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夏玉米不同粒位蛋白质组分氮素效应及与子粒脱水的关系研究
《玉米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蛋白质粒位差异的角度,以不同自然脱水类型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下不同部位子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子粒脱水速率,研究子粒脱水与蛋白质组分和氮素施用的关系。结果表明,脱水速率差异较大的品种总蛋白质存在较大差异,蠡玉16和先玉335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25%、12.16%。增施氮肥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增施氮肥主要增加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增施氮肥生理成熟后不同处理间脱水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组分和脱水速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先玉335生理成熟后不同部位间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与脱水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醇谷比与子粒脱水呈正相关。


苗期水分胁迫对芝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分胁迫对芝麻苗期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郑太芝1号芝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80%)、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40%)、轻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60%)、渍害胁迫(土壤含水量100%)4个水分处理梯度,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芝麻苗期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光合特性、CAT、Pro、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株高增长速度表现为正常供水>轻度干旱胁迫>渍害胁迫>重度干旱胁迫,水分胁迫时间越长,差异越大。干旱胁迫(包括轻度和重度)根冠比增加,渍害胁迫根冠比下降。干旱胁迫、渍害胁迫均造成芝麻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下降,随着水分处理时间延长,差异增大,对蒸腾速率(Tr)的影响较小。干旱胁迫促进丙二醛(MDA)积累,渍害胁迫促进脯氨酸(Pro)积累。水分胁迫导致保护酶活性下降,其中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下降到最低值后,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与正常供水下保护酶活性差异逐渐减小;而渍害胁迫下,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保护酶活性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芝麻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超声波提取结合膜分离制备芝麻蛋白
《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改进传统碱溶酸沉芝麻蛋白工艺,采用超声波提取结合膜分离从亚临界芝麻饼粕中制备芝麻蛋白,在超声波提取阶段,分析超声波频率、功率、方式等因素对蛋白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工艺;在膜分离阶段,分析截留分子量不同的超滤膜在回收纯化芝麻蛋白的表现。结果显示:超声波结合膜分离制备芝麻蛋白可行。45 k Hz超声波提取效果优于25 k Hz与59 k Hz,且连续超声方式优于间歇提取,最佳的超声波提取条件为在p H10.8、45℃下,750 W的45 k Hz超声波作用质量分数7.5%的芝麻饼粕悬浊液15 min,此时,蛋白提取率为(95.23±0.08)%。UE050是最佳的回收纯化芝麻蛋白的超滤膜,其膜渗透性为(1.15±0.01)×10~(-5) kg/m2·h·Pa,蛋白、氯化钠与水溶性糖的截留率分别为(98.64±0.1)%、(1.49±0.08)%、(5.13±0.21)%。


三种基因型烤烟氯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以河南烟区广泛种植的豫烟10、豫烟12和中烟100为供试品种,研究了3种基因型烤烟的氯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南烟区的低氯型烤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豫烟10烟叶氯含量为0.62%~0.91%,豫烟12为0.54%~0.82%,中烟100为0.43%~0.67%,豫烟10和豫烟12烟叶中氯含量部分超过0.8%,而中烟100均符合优质烟叶氯含量<0.8%的要求。移栽后30~75 d,是烟叶吸收积累氯的关键时期,且各生育期烟叶氯积累量均呈现豫烟10>豫烟12>中烟100的规律。各基因型烤烟均以叶中氯分布最高,为44.75%~77.35%,其次是茎,为12.22%~47.52%,根仅为1.66%~11.21%。与其他处理相比,中烟100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且其生物产量分别是豫烟10和豫烟12的1.14和1.50倍。综合来看,中烟100是供试区烟叶氯含量较低的基因型烤烟。


CaCl_2对干旱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干旱胁迫下不同棉花品种对CaCl_2响应的生理机制,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豫棉19、GK20、鲁研棉28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处理模拟干旱胁迫,研究CaCl_2对干旱胁迫下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棉花品种不同浓度CaCl_2处理间株高差异不显著;抗旱性品种豫棉19和生产对照品种鲁研棉28在40 mmol/L CaCl_2处理后鲜质量、干质量、SPAD值、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DA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水分敏感品种GK20在20 mmol/L CaCl_2处理后鲜质量、干质量、SPAD值、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见,一定浓度的CaCl_2能提高棉花幼苗的抗旱性,但不同棉花品种的最适CaCl_2浓度不同。


鄂南棕红壤区不同植茶年限茶园CH_4通量特征
《环境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鄂南棕红壤丘陵区茶园和樟树林地土壤CH_4通量,研究了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及临近林地土壤CH_4通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CH_4通量有显著影响,中、低龄茶园土壤CH_4以排放为主,植茶20 a和植茶8 a茶园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26和0.27 kg·hm~(-2),高龄茶园和对照林地土壤CH_4以吸收为主,植茶50 a茶园和林地土壤CH_4累积吸收量分别为0.39和1.95 kg·hm~(-2).降雨促进了鄂南棕红壤丘陵区茶园和林地土壤CH_4排放,除了植茶8 a茶园外,高、中龄茶园和樟树林地土壤CH_4通量均与7 d累积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施肥造成了茶园土壤CH_4排放量增加,同时土壤中矿质氮类型对该地区茶园和林地土壤CH_4通量有不同影响,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铵态氮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表明,降雨量是影响鄂南红壤丘陵区茶园和林地土壤甲烷通量的主要因素;随着茶园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CH_4排放通量呈降低的趋势,高龄茶园土壤为大气CH_4汇.


长期不同施肥潮土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可溶性有机碳(DOC)吸附影响土壤元素化学行为。为此,本研究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了DOC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照CK、氮N、氮磷NP、氮磷钾NPK、化肥+秸秆还田NPKS、化肥+有机肥NPKM)潮土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猪粪源DOC易于分解,需要添加0.025 mmol(1 mL 25 mmol/L)Na N3抑制其分解,抑制率超过90%。DOC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不同施肥处理下,吸附速率常数k及初始速率常数h与平衡吸附Qe都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分别为0.208 kg/(g·h)、1.60 g/(kg·h)和2.77g/kg。吸附等温式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拟合(R~2≥0.96),吸附容量(最大吸附量)Q_(max)在不同施肥处理下也没有显著差异(平均7.05 g/kg),但在N和NP等非平衡施肥下却保持高的亲合力,半饱和吸附浓度k_d分别为50.2和57.6 mg/L,吸附亲合常数K则分别为0.02和0.017 4 L/mg;相反,在NPKM处理下,显著低的亲合性发生,k_d和K分别为72.94 mg/L和0.013 8 L/mg。研究证明粘粉粒含量控制了不同施肥处理潮土对DOC的吸附;土壤有机碳水平不影响Q_(max),而且高土壤有机碳还降低其吸附亲合性。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编码蛋白与寄主植物叶绿体蛋白互作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也是众多植物病毒侵染时共同的攻击目标,其在病毒侵染植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病毒借助叶绿体完成侵染和增殖,另一方面叶绿体及其成分积极参与植物对病毒的防卫反应。总结了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侵染植物后对叶绿体的影响,重点从蛋白质互作角度分析了叶绿体蛋白在该属病毒侵染植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病毒症状产生的原因,揭示病毒的侵染机制及植物的防卫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属 叶绿体 蛋白质互作 复制 症状 抗病性


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托长期种植紫云英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G+100%F、G+80%F、G+60%F、G+40%F)以及紫云英(G)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他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影响很小,土壤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含量分别增加了20.61%、10.49%和2.20%;单施紫云英处理土壤WSOC、WSON、SMBC和SMBN含量分别增加了25.52%、36.30%、19.16%和10.37%;紫云英配施化肥增加了土壤WSOC、WSON、SMBC和SMBN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2.99%~22.80%、26.66%~56.61%、19.01%~29.56%和16.08%~32.90%。施肥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占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的比例,紫云英配施化肥和单施紫云英效果优于单施化肥。土壤活性有机碳氮与水稻产量、SOC、TN和铵态氮(NH_4~+-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施肥增加水稻产量,G+80%F最高(10026kg hm~(-2))。与100%F相比,化肥减施20%~40%水稻不减产,同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提高,增幅分别为11.64%~149.65%和2.66%~149.92%,土壤SOC、TN和NH_4~+-N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降低。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紫云英翻压22500 kg hm~(-2)、磷钾肥常规用量、氮肥减施20%时最优。
关键词: 紫云英 土壤活性有机碳氮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