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粗山羊草Do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of(DNA-binding one zinc finger)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包含高度保守的C_2-C_2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其在植物种子发育与萌发、光、激素以及逆境响应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已公布的粗山羊草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粗山羊草Dof基因,并对其结构、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树和表达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粗山羊草Dof转录因子家族包含10个基因,它们均含有完整的C_2-C_2锌指保守结构域;每个基因含有1~3个内含子,AetDof家族蛋白共包含11个保守的模体;该家族基因除7号染色体外,在其余染色体上均有分布;与拟南芥Dof蛋白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该家族基因可被分为3个亚族;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粗山羊草Dof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3个转录因子(AetDof1,AetDof7,AetDof10)在种子中特异性强表达。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粗山羊草Dof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狂犬病病毒G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狂犬病病毒G蛋白的原核表达条件,探究其反应原性,参照狂犬病病毒CTN-1V10株编码G蛋白基因序列,采用生物工程合成的方法合成编码G蛋白的基因片段,并将该片段命名为G5F。将该片段与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G5F,并将重组质粒进行诱导表达,在IPTG浓度为0.2 mmol/L、温度为20℃、诱导12 h时,重组蛋白表达量最高。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G5F重组蛋白可溶性表达量高,且可以被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识别,反应原性良好。


14个网纹甜瓜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河南地区种植的网纹甜瓜品种,对14个网纹甜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甜瓜品种中,品种zw20果实发育期最短,为39 d;品种zw6节间距最短,仅8.75 cm;品种风味四号叶绿素含量(SPAD)最高,为55.03;品种IVF303、翠蜜四号、IVF332产量分别为56 663.93、53 458.79、48 833.3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丰产性较好;品种zw20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7.72%,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参试品种品质、产量性状指标进行排名,品种zw20总隶属函数值为4.02,排名第1;zw20、zw11、甬甜7号、黄皮9818、IVF303、zy20等6个品种表现较好,可作为该地区网纹甜瓜品种引进的首要选择。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能够较客观地评价各品种表现,可辅助育种者、引种者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河南省主要稻种资源中的分布情况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河南省主要稻种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型及分布情况,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品种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6个基于稻瘟病抗感等位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139份河南稻种资源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显示河南省审定品种和外引品种中的抗稻瘟病基因较少,大部分材料仅含1~2个抗瘟基因;河南省审定品种中的主要抗瘟基因为Pi9和Pi-kh,外引品种中的主要抗瘟基因为Pib和Pi5。2016年国家品种区域试验(沿黄粳稻组)及高代品系材料中的抗瘟基因较多,分别有12和23个材料携带3个以上抗瘟基因;这两类材料的主要抗瘟基因有Pib、Pi-kh、Pi9和Pi1。总体来说,Pi9、Pib、Pi-kh及Pi5在河南主要稻种资源中的分布较广泛且大部分为纯合基因型,Pi1次之,Pi2分布最少且多数为杂合基因型。我们的研究可为河南水稻抗稻瘟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玉米病毒
《植物病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日趋增大,病害的发生对玉米造成极大为害,病毒病对玉米稳产高产已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安徽、山东和辽宁玉米主要种植区病毒病危害较重。为了检测发病玉米的病毒种类,本研究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玉米病毒,明确种类,以期为制定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0多种玉米病毒病(http://en.wikipedia.org),在我国发生并报道的有5种,分别为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


渍害胁迫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不同生育期渍害胁迫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郑芝13和郑98N09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初花期和盛花期不同渍水时长对芝麻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1)渍害延缓芝麻生长发育,使芝麻叶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品种间差异显著,渍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2)渍害抑制芝麻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使干物质向茎杆中转运比例增大,减少了向生殖器官的转运,容易形成秕籽,降低产量。(3)同一时期渍水时间越长,对芝麻产量构成的影响越大。渍水处理后,产量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单株蒴数的降低引起的。不耐湿型品种郑芝13的受渍害影响程度均大于耐湿型品种郑98N09。【结论】渍害影响芝麻的正常生长发育,渍害时间越长,影响越大,耐渍性品种较普通品种在遭受渍害时生长更好。


板栗加工过程中褐变控制技术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板栗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褐变现象,寻找最适合板栗片的护色剂和技术。研究了谷胱甘肽、EDTA-2Na、柠檬酸、植酸和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以及真空处理技术对板栗片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柠檬酸、L-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复合护色剂为:质量浓度分别为0.8%柠檬酸,0.04%L-半胱氨酸,0.05%谷胱甘肽,此时的护色效果最佳。根据极差分析得出影响板栗色泽的因子依次为L-半胱氨酸>柠檬酸>谷胱甘肽。通过真空处理条件的研究,得出在真空度为0.08 MPa的条件下进行护色处理,可大大缩短护色时间,同时护色效果达到最佳。


应用瓶膜法和人工饲料混合法测定比较1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英文)
《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是我国Bt棉田内一类重要的刺吸性害虫。有机磷类和菊酯类杀虫剂因其对绿盲蝽具有较高的触杀毒力,是当前Bt棉田内广泛应用的杀虫剂,而新烟碱类杀虫剂因其较低的触杀毒力而没有被推荐使用。但在田间试验中,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处理棉种能够有效减少苗期至开花期绿盲蝽的危害。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准确的毒力测定方法,以重新评价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方法】本研究在成功研制绿盲蝽人工饲料的基础上,应用瓶膜法和人工饲料混合法两种毒力测定方法测定比较了5类1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结果】应用瓶膜法,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和若虫的LC_(50)值在337.97~496.03μg/mL范围内,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杀虫剂(LC_(50)值范围在0.28~207.26μg/mL)。然而,应用人工饲料混合法,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和若虫的LC_(50)值在0.01~1.08μg/g,与其他类杀虫剂LC_(50)值相等甚至低于其他类杀虫剂。【结论】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胃毒毒力显著强于它的触杀毒力,可用于绿盲蝽的田间防治。推荐人工饲料混合法作为监测绿盲蝽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发展的一个替代方法。


河南省烟草根黑腐病菌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烟草科技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引起河南省烟草根黑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选用具有典型根黑腐病的烟草病株及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胡萝卜圆片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根据菌株形态及rDNA-ITS序列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灌根接种法测定病原菌对烟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用胡萝卜圆片法分离获得YYTB、LNTB、JXTB与JYTB 4株病原菌分离物,其中LNTB、JXTB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纯化获得JXTB'和LNTB'两株白色变异菌株。菌株YYTB、JYTB、JXTB和LNTB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菌落呈灰色至橄榄绿色,内生分生孢子梗无色至褐色,单生或簇生,内生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杆状,两端钝圆,厚垣孢子黑褐色,簇生或单生。白色变异菌株JXTB'和LNTB'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菌落白色,厚垣孢子无色,分生孢子梗与内生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及大小与YYTB、JYTB、JXTB和LNTB菌株无明显差异。6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号为AF275482、U97334[Thielaviopsis basicola(Berk.et Br.)Ferr.]的rDNA-ITS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且对豫烟6号烟苗均具有致病性,白色变异菌株JXTB'和LNTB'的致病性相对正常菌株YYTB、JYTB、JXTB和LNTB较弱。因此,将河南省烟草根黑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Berk.et Br.)Ferr.。
关键词: 河南省 烟草 根黑腐病 根串珠霉 致病性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