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丁香假单胞菌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抗寒能力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处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使用过冷却仪测定过冷却点,分析该菌株对参试幼虫耐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5龄非滞育幼虫抗寒能力比其他龄期非滞育幼虫强。亚洲玉米螟滞育5龄幼虫抗寒能力比非滞育5龄幼虫强。使用丁香假单胞菌处理亚洲玉米螟5龄非滞育和滞育幼虫,24 h后非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提高了5.14和2.83℃。5龄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提高了11.25和4.65℃。丁香假单胞菌菌悬液(浓度为8×108 cfu/m L)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非滞育5龄幼虫在(15±1)℃条件下处理24 h后平均死亡率39.1%。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过冷却点 低温驯化 丁香假单胞菌 抗寒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株耐热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活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新疆玛纳斯火烧洼热气泉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2株耐热真菌MHS7和MHS9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产酶活性。【方法】利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耐热真菌,基于菌株形态学特征和r DNA 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耐热真菌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分别测定各菌株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木聚糖酶和糖苷酶的能力。【结果】得到2株耐热真菌MHS7和MHS9,初步鉴定菌株MHS7属于小裸囊菌属(Gymnascella),菌株MHS9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产酶活性检测表明,菌株MHS7和MHS9均能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其中,菌株MHS9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相对较高。【结论】耐热真菌MHS7和MHS9均能同时产四种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亚引进春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中亚引进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该地区小麦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来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128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中亚春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9922;9个性状中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不育小穗数的最低;来源于吉尔吉斯斯坦的材料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而来源于哈萨克斯坦的材料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28份材料分为6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第Ⅰ类群主要来源于吉尔吉斯斯坦,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金花菜F_2代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
《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10h短日照和16h长日照2种光周期,对来自江苏海安和浙江温岭的2种性状差异明显的金花菜材料进行了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开花诱导试验,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金花菜杂交F_2代株高、叶长、叶宽和分枝数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金花菜F_2代株高、叶长和叶宽都服从正态分布,而分枝数不服从正态分布;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金花菜F_2代株高、叶长和叶宽都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5),而分枝数表现为显著差异(P<0.01);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金花菜F_2代分枝数的变异都最为突出并且都倾向于分枝数为1的母本P2;本研究得出金花菜属于长日照植物。可以利用此特性进行短日照诱导延长金花菜生育期,改善目标性状,增加刈割茬数,获得高产。在金花菜的育种中,凭此特性还可以选育优质高产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ZmCPK9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钙依赖蛋白激酶(CPKs)是一类依赖于Ca~(2+)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仅在植物和部分低等生物中存在。Ca~(2+)作为第二信使,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玉米Zm CPK9基因在幼苗期不同逆境胁迫下的动态表达,为分析该基因在玉米逆境应答中的功能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Zm CPK9基因序列特征,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Zm CPK9在干旱、低温、盐和ABA诱导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鉴定出CPK基因,命名为ZmCPK9。序列分析表明Zm CPK9 c DNA序列长1 548 bp,编码51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蛋白质序列和结构上该基因与其他物种CPK基因一样非常保守。Real-time PCR的结果表明,在干旱、低温、盐和ABA诱导下,Zm CPK9表达量均有所上调。【结论】Zm CPK9是玉米CPKs基因家族中一个新的成员,对干旱、低温、盐和ABA等非生物胁迫具有应答反应,推测Zm CPK9对植物防御非生物胁迫具有一定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越夏调查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苗上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伊犁河谷地区在海拔669~1 875 m处自生麦苗上均可以越夏;喀什地区小麦白粉病在海拔1 308~1 916.2 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昌吉州小麦白粉病在海拔770~1 145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海拔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结论】小麦白粉病在各调查区不同海拔麦区均可越夏;小麦条锈病在伊犁河谷不同海拔区均有越夏孢子分布,在昌吉麦区及喀什麦区调查中未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病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滚筒筛式废旧地膜与杂质风选装置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回收后的废旧地膜与棉秸秆、根茬等杂质缠绕不易分离,不能实现二次利用,为实现废旧地膜循环再利用和从根源上解决废旧地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通过对棉秸秆、根茬及地膜在风场中进行运动学分析,测定其悬浮速度,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滚筒筛式废旧地膜杂质风选装置,介绍了机具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工作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旋转筛筒转速为30 r/min,风管出口风速15 m/s时,物料喂入量为250 kg/h时,作业后膜中含杂率、杂中含膜率及废旧地膜产量效果最佳,将最优参数组合带入实际生产中进行验证,试验表明该机具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分离后的废旧地膜膜中含杂率为13.71%,杂中含膜率为0.133%,废旧地膜产量可达35.8 kg/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矿质元素对核桃腐烂病病害程度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矿质元素与核桃腐烂病之间的关系,以健康、轻度、中度和重度4类不同病害程度植株为试材,测定其3年生枝条韧皮部C、N、K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异同,分析其与病害程度(病斑面积)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模拟植物韧皮部N/K、P/K对植株染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植株枝条韧皮部K含量显著高于重度病害植株,N/K比越大,病斑面积越大,核桃植株病害程度也越高。健康植株土壤速效氮含量是19.2 mg/kg,显著低于其他病害程度植株土壤。健康植株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害植株土壤的1.37、1.67、2.88倍。健康植株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其他差异显著,其含量最低达146.57 mg/kg,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的89%、86%、81%。逻辑斯蒂方程表明,当N/K<1.65时,核桃植株病斑面积缓慢增加;1.65≤N/K≤2.25时,病斑面积快速增加;N/K>2.25时,腐烂病病害程度最严重,病斑扩展速率显著降低。P/K<0.28,随着P/K比提高,病斑面积缓慢增加;当0.28≤P/K≤0.40,随着P/K比提高,病斑面积快速增加;而当P/K>0.40,病斑面积不再显著增加。综上所述,核桃腐烂病的发生不仅与土壤养分、韧皮部N、P、K含量相关,而且与N/K、P/K比例关系密切,从控制核桃腐烂病的角度,应控制N/K<1.65,P/K<0.28。
关键词: 矿质元素 P/K 核桃腐烂病 韧皮部 逻辑斯蒂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定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发与含油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发掘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方法】以Springfield-B和ymnm-8作为亲本构建F2群体,利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该遗传图谱含有52个标记位点,图谱全长1 039.6 c M,含有15个连锁群,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9.9 c M。分析与含油量相关的QTL位点,获得了2个与含油量相关QTL位点。其中q OC1位于连锁群LG1:EM9ME6-EM17ME24标记区,q OC15位于连锁群LG1:EM3ME5-EM4ME22a标记区间,其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11.23%和4.12%,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48和3.56。【结论】获得了2个与含油量相关QTL位点,为研究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疏果对日光温室油桃生物学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留果数量对日光温室油桃产量、品质等的影响。【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6年生中油5号油桃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时期疏果处理,确定不同留果数量,研究不同留果数量对中油5号产量及果实品质等的影响。【结果】随着单株留果数量的增加,单株产量有所增加,但单果重下降,果实硬度增大,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果实单宁含量、糖酸比值下降后升高。【结论】综合考虑品质、产量等因素,6年生中油5号油桃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留果数量在100~120个时能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