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钾肥施用量对兰州百合生长、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兰州市西果园二阴山区大田旱作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氮肥150kg/hm2和磷肥150kg/hm2基础上,不同施钾水平(0,112.5,225.0和337.5kg/hm2)对兰州百合生长、养分吸收累积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条件下,一年生、二年生和三年生兰州百合产量平均年增产幅度为(52.3±22.7)%,(132.0±52.0)%和(71.3±38.3)%,以二年生年增产幅度最大,其次为三年生。施钾条件下兰州百合总糖和粗淀粉含量比不施钾对照平均提高(4.1±1.92)%和(9.3±5.02)%。水溶性糖、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比不施钾对照平均下降(7.9±5.61)%,(7.5±6.91)%和(8.5±5.64)%。兰州百合总糖和粗淀粉含量均与施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粗纤维含量与施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粗蛋白含量与施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钾肥是影响兰州百合产量和品质指标的主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施钾量不仅能提高百合产量,还可以提高其品质。


太阳能消毒时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覆膜与添加有机物(鸡粪、麦糠)在太阳能消毒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加覆膜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可使10、15、20及30cm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达到40.5、38.5、35.8和33.3℃,较不覆膜分别提高7.5、6.5、5.4和4.7℃,较覆膜但不添加有机物分别提高3.4、3.2、3.0和3.0℃;可使其土壤日最高温度分别达到46.4、43.5、40.3和36.4℃,较不覆膜处理分别提高10.1、9.2、7.9和5.8℃,较覆膜但不添加有机物处理分别提高了4.9、6.3、5.8、4.2℃。同时,覆膜、添加有机物增大了土壤日温差。故利用太阳能消毒时添加有机物与覆膜结合可显著提升0~20cm深度内土壤温度。


强抗旱胡麻新品种陇亚11号组织培养技术优化研究
《中国沙漠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胡麻组织培养中胚状体诱导率低、植株再生和生根困难等问题,以强抗旱胡麻优良新品种陇亚11号为实验材料,从培养基配置、外植体筛选、生根培养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并进行相关技术优化,为胡麻组织培养技术提供一套更加适用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NAA与6-BA互作,诱导的愈伤组织深绿、致密、团状性好,玻璃化和疏松透明现象较少,二者浓度的变化对胚状体的诱导率平均值和最大值以及成苗率平均值等均高于优化前,其中MS+NAA(1.0mg.L-1)+6-BA(0.5mg.L-1)的培养基胚状体诱导率、成苗率均为所有处理中最高;NAA与PP333互作,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1/2MS+AC(0.05%)+NAA(0.5mg.L-1)+PP333(0.001mg.L-1)的培养基生根效果最好,该培养基上培养的试管苗,根上发生较多的侧根和不定根,有利于幼苗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提高移栽成活率。虽然优化后的培养基使胚状体的诱导率和成苗率均有明显增加,但通过胚状体分化的植株比率仍然偏低,与实际生产中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大量的繁殖移栽,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旱作大豆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水分、温度及增产效应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4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大豆关键生育时期的耕层土壤昼夜温度变化、0~2m土壤水分动态定位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大豆苗期覆膜沟播能够防止白天耕层土壤温度过度上升和晚间温度过度下降,耕层平均温度比露地平播提高3.3℃;在不同降水年型,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覆膜沟播最高,干旱年份分别提高48.7%和35.4%,平水年份提高33.4%和24.5%。覆膜沟播能够明显改善旱作区土壤水温条件,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最佳种植方式。


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3种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控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苗期茎叶处理除草剂中,皮燕麦和裸燕麦田用药后30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以40%二甲.辛酰溴最高,分别为97.5%、99.0%和90.5%、98.0%;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以仲丁灵效果最佳;麦草畏对燕麦有轻微药害.除草剂对燕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除草剂效应不同,皮燕麦、裸燕麦对除草剂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裸燕麦在相同除草剂处理下产量增幅小于皮燕麦;除草剂的防效是影响燕麦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小穗数、穗粒数、株高、穗长、千粒质量.


不同寄主植物上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茄科作物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了探明寄主植物对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非选择性试验测定了马铃薯、茄子Solanummelongena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3种栽培寄主及野生寄主中亚天仙子Hyoscyamus pusillus对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幼虫虽然能够取食番茄,但幼虫的发育历期长、存活率低且蛹不能羽化,表明番茄不是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适宜寄主。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3种寄主植物对该虫卵、幼虫、蛹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产卵前期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蛹重和繁殖力影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该虫蛹重和繁殖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种群的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I)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因此马铃薯为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最适宜寄主,其次为茄子和中亚天仙子,而番茄为不适宜寄主。


土壤水分和氮素水平对春小麦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水氮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中,和尚头和定西35号的WUE相当,而定西35号的NUE最高。三个春小麦品种叶片NUE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整株水平的NUE与氮素水平负相关。施氮量对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瞬时WUE影响不显著,整株WUE与施氮量显著正相关。水氮耦合作用对春小麦NUE具有重要影响,整株NUE对水分条件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氮水平依赖性。春小麦品种氮素利用和水分利用两个生理过程之间存在"负偶联"关系。


花椰菜新品种雪玉高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兰州花椰菜为兰州富硒菜的主打品种,位居兰州五大蔬菜品牌之首。2009年兰州圣农科技服务部引入花椰菜新品种雪玉高圆,2010~2011年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定远镇、高崖镇、马坡乡、新营乡、连搭乡,红古区平安镇,皋兰县忠和镇进行了多点试验,2a(年)12点(次)折合每667m2平均产量4136.1kg,较对照品种克莱斯平均增产23.8%。2012年在榆


硅对紫花苜蓿脯氧酸含量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大田施硅处理和盆栽施硅处理,测定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田试验中,施硅对分枝期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脯氨酸含量有一定的积累作用,而地下部分的脯氨酸含量有升有降。盆栽试验中,在紫花苜蓿盛花期,硅处理叶片在干旱胁迫时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O.05);施硅对紫花苜蓿茎的脯氨酸含量有显著的积累作用,而只有在高硅处理时才会显著提高根的脯氨酸含量(P〈0.05)。
关键词: 硅 紫花苜蓿 脯氨酸 silicon alfalfa pro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