉中没有被开发过的410条EST序列设计开发了200对非冗余性SSR引物,利用自主开发的SSRD软件通过SSR引物序列下载、预处理、Blastn、提取相似性分值≥81%的引物编号、提取引物冗余对、冗余引物写成一行6个步骤去除来源于自身部分同源序列以及与CMD释放的不同棉种相似性SSR引物,得到了非相似性引物,定名为CRIXXX(CRI即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并分别选用棉花12个种的代表性材料对其中100对进行引物功效评价,包括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及引物通用性研究。结果显示,从自主开发的100对SSR引物筛选出56对均能在12份材料间扩增出稳定明显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引物35对,多态率占35%。引物的PIC变幅为0.097~0.888,平均为0.482;1对海岛棉EST-SSR引物在12份材料间的通用性为100%,25对亚洲棉引物通用性为81%,74对陆地棉引物通用性为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