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药半夏单细胞悬浮培养、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悬浮细胞作为靶标材料,在COLC诱导获得多倍性细胞后,经诱导分化和再生形成纯合的多倍体植株,是一条可行且高效的多倍体诱导途径。但该途径的前提是成熟、高效的单细胞悬浮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建立。鉴于此,在获得优良胚性愈伤组织的基础上,对半夏细胞悬浮培养、细胞分化及再生植株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获得了以近圆形细胞为主的高质量单细胞悬浮系,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细胞密度可达2.0×106以上,活细胞率可达86.80%,近圆形细胞率可达82.64%;明确了其细胞胚胎发生的两种可能途径,并通过诱导细胞分化,成功获得了愈伤组织增殖,最终实现了高效的植株再生,愈伤分化率可达94.46%,丛生芽诱导率可达337.42%,幼芽成苗率可达90.75%,幼苗生根率可达95.40%,移栽成活率可达98.83%,从而建立了高效的半夏悬浮细胞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为后续的基于单细胞水平的半夏多倍体诱导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半夏(Pinellia ternata Briet.) 悬浮细胞 秋水仙碱 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多倍体


我国农田地膜残留危害及防治研究综述
《中国棉花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引证从CNKI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对30年来我国学者有关农田残膜危害与防治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解决农田残膜问题提供参考。农田残膜主要以碎片的形式分布于耕层,其残留量主要决定于连作(覆膜)年限;残膜产生的物理阻隔作用导致土壤孔隙度下降、容重上升,破坏了耕层土壤结构,不利土壤养分的释放;残膜的机械阻隔作用及其带来的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会导致作物种子发芽困难、根系生长受阻或畸变,影响作物出苗与幼苗的成活;残膜不利作物幼苗的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发育,进而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相关文献提出的残膜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耕作与农艺措施、提前揭膜、机械回收和应用可降解膜等。分析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防治策略。


外源水杨酸对冷藏鸭梨呼吸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冷藏鸭梨的呼吸速率,细胞色素途径,交替呼吸途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超氧阴离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降低了呼吸速率,减少了超氧阴离子含量,降低了细胞色素途径和交替呼吸途径所占比例,其中0.002 mmol/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显著。细胞色素途径的变化趋势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表明细胞色素途径的呼吸强度受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调控;总呼吸的呼吸速率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细胞色素途径与交替呼吸途径的呼吸强度呈极显著相关(r=0.839**,0.675**,-0.99**),表明总呼吸强度受超氧阴离子含量和电子传递链呼吸强度的调控。因此,水杨酸在梨果实低温冷藏条件下通过调控超氧阴离子含量、电子传递链呼吸强度来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延缓衰老,延长果实贮藏。


外源硅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生植物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幼苗为材料,NaCl胁迫下设置不同硅浓度处理,并在处理后第7d和第14d,对叶片叶绿素、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共5种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探讨外源硅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叶片叶绿素总量、质膜相对透性、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硅浓度大于1mmol.L-1时可显著增加盐胁迫下的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并降低质膜相对透性、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硅处理下5种生理指标的降幅或增幅均小于盐胁迫处理,而当硅浓度为4和8mmol.L-1时,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MDA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盐胁迫处理的相反,可见适宜浓度的硅可缓解盐胁迫对黑果枸杞幼苗的伤害。


大规模转基因彩色棉花后代筛选方法研究
《中国棉花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验证田间卡那霉素筛选与PCR分子鉴定相结合作为大规模转基因棉花后代筛选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以该方法对转基因棉花不同品种的T1至T3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卡那霉素抗性表现有差异,在确定卡那霉素筛选最佳条件后,陇棉2号经过5.0g.L-1卡那霉素叶片涂抹,0~3d观察期;BC05经过5.0g.L-1卡那霉素叶片涂抹,0~4d观察期;陇绿棉3号经过3.0g.L-1卡那霉素叶片涂抹,0~5d观察期,可以明显识别植株是否对卡那霉素有抗性。此法快速筛选的820株阳性植株中,PCR分子鉴定有14株呈假阳性,164株具备外源目的基因,卡那霉素筛选的准确率为20%。因此,田间卡那霉素筛选是一种快速的棉花转基因后代筛选方法,但可靠性不足,如结合目的基因PCR分子鉴定,则是一种大规模转基因棉花后代群体筛选的有效方法。


旧膜再利用方式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求地膜覆盖后旧膜再次利用的有效方式,探讨旧膜再利用后旱地胡麻的增产机理,在大田环境下,比较了旧膜直播(T1)、旧膜覆土直播(T2)、旧膜秸秆双重覆盖播种(T3)、春天揭旧膜覆新膜播种(T4)、秋后整地覆新膜春天播种(T5)及露地播种(T6,CK)6种处理方式对旱地胡麻生育进程中土壤水分、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地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旧膜继续留至翌年,仍具有一定的保墒和增温效应,光合面积和光合同化产物的积累量增加。不同旧膜再利用方式的保墒效果主要表现在胡麻现蕾期前,保证了胡麻全苗、壮苗,叶面积对旧膜再利用方式的响应基本与之一致,各处理均高于CK,且以T4处理均在枞形期及现蕾期效果最优,而开花期以T5处理居高。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前期T4处理较高,而生育后期T5处理居高。T4和T5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分配量和分配比例及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CK,降低了干物质在主茎+分枝+果壳中的分配比例,T1、T2、T3介于T4和T5之间。籽粒产量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4最高,达1 509.52 kg.hm 2,其余依次为T5、T1、T2、T3和T6,分别为1 370.77 kg.hm 2、1 171.84 kg.hm 2、1 158.47 kg.hm 2、1 011.36 kg.hm 2和620.52 kg.hm 2;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应各处理分别比CK增加153.63%(T4)、129.82%(T5)、97.49%(T1)、85.71%(T2)和64.41%(T3)。说明春天揭旧膜覆新膜播种方式是兼顾保水高产的最优胡麻耕作方式,适宜在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旧膜 再利用方式 胡麻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入侵生物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42)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苹果的重要入侵害虫,常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现已传入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区,对我国全国苹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9年农业部科教司批准设立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入侵生物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郑州果树所、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以及相关省区植保部门等16单位参加。本文对该项目执行3年中在苹果蠹蛾关键生物学特性、实用监测和防治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详细情况可通过苹果蠹蛾信息网(www.codlingmoth.net)获得。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监测 防治 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
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胡麻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全膜覆盖农田旧膜再利用的有效方式,寻求有利于胡麻高产、稳产的栽培途径,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当年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收除旧膜、翌年整地播种(无覆膜)(T6)为对照,比较了旧膜留至翌年免耕播种(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以及当年作物收获后在旧膜上覆盖玉米秸秆、翌年除去秸秆免耕播种(T3)和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等5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胡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胡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旧膜继续留至翌年,仍具有一定的地膜覆盖所具有的提高温度、保护土壤墒情、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等作用,有利于胡麻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协调控制叶片MDA和Pro含量,提高单株朔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农田旧膜留至翌年免耕直播(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和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3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10.05%、17.52%和40.67%,当年在旧膜上覆盖作物秸秆、翌年除去秸秆免耕播种(T3)和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2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29.79%和22.16%。农田旧膜覆盖至翌年清除,而后覆盖新膜免耕直播是我国地膜覆盖种植区域农田旧膜再利用的最优方式和实现胡麻高产的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