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菇渣复合基质配比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陇椒3号为试材,采用设施长季节栽培,以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4种菇渣复合基质配比对设施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孢菇渣:羊粪:炉渣:细河沙=15V:6V:8V:6V的基质配比栽培效果最好,辣椒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

关键词: 双孢菇渣 复合基质 设施 栽培 辣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1.8%阿维菌素乳油、20%辛硫磷乳油、25%毒死蜱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作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结果表明,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效果最好,减轻线虫侵染,药后80 d的病情指数均为36,单株虫量1 400多头,而对照的病情指数高于88,单株虫量达46 892头;同时上述2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遏制植株内线虫的繁殖,病情指数降低,单株虫量减少,药后45 d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4、32,单株虫量分别为672、588头,而对照病指达到72,单株虫量为23 366头;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至少为50 d。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以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浸根处理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药剂 群体动态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苯胺灵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

农药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氯苯胺灵(简称CIPC)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量及降解动态。[结果]氯苯胺灵的剂型不同,其降解速率也不同,粉剂中氯苯胺灵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小于乳油。氯苯胺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约为19 d,在水中的半衰期约为52 d。[结论]氯苯胺灵在土壤和水中都能够被较快分解,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氯苯胺灵 土壤 残留 降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羊河流域绿色农业循环模式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针对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环境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地玉米、小麦两大主栽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试验研究总结形成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即种养结合型模式"玉米—牛—沼—肥"、大田设施配套型模式"小麦—菇—肥—果(葡萄)"、小型养殖场型模式"牛—沼/蚯蚓—肥/饲料"。并对模式、特点、技术集成要点及效益进行阐述分析。对该3种模式在石羊河流域典型区域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示范验证,农田节水30%,秸秆养殖利用率达到60%,牛羊良种化率提高30%,奶牛母犊牛生产率达88%,减少化肥施用量20%,减少生活能源支出55%,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75%,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6%。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石羊河流域 绿色农业 循环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地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北方园艺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辣椒高产高效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种植业的专业化生产,多年连作重茬现象十分普遍,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尤其是疫病、根腐病等,一旦流行会造成大面积死秧,用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对辣椒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国内外对辣椒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保护地辣椒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已在甘肃的白银、武威、张掖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保护地辣椒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小麦、蚕豆的产量和竞争力对供水量和化感物质的响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寻求解决间作群体受化感物质抑制作用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供水水平下(田间持水量的45%、60%和75%),小麦根系分泌物间甲酚对单作小麦、单作蚕豆、小麦间作蚕豆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两种作物共生期间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0%和75%供水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较单作显著提高,45%供水水平下间作小麦经济产量低于单作;不同供水水平下,间作蚕豆的生物产量与相应供水水平的单作相比,增加显著。间甲酚对小麦、蚕豆的产量均具有化感负效应,间作具有一定弱化间甲酚对蚕豆化感负效应的作用。45%、60%和75%供水水平下,间甲酚使间作小麦相对于蚕豆的竞争力较无间甲酚处理时分别提高24.82%、19.26%和79.30%;增加供水可弱化间作小麦的相对竞争力,无间甲酚和间甲酚处理间作小麦的相对竞争力在75%供水水平下较45%供水水平分别降低158.08%和79.67%。

关键词: 小麦间作蚕豆 化感效应 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 竞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羊河流域节水高产高效轮作模式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石羊河流域不合理种植模式和灌溉方法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采用轮作和调亏灌溉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5种轮作模式,从等价产量、耗水量、等价水分利用率、经济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轮作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单个轮作模式而言,不同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等价产量、耗水量和经济效益表现为:充分灌溉>轻度调亏>重度调亏,等价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水分利用率表现为:轻度调亏>充分灌溉>重度调亏;对不同轮作模式而言,在不同调亏灌溉条件下制种油葵-小麦/黄豆和小麦/黄豆-小麦2种模式具有增产、节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潜力,与常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相比,等价产量分别提高14.1%~29.5%和-0.4%~28.7%,分别节水42.5~96.5 mm和47.9~58.7 mm,等价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4.8%~37.3%和8.2%~36.0%,经济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9.8%~149.2%和-0.1%~26.1%,经济收入分别增加25 785~29 656 Yuan.hm-2和-614~5 501 Yuan.hm-2。因此,制种油葵-小麦/黄豆和小麦/黄豆-小麦2种轮作模式为比较理想的模式,对其进行轻度调亏时,可在少量减产的情况下起到节约灌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经济利用率的效果,替代常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实现石羊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调亏灌溉 轮作 等价产量 耗水量 等价水分利用率 经济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蓼种子中杀黏虫活性成分的初步分析

植物保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红蓼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具有潜在杀虫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初步分析,为指导开发利用杀虫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以5龄黏虫为试虫;对红蓼种子萃取物的有效杀虫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极性(甲醇)组分共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35个组分,占总含量的94.46%。弱极性(二氯甲烷)组分共分离出39个色谱峰,鉴定出39个组分。[结论]从成分的化学结构推断,红蓼种子的杀虫活性可能存在于14种成分中,主要成分为酮、醇、开环萜和五环三萜烷类化合物。

关键词: 红蓼种子 黏虫 杀虫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凉州绿色农业示范区耕地土壤养分及栽培模式影响分析

土壤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凉州区是2006年4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批准、在西北干旱内陆地区建立的首批五十个国家重点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本研究以绿色农业理念为基础,通过大范围调查取样、测试分析,对绿色农业示范区内耕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对比分析了栽培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低于大田土壤,而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高于大田,全盐量远远高出大田4倍。

关键词: 凉州绿色农业示范区 耕地土壤养分 栽培模式 对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醋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成分的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苹果、酵母菌和醋酸菌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发酵工艺,对4种苹果醋样品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研究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固态发酵苹果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14、2.19mg/mL;当加入质量浓度200μg/mL苹果醋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92.37%,总酚、总黄酮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 8、0.872 3.

关键词: 苹果醋 DPPH自由基 活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