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转GmDREB1基因小麦新品系G19-349的抗旱特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转GmDREB1基因小麦G19-349的抗旱特性,以分子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和受体对照济麦19为材料,利用小区试验测定和分析了浇二水和浇四水条件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和籽粒产量,同时通过大区试验分析了在浇三水条件下小麦水分消耗特征参数和籽粒产量。对供试材料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已正确转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浇二水条件下,G19-349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气体交换参数P_n、G_s、T_r和C_i,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Φ_(PSⅡ),以及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浇四水条件下,G19-349的各项指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浇三水条件下,G19-349较对照济麦19耗水量显著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显著增加。说明转GmDREB1基因小麦G19-349在缺水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和光合能力,这是其在有限灌水条件下较受体济麦19具有较好水分利用特性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干旱 GmDREB1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添加硫辛酸对慢性氨应激下肉鸡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在氨气应激条件下硫辛酸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作用效果,试验将120只健康的22日龄爱拔益加(AA)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氨气应激组(70μL/L氨浓度),硫辛酸组(70μL/L氨浓度,300mg/kg硫辛酸),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在氨气应激下,硫辛酸的添加使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胸肌肉色b*值、L*值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pH显著升高(P<0.05);显著降低胸肌中丙二醛的水平(P<0.05);并且显著增加了胸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羟脯氨酸的含量(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硫辛酸可以提高氨气应激下肉鸡的生产性能,并且对肉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硫辛酸 氨气 肉鸡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eJ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调节玉米幼苗生长、提高幼苗抗旱性的机制,采用PEG-6000处理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MeJ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低浓度MeJA浸种则能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干旱胁迫使玉米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比清水对照分别降低48.1%和54.6%,0.25μmo L/L MeJA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则比干旱胁迫分别增加66.3%和93.2%;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主根长、株高、鲜质量分别比清水对照降低22.4%、28.1%、47.2%,0.25μmo L/L MeJA处理比干旱胁迫分别增加62.9%、18.5%、28.0%;根系活力在0.25、2.5μmo L/L MeJA浸种处理较高,分别是干旱胁迫的3.1倍和3.3倍;干旱胁迫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但显著提高糖和脯氨酸含量,0.25μmo L/L MeJA浸种处理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比干旱胁迫分别增加30.5%和17.9%,0.025μmo L/L处理糖含量比干旱胁迫降低6.5%;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比清水对照均显著增加,0.25μmo L/L MeJA浸种处理比干旱胁迫分别降低14.7%和48.4%;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比清水对照分别增加12.6%和77.4%,CAT活性则显著下降,仅为清水对照的42.0%,0.25μmo L/L MeJA浸种处理SOD、POD、CAT活性比干旱胁迫分别增加25.6%、27.1%、65.7%。因此,外源MeJA浸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的伤害,有效提高抗旱性,但在实践中应严格控制浸种浓度,以低浓度(0.25μmo L/L)为宜。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茉莉酸甲酯 浸种 萌发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耕模式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农田土壤改良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长期采用单一土壤旋耕作业存在的弊端,研究由秸秆覆盖深松、秸秆还田旋耕和秸秆还田深耕组成的不同轮耕模式对黄淮海两熟区农田的土壤改良效应。【方法】连续6年定位实施5种轮耕模式:连年旋耕(CRT,CK)、连年深松(CST)、连年深耕(CDT)、深耕/旋耕(DT/RT)和深耕/旋耕/旋耕(DT/RT/RT),研究各轮耕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三相比R值、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速率和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轮耕模式、耕层深度、年份对土壤三相比R值、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连年旋耕相比,连年深松模式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氮储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积累,而连年深耕、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轮耕模式有利于增加1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氮储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促进土壤营养均匀分布。随着轮耕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层的R值呈整体降低趋势,而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呈整体增加趋势,其中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轮耕模式表现更为明显。与试验开展前相比,秸秆全量还田下的连年旋耕、连年深松、连年深耕、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在0—40 cm土层的R值分别降低20.8%、33.1%、29.5%、29.7%和30.7%,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6.4%、14.5%、16.0%、20.6%和23.8%,全氮储量分别增加3.1%、11.1%、11.6%、13.3%和15.7%。轮耕模式对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极显著影响,与连年旋耕相比,连年深松、连年深耕、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冬小麦季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提高20.7%、19.3%、13.7%和9.2%,夏玉米季分别提高19.1%、18.1%、15.2%和10.4%。但与连年深耕相比,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冬小麦季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显著降低5.9%和9.6%,夏玉米季分别降低3.3%和7.3%。其中,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冬小麦季的土壤呼吸速率比深耕/旋耕降低4.1%,夏玉米季降低4.3%。轮耕模式、年份及其交互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存在极显著影响。对5种轮耕模式6年的作物周年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以深耕/旋耕模式最高,但与深耕/旋耕/旋耕模式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均不显著。深耕/旋耕/旋耕、深耕/旋耕、连年深耕和连年深松的周年产量比连年旋耕分别增加18.9%、21.4%、12.9%和15.7%,其经济效益比连年旋耕分别增加31.9%、36.2%、20.3%和25.4%。【结论】深耕/旋耕/旋耕轮耕模式能够改善耕层结构,增加土壤耕层碳氮储量和根区酶活性,且显著降低农田碳排放量,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为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农田适宜的轮耕模式,其次是深耕/旋耕轮耕模式。

关键词: 三相比R值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储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呼吸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马铃薯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进化与功能,鉴定了马铃薯的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分析了其基因结构特征、系统发育及表达模式等。结果表明,马铃薯基因组包含33个扩展蛋白基因,包括A(21)、B(5)、LA(1)和LB(6)4个亚家族,分布在马铃薯11条染色体上。扩展蛋白氨基酸长度为194~488 aa,编码蛋白质具有保守的结构域,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所有蛋白均定位于细胞外。基因结构分析表明,马铃薯扩展蛋白家族有23个基因(69.7%)含有2~3个内含子。基因表达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在马铃薯根、茎、匍匐茎、果实及块茎发育过程中表达丰度较高,并且其表达受到高温、盐、激素及病害等逆境的调控。

关键词: 马铃薯 扩展蛋白 生物信息学 基因家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型口蹄疫病毒VP0和VP1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与反应原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高效可溶性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0、VP1结构蛋白,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优化合成VP0和VP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 E-SUMO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SUMOVP0和SUMO-VP1,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并优化诱导温度、时间和IPTG浓度等表达条件。结果显示,SUMO-VP0可溶性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为:20℃条件下,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8 h;SUMO-VP1可溶性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为:37℃条件下,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12 h。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SUMOVP0、SUMO-VP1可溶性蛋白能够被抗FMDV的阳性血清识别,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0、VP1结构蛋白 可溶性表达 SUMO标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多抗、优质芝麻新品种豫芝24号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豫芝24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有性聚合杂交结合混合系谱法选择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全国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 291.95kg/hm2,粗脂肪含量55.90%,粗蛋白质含量21.29%。豫芝24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2015年12月通过全国农作物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关键词: 芝麻 豫芝24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强筋高产小麦品种郑麦7698品质稳定性和高效节本生产技术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郑麦7698在河南省14个地市的品质稳定性,以及高效节本生产技术。结果表明,在河南省境内,除西部旱薄地以外,郑麦7698品质特性均可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郑麦7698在河南省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适宜播量为187.5 kg/hm~2,豫北地区最佳施肥方式为225.0 kg/hm~2尿素+375.0 kg/hm~2磷酸二铵做底肥,追施尿素112.5 kg/hm~2,河南省其他区域最佳施肥方式为225.0 kg/hm~2尿素+375.0 kg/hm~2磷酸二铵做底肥,追施尿素150.0 kg/hm~2。

关键词: 小麦 郑麦7698 品质 稳定性 高效节本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代谢成分差异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的代谢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山药的功能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利用Masslynx软件能将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很好的分组,这表明,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代谢物差异较大;进一步对其差异代谢物质进行S-Plot分析,发现有8种差异代谢物质,通过数据库比对,其中3种为植酸、麦角甾醇和豆固醇,分别属于酸类和醇类,有5种代谢物需要进一步鉴定。由此可见,通过对山药代谢物的差异化分析,可以对山药的药效属性进行评估,这为保持山药的地道性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手段。

关键词: 山药 铁棍山药 太谷山药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区域尺度冬小麦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预测和空间变异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从区域尺度探讨小麦SPAD的近地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采用ASDField Spec 3.0型便携式高光谱仪获取的冬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PLSR)对SPAD进行建模预测,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空间变异制图。结果表明,冬小麦叶片SPAD值在不同生长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不同区域之间差异不显著。基于PLSR建立模型,并利用原始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进行预测,R~2分别为0.653和0.99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22和0.327,相对析误差分别为1.549和13.66。综合来看,二阶导数光谱所建立的模型预测能力比原始光谱好。选择拔节期和成熟期进行区域化表达,与实测得到的SPAD空间分布图相比,采用全光谱数据和二阶导数光谱数据预测的SPAD均表现出了较高的空间相似性,其中二阶导数接近实测值。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绿素 高光谱 空间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