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半干旱地区玉米覆膜方式研究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子。试验研究7种不同覆膜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玉米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探求不同覆膜方式对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顶凌覆膜优于春覆膜,全地面覆膜优于半覆膜平铺,其中全膜顶凌双垄沟栽培模式产量达到12 691.9 kg/hm2,较普通种植模式增产46.10%,较裸地种植增产77.98%,是一项适合半干旱地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玉米 覆膜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优势种植区百合经济效益调查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四分位法,对兰州百合优势产区的兰州市西果园镇袁家湾村和堡子村农户收入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2个村不同收入来源结构中,农户种植百合对其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百合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兰州百合主产区农户的有效致富途径。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经济效益 四分位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全膜双垄沟播(T4)最高,较其他处理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光合物质的形成。说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T4)种植能够有效解决光合缺水的问题。全膜双垄沟播(T4)、全膜平作(T3)、全膜双垄沟播+休闲期免耕秸秆覆盖(T6)的光合午休现象较其他处理弱;在玉米抽雄期前全膜双垄沟播(T4)较平作和休闲期免耕处理SPAD高,能够增加玉米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为玉米前期的生长发育及后期的丰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 光合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施有机肥(O)、施氮肥(N)、施磷肥(P)、施氮磷肥(NP)、施有机肥和氮肥(ON)、施有机肥和磷肥(OP)及施有机肥和氮磷肥(ONP)等8个处理,采用样方法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06年和2007年,3种肥料混施处理(ONP)比对照盖度增加了7%,地上生物量均为最高。2007年施肥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在不同生长季均比2006年显著增加。氮、磷肥和有机肥组合的处理(ONP)对增加高寒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施肥 高寒沙化草地 盖度 地上生物量

丰产优质抗锈春小麦陇春28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春28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用系统选育法,自1999年通过有性杂交、南繁北育、异地穿梭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以自育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鉴定及利用评价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自然感病的方法,于2009-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128份燕麦品种进行了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引起的燕麦白粉病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该地区属于白粉菌病害常发区。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程度不同地感染燕麦白粉病,无免疫材料,2份材料‘MF9715’、‘4607’表现高抗;8份材料‘QO245-7’、‘白燕2号’、‘VAO-1’、‘709’、‘4663’、‘4641’、‘4628’和‘青永久307’表现中抗;其余118份材料表现中感、高感和极度感病。说明抗燕麦白粉病的材料严重匮乏,可利用的抗性种质资源相对更少。筛选出的高抗和中抗材料对燕麦白粉病有较好抗性,是今后可利用的抗性种质资源。

关键词: 燕麦 白粉病菌 抗性鉴定 利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

生产力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文章针对目前社会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株高和千粒重的抗旱遗传特性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重组近交系(RIL)群体(陇鉴19×Q9086)12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株高动态发育和千粒重的遗传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且评价群体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2种水分条件下,小麦RIL群体表型变异广泛且存在超亲分离,对水分环境敏感,拔节期株高具有较高的旱胁迫系数(DSC=0.851).不同发育时期株高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时期相比,拔节期株高与千粒重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2DS=0.32,R2WW=0.28).拔节期株高和开花期株高对千粒重有显著的正向直接作用,但间接总效应为负向作用;抽穗期株高和成熟期株高的作用与此相反.各性状遗传力普遍较低,为0.27~0.60;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控制千粒重的基因对数分别为10和13,控制株高的基因对数分别为3~7和4~14.表型DSC聚类将小麦RIL群体分为5类,群体内表型和对水分敏感程度变异丰富,该群体适合进行抗旱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关键词: 小麦 RIL 干旱胁迫 株高 千粒重 数量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覆土栽培对作物的水温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全膜覆土栽培对作物的增产机理,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全膜覆土、传统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春小麦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灌浆速率,以及两茬春小麦和一茬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全膜覆土显著提高了春小麦生长前期耕层地温,降低了生长后期地表温度,同时起到保水和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的作用。全膜覆土春小麦的籽粒灌浆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和灌浆持续时间均比露地和地膜覆盖小麦分别推后3和6 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提高0.65%和6.15%。全膜覆土栽培技术可连续提高三茬作物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使其总纯收益比露地和地膜覆盖处理分别增加26.07%和10.76%。

关键词: 小麦 全膜覆土 地温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皮燕麦和裸燕麦种子带真菌情况检测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法对甘肃省的4个皮燕麦和裸燕麦种子样本的种带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真菌超过19个属。表面不消毒的皮燕麦和裸燕麦种子带真菌率均达100%,交链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为优势菌,分出率达38%~98%。单个样本中出现频率≥10%的有12个属的真菌:Alternaria,Bipolaris,Botrytis,Chlamydomyces,Cladosporium,Epicoccum,Fusarium,Gonatobotrys,Mucor,Penicillium,Rhizopus,Trichothecium。不同来源种子样本种带真菌种类差异极大: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spp.仅在通渭的燕麦样本中分离到,且早熟禾镰刀菌Fusarium poae为优势种类,占分出镰刀菌总数的40%~100%;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仅从合作的燕麦样本中分离到一些种带真菌,可以使种子霉腐或侵染种子根和胚芽。

关键词: 皮燕麦 裸燕麦 种带真菌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