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小麦新品种郑麦9188高产稳产表现及遗传特性解析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中种联合体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组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汇总数据,分析了郑麦9188的高产稳产特性表现及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年区域试验郑麦9188平均产量为7 79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95%,差异极显著;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平均高稳系数(87.2%)比对照高出约4.5个百分点;产量三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有效穗数(0.438)>穗粒数(0.352)>千粒重(0.322);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有效穗数(0.470)>千粒重(0.374)>穗粒数(0.247),穗粒数通过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对籽粒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0.062和0.043)。依据郑麦9188及其亲本的标记检测结果,分析了郑麦9188中存在的重要农艺性状基因位点,郑9188聚合了7个抗条锈病QTL位点(QYrsn.nwafu-1BL、Yr29、QYrxn.nwafu-1BL、QYrqin.nwafu-2AL、QYr.nwafu-3BS、QYr.nwafu-4BL、QYrqin.nwafu-6BS)、2个抗叶锈病基因(Lr13和Lr67)、3个高粒重QTL位点(Tabas1、TaGS5-A1、TaGW2-6A),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可部分解释郑麦9188条锈病和叶锈病的优异抗性及郑麦9188高千粒重特性。

关键词: 郑麦9188 高产 稳产 产量三要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ED绿光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干扰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普遍发生的害虫之一,其为害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减少化学农药带来的残留,探索茶园叶蝉防治新方法,采用LED绿光(波长520~525 nm)干扰其取食过程,并通过刺吸电位图谱(EPG)仪记录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过程中所产生的波型有NP波、A波、C波、E波、S波、F波和R波,其中NP波占比最大。与自然光(对照)相比,LED绿光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同时间内,光照强度越大,刺吸百分比越低,刺吸次数越多,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干扰越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灯光防治茶园叶蝉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LED绿光 取食行为 小贯小绿叶蝉 刺吸电位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锈程度的阳光玫瑰葡萄果皮的代谢组学分析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形成的机制,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方法】以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材,在果实进入软化期后,采集有果锈和无果锈的果粒样品,按照果锈发生程度分成无果锈、轻度果锈和重度果锈3个等级,研究不同果锈等级的果皮相关物质含量、酶活性及代谢组的变化。【结果】随着果锈程度的增加,阳光玫瑰葡萄果皮的叶绿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总果胶含量逐渐降低,木质素、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逐渐升高;果皮中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醇脱氢酶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的活性逐渐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肉桂酸-4-羟基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果锈程度的果皮中共鉴定到1372种代谢物,差异代谢物有485种,3组果锈等级的果皮之间共有的差异代谢物有110种,其中,有105种差异代谢物在3组中均上调表达,占所有差异代谢物的95.45%,包括37种酚酸类、31种黄酮、17种芪类和5种醌类等;2种差异代谢物在3组中均下调表达,包括1种脂质和1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上述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分布在17条代谢途径中,包括山柰酚苷元Ⅱ的生物合成、山柰酚苷元Ⅰ的生物合成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结论】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对阳光玫瑰葡萄果锈的发生影响最大,且山柰酚苷元Ⅱ的生物合成途径可能在果锈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果锈 果皮 代谢组 黄酮 酚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辅料添加对芝麻粕发酵及镉钝化能力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添加不同辅料发酵的芝麻粕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置添加不同辅料的芝麻粕发酵处理,包括 T1(5 kg芝麻粕+1 kg麸皮)、T2(5 kg芝麻粕+1 kg玉米秸秆)和 T3(5 kg芝麻粕+1 kg刨花),并以不加辅料的芝麻粕发酵为对照,即CK(6 kg芝麻粕),发酵 30 d.通过对芝麻粕发酵过程中的理化参数测定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添加不同辅料对芝麻粕发酵的影响.将不同辅料发酵的芝麻粕施加到镉污染土壤中,通过土壤中有效镉含量及赋存形态的检测,分析其对土壤中镉的钝化作用.[结果]添加辅料发酵的T1、T2、T3 的 pH值、总磷、有机质、碳氮比(C/N)均显著高于 CK.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添加玉米秸秆的T2 的发酵程度较高.镉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镉含量为 5 mg·kg-1 的土壤中,施加 T2 使有效镉含量降低了 81.6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在镉含量为 1、5、10 mg·kg-1 的土壤中,T2 显著提高了氧化态和残渣态的镉含量,最高可达 54.00%.[结论]在芝麻粕发酵过程中添加麸皮、玉米秸秆和刨花 3 种辅料能够促进芝麻粕的发酵过程.添加玉米秸秆发酵的芝麻粕对于镉含量为 5 mg·kg-1 的土壤中的镉具有显著的钝化效果.

关键词: 芝麻粕 辅料 玉米秸秆 镉钝化 赋存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期对酥梨品质和通风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酥梨适宜采收期,以金顶谢花酥梨为试材,设置5个采收期(盛花期后140、152、166、180、190 d,依次编号1—5),研究不同采收期果实半地下通风库贮藏期间果皮色泽、硬度、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监测贮藏期间半地下通风库内温湿度,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贮藏性评价。结果表明,随采收期延迟,果实硬度、TA含量降低,TSS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单果质量、L*值、a*值和b*值上升。贮藏130 d,除采收期2外,其他采收期好果率均在80%以上。贮藏160 d时,采收期3的果实具有较好贮藏性能,好果率(80.6%)、L*值(79.00)和TSS含量(11.53%)最高,PPO活性[21.4 U/(min·g)]最低,a*值为7.38,b*值为47.68,硬度为4.94 kg/cm2,TA含量为0.056%,MDA含量为12.81 mmol/g。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出5个采收期贮藏性相关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其排序的结果为采收期3>采收期2>采收期1>采收期4>采收期5。因此,建议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半地下通风库贮藏,适宜采收期为9月15日(采收期3),即盛花后166 d采摘入库,适宜贮藏期限是翌年2月中旬,在翌年3月初入库酥梨一定要完成出库销售。

关键词: 金顶谢花酥梨 采收期 半地下通风库 隶属函数法 贮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和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捕食行为和能力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24 CSCD

摘要:为明确吡虫啉和啶虫脒对天敌东亚小花蝽捕食行为和能力的影响,通过玻璃管药膜法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处理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分析了这两种安全性较高的杀虫剂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行为、捕食量和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吡虫啉和啶虫脒处理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行为中的搜寻、行走和取食时间分别显著减少了100.0 s和332.5 s、775.0 s和500.0 s、1 117.5 s和1 145.0 s;对棉铃虫卵的日捕食量分别为(4.89±1.36)和(3.56±0.73)粒,分别显著减少了1.55和2.88粒。各处理组对棉铃虫卵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模型的各项参数均发生了变化,吡虫啉和啶虫脒处理后的捕食效能(分别为10.736 3和7.028 0)与最大寻找效应(分别为0.613 9和0.402 1)均显著低于对照(26.190 9和0.792 9)。因此,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吡虫啉和啶虫脒均可干扰东亚小花蝽捕食行为,减少其捕食量,并显著降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效能和寻找效应,对东亚小花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为协调天敌与杀虫剂科学使用、促进烟田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棉铃虫 捕食功能 吡虫啉 啶虫脒 推荐使用剂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对密度胁迫的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实际生产中‘郑单6386’的最佳种植密度,提高其产量,本研究采用1年2点随机区组设计,对‘郑单6386’在5.25×10~4株/hm2、6.75×10~4株/hm2、7.50×10~4株/hm2、8.25×10~4株/hm2、9.00×10~4株/hm2和1.05×10~5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下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由5.25×10~4株/hm2增加至1.05×10~5株/hm2,‘郑单6386’的株高、穗位、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别为20.17、25.77、0.28 cm;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则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分别降低了0.29、3.64 cm、0.29 cm、1.33、6.89、2.58 g;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7.50×10~4株/hm2条件下达到峰值。另外,密度与株高/穗位呈线性关系y=-0.058 4x+2.517 5(R2=0.971 8)。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茎秆强度和穿刺强度的影响均为负效应。对密度和产量进行回归模拟,建立产量与密度变化趋势模型Y=625.15+63.95X-9.09X2 (R2=0.908 9)。结合农艺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发现,中高水肥条件下,密度在7.50×10~4株/hm2时,株型性状、穗部性状以及产量性状表现较为优良。研究结果为‘郑单6386’的应用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郑单6386’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莫海威芽孢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效果较好的药用植物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丹毒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迷迭香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迷迭香根、茎、叶等不同组织中分离得到7株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菌试验,从7株内生菌中获得一株抗菌效果较好的革兰氏阳性内生菌HNYJJ2211C,经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GCF000245335.1),该菌能有效抑制丹毒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对HNYJJ2211C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组大小为4 147 805 bp,G+C含量为43.8%,预测编码基因4 075个。分别有3311、1453、2503、440、158个基因被COG、GO、KEGG、VFDB、CAZy数据库注释;通过antiSMASH软件预测到6个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杆菌烯(Bacillaene)、脂肽类丰霉素(Fengycin)、多肽类细菌素儿茶酚型杆菌巴汀/嗜铁素类(Bacillibactin)、细菌素(Subtilosin A)及抗真菌化合物的二肽化合物芽孢菌溶素(Bacilysin)等。在HNYJJ2211C基因组中发现含有TasA基因,位于2 480714—2 481499 bp,基因全长786 bp(gene2481),编码261个氨基酸。从其基因组中含有的抗菌活性物质相关的基因簇可以预测出,该菌株具有开发新药和作为可饲用微生物的潜力。

关键词: 莫海威芽孢杆菌 迷迭香 内生菌 抑菌效果 丹毒杆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抗菌次级代谢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伏牛山野生黄精组培快繁体系建立及组培苗质量评估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伏牛山野生黄精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并对组培苗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伏牛山野生黄精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 ABA,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2 mg/L NAA+0.5 mg/L GA3,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 6-BA+0.1 mg/L TDZ+0.5 mg/L 2,4-D+0.4 mg/L NAA,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0.2 mg/L IBA;组培苗分级标准为Ⅰ级苗:株高≥4.2 cm、叶片≥5个,Ⅱ级苗:3 cm<株高<4.2 cm、2<叶片数<5,Ⅲ级苗株高≤3 cm、叶片数≤2个,移栽后成活率为88%。

关键词: 黄精 种子 组培 组培苗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45份玉米自交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外的14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多个环境下调查株高、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等茎秆抗倒伏相关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筛选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为玉米抗倒伏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在不同自交系间差异极显著;株高遗传力最高,为0.99,其次为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均为0.9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秆穿刺强度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145份玉米自交系5个性状77.02%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37.08%、21.94%、18.00%。玉米自交系抗倒伏能力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5份自交系划分为六大类群,筛选出S268、S112、S135、S270等13份抗倒伏能力强的自交系。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抗倒伏 茎秆穿刺强度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