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胡萝卜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的建立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农药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胡萝卜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并筛选出防治该病害的高效低毒药剂。[方法]根据胡萝卜白粉病发病规律和症状特征制定出该病害的病情分级标准,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7种供试药剂对胡萝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7种供试药剂中,0.5%大黄素甲醚水剂防效最高,为79.21%;3种三唑类杀菌剂的防效也均在70%以上。试验药剂对胡萝卜产量的影响与其对胡萝卜白粉病防效不成正比,广谱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处理产量最高。[结论]生物制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3种三唑类药剂杀菌剂对胡萝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核双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
《畜牧与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所谓共表达,是指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基因在一个细胞内表达。串联表达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串联表达是指将几个独立的ORF(带终止密码子)通过特殊的linker连接,在一个启动子的驱动下,转录出一条mRNA,而翻译成多个独立的蛋白,所谓特殊的linker,原核中就是在linker中加一个RBS序列。共表达主要应用于:①表达异源多聚体蛋白的亚单位,如免疫球蛋白,细胞受体,白细胞介素,转录因子等。②同时表达针对同一靶细胞的几种异源蛋白以取得联合或协同的作用,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不同枣园刺吸式口器害虫群落构成和季节性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枣树害虫综合防治,采用系统调查方法,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刺吸式口器害虫群落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粗放管理枣园(Ⅰ)刺吸式口器害虫个体数和优势种数均大于精细管理枣园(Ⅱ);枣园寄主植物丰富度直接影响刺吸式口器害虫群落结构组成与时间动态,但2种枣园刺吸式口器害虫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各自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趋于稳定,说明枣园管理方式不会改变刺吸式口器类害虫在夏秋季节的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在枣树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工作中,仅依靠生物防治见效甚微。应在害虫猖獗时,适当结合化学防治,以利于控制虫害发生与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绵山天幕毛虫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8~9间节间膜上,是一个可外翻的环状结构,腺体细胞为柱状,表皮分为2层:外表皮和内表皮。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细胞质中含有液泡、线粒体、脂质粒、光面内质网。了解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位置、形态结构,对了解性信息素的合成和释放几率、改进性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份菊苣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评价
《草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取温室盆栽干旱胁迫方法,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4份菊苣材料苗期11种抗旱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重,菊苣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株高、生物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根冠比变化趋势比较明显,株高胁迫指数与干物质胁迫指数变化不大;综合分析认为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株高、根冠比、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菊苣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胁迫指数、干物质胁迫指数、脯氨酸仅可作为菊苣抗旱性评价的参考指标。通过对11种抗旱性指标进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4份菊苣材料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2>C1>C4>C3,该结果与田间观测结果相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老陈醋中的γ-氨基丁酸
《食品工业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采用10%三氯乙酸水溶液对老陈醋样品进行预处理,以邻苯二甲醛(OPA)、氯甲酸-9-芴基甲酯(FMOC-CL)为衍生剂,用反相C18柱为分离柱,柱温40℃,梯度洗脱,在EX:250nm,EM:410nm下检测,建立了OPA柱前自动衍生-荧光检测老陈醋中γ-氨基丁酸(GABA)的HPLC法。结果表明,老陈醋中的GABA获得了很好的分离,GABA在0.004~0.30mg/m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好,其线性方程为Y=26016X-38.72(R2=0.9994),加样平均回收率达到了96.22%以上。该方法稳定、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老陈醋中GABA含量定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用玉米杂交种抗病毒病鉴定与评价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特用玉米杂交种对矮花叶病和211份特用玉米对粗缩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矮花叶病占41.0%,抗病占18.1%,中抗占19.3%;高抗粗缩病占10.4%,抗病占26.5%,中抗占26.9%。在不同区试类型品种中,高油玉米抗病性较强,达到中抗以上分别占93.3%和66.7%;糯玉米占78.3%和63.6%;青贮玉米占83.8%和47.7%;甜玉米对这2种病害抗性较差,分别占55.8%和46.5%。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7个品种兼抗这2种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