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品种(系)筛选研究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为筛选适宜喀什乃至南疆种植的耐盐碱小麦新品种,2022-2023年度自新疆内外引进耐盐碱品种(系)75个,以新冬20为对照,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系)在新疆喀什地区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穗粒数、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生育期和灌浆时间的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指出,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时间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2.02%,其中灌浆速度、灌浆时间和产量为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75个小麦品种(系)分为3大类群,其中亚群II1为超高产型品种(系),有中麦29、华麦9518、鑫麦807、百农1811、济农17、洛旱22、石麦0358、航麦2317、洛麦37和新冬60,平均产量为655.14kg/667m2,较新冬20平均增产10.85%,这些品种(系)产量较高、灌浆时间较长、灌浆速度较快、有效穗数较多,可作为今后重点研究及审定推广的品种(系)。


动态高压微射流对山楂果渣膳食纤维理化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技术处理,探究其对山楂果渣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条件下DHPM处理后,山楂果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比CK组提高了34.59%~73.54%,亚硝酸盐吸附能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显著增强(P<0.05);在200 MPa循环3次时,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达到最大,较CK组分别提高了2.08、8.34、2.25倍(P<0.05);热重和流变学分析表明,DHPM处理后表观黏度呈下降趋势,热稳定性降低;粒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分析表明,经DHPM处理后粒径先减小后增大,表面粗糙,结构疏松,且压力为250 MPa时颗粒发生团聚现象;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分析表明,结晶度减小,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发生降解。因此,DHPM处理能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水合特性,增强其亚硝酸盐吸附能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但热稳定性降低,粒径、表观黏度和结晶度减小。该研究为山楂果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动态高压微射流 山楂 膳食纤维 理化特性 结构特征


短期磷耗竭对褐土磷形态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肥是作物高产的一个重要保障,然而过量施磷及其低利用率,易造成土壤中磷的累积,加剧磷矿耗竭和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因此研究土壤中累积磷素的耗竭特征,能为提高土壤累积磷的高效利用和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玉米为试验作物,以初始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7.23 mg·kg~(-1)(T1)、40.2 mg·kg~(-1)(T2)、108.62 mg·kg~(-1)(T3)和181.33 mg·kg~(-1)(T4)的褐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以连续种植5茬玉米的方式耗竭土壤中的累积磷,分析磷耗竭过程中土壤有效磷、磷形态(改进的Hedley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褐土磷耗竭过程中,有效磷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且初始含量越高,降幅越大。对于活性磷组分,T1处理显著升高,T2、T3和T4处理显著降低;中等活性磷含量降低,在耗竭中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主要受稀盐酸提取态磷(Dil.HCl-Pi)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的影响;稳定性磷含量升高,其中主要为浓盐酸提取态无机磷(Conc.HCl-Pi)和残渣态磷(Residual-P)含量升高。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与磷形态显著相关。磷耗竭过程影响了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T4处理最为明显。在门分类水平上,T4处理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等相对丰度在耗竭过程中显著下降;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等相对丰度在耗竭过程中显著上升;在属分类水平上,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_f_AKYG1722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等相对丰度在耗竭过程中显著下降;norank_f_67-14和沙壤土杆菌(Ramlibacte)等相对丰度在耗竭过程中显著上升。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前40的多个细菌属与有效磷、活性磷、有机质显著相关。类诺卡氏菌属和节杆菌属等可能会促进中等活性磷转化为有效磷和活性磷;微枝形杆菌属和斯克尔曼氏菌属等则可能利用土壤中的稳定性磷。褐土磷耗竭会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消耗土壤活性磷中的无机磷NaHCO_3-Pi和中等活性磷中的有机磷NaOH-Po,增加土壤中稳定性磷的含量。土壤磷耗竭过程中,门分类水平上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菌门和属分类水平上的类诺卡氏菌属、微枝形杆菌属、和斯克尔曼氏菌属等菌属与有效磷间相互影响。本研究为褐土磷耗竭过程中磷形态转化及微生物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土壤累积磷的利用提供支撑。


4种矮化自根砧对宫藤富士苹果抗盐性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了盐胁迫对不同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苹果生长的影响,为土壤盐碱化地区苹果矮化自根砧木的选用与抗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以SH6、M9T337、G935、G11 4种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苹果2年生盆栽苗为试材,浇灌0.5%NaCl、1.0%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以浇灌去离子水为对照,在持续处理60 d后调查盐害指数,测定生长、矿质元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G11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植株盐害指数最高,其次为SH6矮化自根砧和M9T337矮化自根砧,G935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植株盐害指数最低,表现最为抗盐;盐胁迫下各矮化自根砧植株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生物量积累以G935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植株最高,G11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植株最低。在1.0%NaCl胁迫处理下,G11矮化自根砧富士叶片Na+含量升高程度最大,为对照叶片的34.4倍;而G935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叶片Na+含量升高程度最低,仅为对照叶片的2.4倍。4种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植株的抗盐性由强到弱依次为G935>M9T337>SH6>G11,抗盐矮化自根砧能够有效维持宫藤富士植株地上部低钠水平可能是其抗盐性形成的关键因素。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水产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中垂线模式:d1 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 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 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 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 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 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 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 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 1 增加至 2 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 2 个,布设角度θ为 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关键词: 八边形养殖池 物理模型 水动力学 潜水推流器 布设方式 集污效果


蓄冷箱包装在模拟冷链运输中对甜玉米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玉米采后生理代谢旺盛,极易老化,严重影响食用品质.为了明确采后蓄冷包装模拟冷链运输对甜玉米品质的影响,以'金冠218'甜玉米为实验材料,以冷库贮藏(4℃)模拟冷藏车运输为对照,研究了蓄冷箱包装甜玉米在模拟冷链运输3 d及随后常温货架(20℃)贮藏1 d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蓄冷箱包装的甜玉米中心最高温度3 d内不超过7℃,蓄冷保温效果良好.与对照相比,蓄冷箱包装模拟冷链运输可以很好地维持甜玉米冷链运输和货架期间的品质,延缓甜玉米苞叶颜色的变化,其中模拟冷链运输3 d后甜玉米的质量损失率降低了72.6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4.97%,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10.13%;甜玉米的抗氧化酶除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下降外,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利用蓄冷箱包装可以保持甜玉米冷链运输过程和货架期的品质,研究结果为甜玉米采后物流运输过程的蓄冷包装保鲜提供了技术依据.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植被指数的生菜全氮含量预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露地蔬菜种植规模庞大,生产方式高度集约化,但过量施肥等导致的水氮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较为严重。为实现露地蔬菜规模化种植中精准施肥、高效生产的目标,以露地生菜为研究对象,设无氮(N0)、低氮(N1)、高氮(N2)三个处理,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建立3种多光谱植被指数(NDVI、 RVI和SAVI)与生菜叶绿素、生物量、吸氮量、全氮含量数据集,并构建单生育期和多生育期氮素诊断模型。结果表明:(1)在莲座期和结球期,生菜各处理NDVI、 RVI和SAVI值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收获期,N1处理达到最大值。(2)在生菜结球期,NDVI与生菜的产量、吸氮量、叶绿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生菜全氮含量与叶绿素在p≤0.01水平下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为0.51;综合生菜多生育期,NDVI值与生菜的产量、叶绿素、吸氮量和全氮含量均在p≤0.001水平下达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 0.82、 0.81和0.71。(3)通过相应数据集拟合出指数、线性、对数和幂函数4种模型关系,建立生菜多生育期植株全氮最佳预测模型:全氮=16.52ln(NDVI)+73.514;应用生菜全氮估层模型反演基地生产田块,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22%、 RMSE=0.556 6、 NRMSE=0.010 8,说明模型估算效果均较好,通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对蔬菜氮素诊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氧化氯熏蒸处理对西兰花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决西兰花采后黄化变色和品质保鲜问题。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0.2,0.5,1.0,1.5,2.0 mg/L)的二氧化氯(ClO2)气体于23℃下对西兰花进行熏蒸处理,测定采后西兰花贮藏0,2,4,6,8 d时的感官、颜色、黄化级别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和相关褐变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ClO2均可抑制西兰花的质量损失率、黄化褐变和花蕾的腐败变质;0.5,1.0 mg/L的ClO2对西兰花的叶绿素含量和色差值a*、b*的维持以及PPO、POD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其中0.5 mg/L的ClO2对西兰花花蕾色差值的保持效果最佳,且贮存第8天时黄化级别仍为Ⅱ级,同时有效维持了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花蕾的黄化褐变。结论:采用ClO2气体对西兰花进行熏蒸处理需控制其浓度以获得维持采后西兰花花球鲜绿和延长货架寿命的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